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从淡化冲突走向建立互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4:13 东方早报

  中国与东盟建立的对话关系已走过15个春秋。今年10月30日,东盟十国的首脑将首次齐聚中国,和温家宝总理共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来自北京和新加坡的两位东盟问题专家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将是一次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历史盛会。

   翟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张子超 新加坡国际事务学院(SIIA)东盟问题专家

   [时机]进入“发育期”

  东方早报: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的举行,对中国和东盟的外交关系有何重大意义?

  翟崑:这次纪念峰会的内容大致来说就是回顾过去,规划未来———总结双方15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经验,讨论未来15年的发展思路和蓝图。由于是“纪念峰会”,其象征性意义非常大,这将是一次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历史盛会。

  最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在会后宣布的联合声明。其基本核心是实现中国和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规范文化、安全、科技、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原则。这是对中国-东盟关系的长期规划,它体现了双方战略思维的长远性和成熟性,这种合作模式在整个国际社会是不多见的。

  如果说前15年打造了一个中国-东盟的发展模式———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那么未来15年这个模式将进入发育期,关系更趋成熟。

  张子超:我认为,举行15年纪念峰会的意义在于提醒双方民众,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已经到达一个层次,它将提醒世人,“10+1”模式的关键任务是为东盟和中国开创持久的双赢局面。

  如果说过去的15年,中国成功地在东南亚地区淡化了“威胁论”,那么现在正是各方建立互信的时候。从淡化冲突到建立互信,再到未来更紧密的合作,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正通过“三步走”逐级发展。

  [关系+]中国是“兄长”

   东方早报:东南亚国家现在如何看待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张子超: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作了很多努力,把自己对周边国家造成的“威胁感”降到最低。

  经济领域的“中国威胁论”源自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东南亚国家担心西方对中国的大幅投资会抽走自己的外资来源。不过他们渐渐意识到,虽然大量西方投资被吸引到中国,但中国本身对东南亚的投资也在增加。现在,人们不再感到中国是经济威胁,而认为中国是地区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东盟商家的巨大市场,在贸易方面会给其他小国带来机会,会和周边国家一起分享利益。于是,中国从“威胁”变成了“重要合作伙伴”。就连南海争端,现在也是由中国、菲律宾、越南共同开发,反而变成一件好事。

  翟崑: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东盟国家的企业认为中国的电子、制造业对东南亚相关行业造成冲击,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如果能消除这部分人的“中国威胁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将发展得更顺利。

   张子超:经济贸易合作是中国和东盟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小国最需要商品出口,在这一点上,中国能够提供巨大帮助。

  中国之于东盟,就好比家族中的兄长,总是可以和弟妹分享成果。但同时,这种关系又有别于“家长”,不会因弟妹不听话而对他们严加打骂。可见,中国要当好东南亚的“兄长”并不容易,但维持这种关系很重要。

  [前景]合作“软硬兼施”

   东方早报:展望未来,中国-东盟发展还需克服哪些障碍?

   翟崑:首先,自贸区谈判速度需要加快。在东盟“10+3”框架下,各国都在加紧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谈判速度加快就能抢占先机。第二,中国要加大对东南亚投资的力度。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迅速上升,但东南亚国家仍感到不够,希望能有进一步的促进举措。第三,在生态环境方面,减少滥采滥伐现象,避免因破坏环境引起的争端。第四,在安全合作方面,目前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大多在非传统安全层次,但在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仍需突破。

   张子超:在新加坡,我们习惯于称传统军事合作为“硬安全”,而警力协作、共同打击人口贩卖这些属于“软安全”。如果只注重软安全的合作,东南亚地区的安全机制就显得比较脆弱,发生一点小事就可能会酿成意外。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互信的加深,我相信双方的军事合作有广阔前景。

  朋友在一起关系越亲密,越容易发现彼此的缺点。中国和东盟在加强合作的过程中,也会难免遇到越来越多、无法预料的障碍和挑战。如贸易方面,有时还存在一些误会,WTO(世贸组织)的框架中不只有合作,还有竞争。经济方面,如果人民币升值太快,对东南亚国家的进出口会造成冲击,出现竞争力的问题。这些现在可能还不成问题,但未来可能会浮出水面。

早报记者 俞懿晗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