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揽民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12:36 《环球人物》杂志

  苦心揽民心

   本刊特约撰稿 余 兵

  在希拉克宣布不再参选总统之后,批评他的人称,他“浪费了法国12年的时间”。然而,就连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在揽取民心方面,希拉克确是高手。他久居法国政坛40年,曾担任巴黎市长18年,担任法国总理和总统各两届,被法国媒体称为二战之后欧洲政治史上“少有的奇迹”。希拉克何以成为法国政坛“常青树”?

  “拯救”老兵柯莱曼

  在一些法国学者看来,希拉克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对这个国家进行大胆的变革和领导。有时候,他似乎决心尽可能地不激怒法国民众,而采取畏首畏尾的中间改革路线,并对街头示威妥协退让。2005年11月,法国部分地区发生骚乱,持续两周之久。反对党对希拉克“在骚乱面前保持沉默”提出严厉批评,指责他“不作为”。当时的民调显示,71%的法国人认为,“希拉克解决不了法国的骚乱问题”。

  然而,希拉克并没有因此受“撼动”。即便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他仍然有办法让民众把“信任票”投给他。

  事实上,希拉克确有不少“亲民”故事在法国流传。

  “那是我平生最大的‘奇遇’!”86岁的法国老兵凯斯·柯莱曼回忆道,“那天,参加完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纪念仪式后,我跟着那些老兵上了一辆巴士。后来,车开到了一个军事基地,其他人纷纷下车上了一架飞机。我赶紧问司机:‘飞机是去巴黎的吗?’听到回答后,我当时就傻了眼——我坐错车了。”

  这时,一个军官来到 面前,询问事情经过后,把柯莱曼送到了另一个机场。机场上停着两架飞机,看样子已经准备起飞了。突然,其中一架飞机的舱门打开了,一个人走了出来,“竟然是法国总统希拉克!”柯莱曼激动地说:“我当时感觉就像在做梦,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他亲热地用手揽着我的肩膀,邀请我搭乘他的专机回巴黎……”希拉克“搭救”老兵的故事,很快在法国广为流传。他的“亲民”形象又一次得到提升。

  让法国人感受尊严

  法国分析人士说,就连普通法国民众都有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的外交立场。希拉克深深知道这一点,并且很好地加以利用,从而巧妙地掩盖了在国内政绩的不足。

  在一次欧盟首脑会议期间,希拉克参加一场专题研讨会。法国籍的欧洲工业与雇主联合会主席赛耶尔在台上口若悬河地发表演讲,不料却被希拉克打断。希拉克质问赛耶尔为何用英语而非法语演讲。赛耶尔答道:“英语是商务语言。”希拉克闻言愤而离席,以示抗议。他的助手后来解释说,总统此举是在“捍卫法语”。这虽然引来了国际舆论的争议,却让法国老百姓看到了希拉克总统“处处维护法国尊严的决心”。

  与“不介入国内冲突”不同,在国际问题上,希拉克坚持独立自主,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他在

伊拉克、伊朗等问题上同美英大唱反调,公开反对伊拉克战争。这引起了英国媒体的强烈回击。《泰晤士报》批评他“令英国领导人难堪”,《太阳报》斥他为“骗子”。但希拉克不仅赢得了多数国家民众的尊敬,更赢得了法国民众的支持。

  “漏吻”暗示民间情绪

  今年1月,援助黎巴嫩国际大会在巴黎召开。在会议开幕前的记者会上,东道主希拉克按照法国传统礼节,用“吻手礼”欢迎参加会议的数国女外长。然而,当英国女外交大臣、63岁的贝克特主动伸出右手时,希拉克却一改亲昵和蔼的表情,只是冷淡地捏了她一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拉克在对美国国务卿赖斯行“吻手礼”时,神态专注,表情亲昵。一名记者曾这样描述:“希拉克在吻赖斯时,两个人的头贴得极近,希拉克的嘴先在赖斯的左手上亲了一下,然后换右手再亲。赖斯笑得合不拢嘴,显得颇为开心。”

  希拉克“漏吻”英国女外长,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希拉克多半是嫌贝克特年龄太大了。更多的分析则认为,希拉克应该很清楚“漏吻事件”的后果,他“明知故犯”富有深义。作为两个欧洲大国,英法间的历史关系起起落落,从过去到现今,恩怨从没断过。希拉克之所以“漏吻”,想表达的不只是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真相,也许还代表着某种民间情绪,借此表达了法国民众对英国的不满。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眼里,希拉克就像一个“淘气”的伙伴——他们是盟友,在很多方面进行着紧密的合作;但由于希拉克的特立独行,他们之间的争吵从来没有停止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