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的中国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12:36 《环球人物》杂志

  法国总统的中国情结

  有分析说,下任法国总统很可能会继承对华友好的传统

   本刊特约记者 余 东

  戴高乐:“到中国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梦!”

  蓬皮杜:“周恩来,我所见过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印象最深的一位。”

  德斯坦:“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经济改革和维护国家统一。”

  ……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历任总统,从戴高乐、蓬皮杜,到德斯坦、密特朗,再到希拉克,都有着剪不断的中国情结。

  戴高乐:未能访华成遗恨

  中法建交之后,戴高乐一直想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法国,同时他也能到中国访问。

  1969年1月,戴高乐任命马纳克为新任驻华大使时,念念不忘邀请中国领导人访法这件大事:“过去曾邀请

周恩来访法,由于形势变化,未能成行。当然,如果有一天中国方面愿意实施类似计划,我们将乐于接待中国政府高级人士访法。有机会时,您可以向中方说明这一点……”

  同年4月28日,戴高乐因在公民投票中处于少数而自动引退。以总统身份正式访华成了他的未遂宏愿。离职后,戴高乐曾多次提到访华的打算。马纳克曾积极筹划他的访华事宜。1970年3月2日,他在给戴高乐的信中建议:“将军,有一件大事可做。对于法国,对于历史都是一件大事……这就是去中国访问。有了这样一件大事,现代世界历史就完整了。”1970年4月10日,戴高乐给马纳克回了一封信,但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含蓄地表示:“至于您向我提出的建议,尽管我目前还不能给予明确的答复,但至少请您了解,我已把这事记在心间了。”

  1970年9月9日,戴高乐的表侄女戴高碧动身去中国前,来到戴高乐的科隆贝乡间寓所。戴高乐表示很想去中国:“自然,我需要接到中国政府和毛主席的邀请……当然,我必须能同毛主席交谈。这将是法国和中国以戴高乐和毛泽东为代表的交谈。”

  后来,戴高乐曾向至亲好友私下吐露,他很想在1971年6月成行访华,在中国度过“6·18”(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广播电台发出抗德号召)。1972年7月,法国外长莫里斯·舒曼访华时,对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肯定地说:“戴高乐想来中国访问的决心很大。他本打算1971年6月来到这里。”可惜,戴高乐没等到这一天,于1970年11月9日因动脉瘤破裂而猝然去世。

  蓬皮杜:绝症之身访中国

  法国前总统蓬皮杜,晚年拖着癌症之躯,实现了戴高乐将军和他本人的终生夙愿: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同样忍着癌症晚期的病痛,自始至终全程陪同蓬皮杜总统。访问进行得完满顺利,为中法关系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1973年9月11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问中国,成为西欧国家首位访华的在任国家元首。他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规格接待,周恩来总理和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亲临机场迎接,邓小平还陪同他参观了故宫。毛主席则在中南海会见了他。蓬皮杜在会见毛主席时说:“无论如何,欧洲是要独立的,亚洲也要独立。”他回国后对中国驻法大使表示:中法两国都酷爱独立,决心不屈服于任何人,并始终保持警惕,这正是中法政治关系的基础。

  德斯坦:古稀之年学中文

  蓬皮杜任法国总统时,手下有两员大将,后来都成了法国总统,一位是德斯坦,另一位就是希拉克。德斯坦1974年至1981年期间担任法国总统。当选总统那年他才48岁 ,是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据德斯坦回忆:“有一件事让我颇受感动。就是1974年我当选总统前,我的前任(蓬皮杜)4月份去世了。就在此前几个星期,一位访华的非洲国家元首会见了毛泽东,他们谈到了下届法国总统的人选,因为那时蓬皮杜总统已经生病了。毛泽东对这个来访者说:‘我知道下届法国总统是谁,是吉斯卡尔·德斯坦先生。’那位非洲元首很吃惊,我也很惊讶,他竟然知道我,而我当时既年轻,名气又不大。可见毛主席是非常了解法国政治的,并且还有很正确的判断力。”

