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美国男女“同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09:40 青年参考

  水影儿/文

  

  我对“同性恋”这3个字的记忆,最初源自多年前的电影《春光乍泄》。

  在我读书的美国学校里,每年都会举办支持同性恋的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是校门上飘着的那条白布,上面写着:“经 过这里的每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同性恋。”

  毕业后,在与我共事的美国人中,我遇到了两位男女“同志”。粗略算算,我前后大约和20个美国人共过事,这样 看来,这“同性恋率”还真在10%左右。

  美国女孩艾丽斯小巧玲珑,活泼美丽。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大约26岁。她身怀六甲时,加入了我所在的实验室。我 至今都记得,在欢迎未出生婴儿的聚会上,她那充满母爱的自豪的微笑,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同事。当时,除了老板之外,我们 都不知道艾丽斯是个女“同志”。

  在艾丽斯生下孩子来上班以后,我们经常听她说:“我和我的‘伙伴’轮流照看孩子。”按理说,她应该是和老公或 者男友轮流照看孩子,她怎么老是说“伙伴”呢?直到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

  艾丽斯性格开朗,对自己的性取向没有什么忌讳,主动告诉了我们这个孩子的来历。原来,孩子的父亲是位60岁左 右的美国蓝领人士,孩子是通过人工授精得来的。艾丽斯还甜甜地告诉我们,她正计划用同样的方法孕育第二个孩子。

  汤姆是一位美国教授,十分友善,性情温和。他的“男伴”是一家剧院的经理,据说,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已经很多年 了。有一次,汤姆手下的一位中国员工要到外地工作,汤姆就在自己家里为这个员工开了一个party。那天,我见识了汤 姆的家。他的家和普通男女组成的家庭没什么区别: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艺术壁画,桌子上摆满了照片,温馨的卧室,茶几 上随意放置的影视书籍……让人觉得他们是很有品位的一对。

  我遇到的这两位“同志”,完全不像一些影视作品里描述的那样。他们衣着得体,彬彬有礼,与同事们也相处得很好 。这两位美国人改变了我对

同性恋的一些偏见。

  几天前,我读到了一篇博文,文章说,适合同性恋从事的职业有3种。可我觉得,说不定,搞科研也很适合男女“同 志”呢——做学问需要执著、坚定,这些正是男女“同志”们,尤其是那些敢于公开自己性取向的男女“同志”们,具有的品 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