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随笔:斐济华人餐馆里的乡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10:19 新华网

  新华网楠迪(斐济)10月26日电(记者 夏文辉)华人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经营餐馆的不少,这些年来这里的中国游客多了,餐馆的生意也就日渐好起来。

  首都苏瓦的四川楼酒家饭菜做得不错,老板靳先生几年前从山东威海闯荡到斐济,一年前接手四川楼,店名依旧,风味却改以粤菜和鲁菜为主。

  靳老板一手好厨艺,太太勤快周到,席间时时添水加菜。得知我们来自中国,还有一位山东老乡,靳老板高兴起来,下厨包了饺子端来,一定要免费送给家乡来的客人。离开四川楼,口中余香犹在,心里暖意融融。

  在度假胜地楠迪,筷子餐厅是一家知名的中国餐馆。一个20多岁的伙计,忙里忙外,脸上总是笑意,让人舒服。一天晚上,客人散尽,这位伙计坐过来,同我们聊天。

  伙计名叫汪敬明,已经有6年的出国经历。早先在俄罗斯帮家人做生意,然后去尼日利亚在酒店帮活,两年前来到斐济,帮亲戚经营餐厅。小汪说,国外不比家里,娱乐少,朋友不多,有些寂寞,但凡来了中国客人,喜欢同他们聊聊,听听国内的变化。

  小汪说,像四川楼、筷子餐厅这样的,是新来的华人开的,还有多年前移民的老华侨,不少人也经营餐厅,不过口味已不“正宗”。“我去的这几个国家,中国餐厅还是华侨华人的主要营生,本儿小,风险不大,而且中国人勤快,开餐厅大凡都能挣些钱。”

  华人最早在斐济落脚,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淘金业衰败后,一些失业华工返乡途经斐济时便留在该岛谋生,成为斐济第一批华侨。一百多年来,斐济华侨华人主要经营餐馆,还有杂货店、面包房和蔬菜种植等。如今,有些华人开始进人“白领”阶层,有的已成为高级官员,议员、会计师、律师、高级管理人员。

  不过,据了解,华人在斐济的创业并不顺当。华人初来之时,以自身的敏锐和勤奋,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生意的触角伸到斐济大小岛屿的各个角落。除了从事餐馆、种植外,还盯上了贸易和零售批发这一盈利高的行业,当时华商建立的巨大商业网络——那些无处不在、日夜营业的小店,几乎垄断了全岛的零售批发生意。这引起了当地人和欧裔商人的抗议,随后当地政府一直采取限制政策,华人的发展长期受到抑制。

  然而,华人自古养成的勤劳打拼的创业精神,使得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不少华人已成为商界翘楚。华侨华人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努力,随着中斐关系的不断发展,如今他们不但已经立足,还成为了斐济社会贡献卓越的部分。

  时世变迁,今天的斐济已成为南太平洋上知名的旅游胜地,餐饮业欣欣向荣,华人餐馆自然有了许多商机。百多年前,华人经营餐厅,大多本小利微,赖以谋生,而眼下的中国餐厅搭上旅游业的快车,档次、盈利远胜往昔。问起四川楼的靳老板及筷子餐厅的小汪,他们都计划着把生意做大,把餐馆做成连锁。小汪说,饭菜要做出中国国内的水平,不仅挣钱,挣出华人的身份,还要挣出中国菜肴的美誉。这盘算比先辈的华人显然宽大了许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