  德斯坦对中国文化的研究颇为深刻。他曾骄傲地说:“我比较了解中国的历史 ,而且正在研究汉、宋、明、清以及19世纪的中国史。因为19世纪是中国与欧洲关系最为恶劣的阶段。欧洲人不了解19世纪的中国,我想知道原因何在。既然对于我们来说,20世纪和21世纪的中国很重要,那么,中国在过去发生了什么也同样重要。”

  晚年的德斯坦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历史和哲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他很希望能够直接阅读中文原著 以消除翻译带来的偏差。70岁后,他以古稀之年开始学习中文,每晚睡觉前都要读会儿中文,还特地请了一位中文教师给他上课。2000年, 德斯坦在中国参加研讨会时,用中文朗读了孔子的一段话:“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满座皆惊!人们最近一次听德斯坦讲中文,是在2004年2月20日。当天,一家法语电台用德斯坦讲的中文做专题开篇,他用法语注音的腔调、夫子气十足地说:“大家好,我正在学中文,我喜欢中国!”

  密特朗:倾听龙的声音

  密特朗是来自社会党的法国总统。他执政期间,是中法关系最紧张的阶段。然而,没过多久,因为感受到国内的经济压力和外交困境,1994年,他主动邀请过境的钱其琛外长,给予高规格的接待,以改善两国关系。

  钱其琛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密特朗总统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相当傲慢,每次会见必谈人权问题,这次却表现得谦恭有礼,站在门口迎接客人。会见中,又避而不谈他最喜好的话题,而是大谈他如何钦佩

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速度和我国领导人治理12亿人口大国的能力。在离开爱丽舍宫的时候,有记者高声提问,和密特朗总统就人权问题谈得如何?我回答说,我们这次没有谈这个问题。众记者都面露惊讶之色。

  除了政治上的歧见, 密特朗的一生和中国的缘分还是很深的。他曾三次访问中国:1961年春,作为在野党领袖他到中国作了一次旅行,毛泽东还送给他一对中国织锦靠垫。他参观游览了不少城市,记下了许多见闻。1962年,他发表了专门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的专著《中国面临挑战》。

  1981年,密特朗二访中国。在参观山东曲阜孔庙时,他拍了一张照片,照片的名字起得很有意思:倾听龙的声音。回国后不到3个月,密特朗就当选为法国总统。1983年,已经身为法国总统的密特朗第三次访问中国。

  密特朗攻读的是法律 ,喜欢的却是文学及历史等。他了解文字的力量,对中国文化也十分推崇。巴金、曹禺、丁玲等中国作家、学者著作的法文版,他都仔细读过。他和旅法的大画家赵无极等华裔学者有密切的私人友谊,常常邀请他们到巴黎的中餐馆聚会,放下政治,海阔天空地神聊。

  未来中法关系不会激变

  从二战以后历任法国总统的对华立场来看,甚至可以说,法国已经形成了“总统对华友好”的传统。那么,下一任法国总统会继承这一传统吗?

  今年4月22日,法国大选正式拉开帷幕。目前,希拉克支持的萨尔科奇的民意支持率暂居第一,社会党候选人罗雅尔居第二,贝鲁第三。有分析认为,萨尔科奇和罗雅尔二人不管谁当选,都会对华持友好态度。贝鲁3月21日的表现却令各界颇为震惊。当天,在巴黎举行的“有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集会上,他口出狂言:“如果中国政府不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有所作为的话,法国应该单独抵制北京奥运会。”此言一出,各方哗然,连法国奥委会主席都表示震惊。不过,有人对贝鲁这番话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他为竞选而做的表演:萨尔科奇和罗雅尔都在大选中大打“中国牌”,贝鲁这么做,只是想“标新立异”,以吸引选民的眼球。

  事实上,由于中法政治、经济等关系的全面发展,加上中法在诸多国际事务上持相同立场,两国关系不可能发生太大变化。

  有人说,希拉克就像一个淘宝者,发现了笑傲法国政坛的“宝典”。很多法国人说,希拉克治国无方,但他们就是忍不住要喜欢他。所以,希拉克在政治风浪中披荆斩棘,矗立40年而不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