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峰会:增长与责任可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08:29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驻慕尼黑记者严建卫

  僻静小镇办盛事

  初夏,温暖的海风吹拂着德国北部的波罗的海沿岸,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一个迄今尚不知名的小地方--海利根达姆。6月6日至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即将汇集此地,参加由轮值主席德国主办的“2007年G8峰会”。同时,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五个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与八国集团共同商讨事关全球的一些重大问题。

  海利根达姆位于德国北部的梅克伦堡湾,属于梅-前州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巴德多贝兰。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是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海滨疗养胜地。1793年,梅克伦堡大公弗兰茨一世在海利根达姆附近的巴德多贝兰建起了他的夏宫和德国第一个海滨浴场。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70年代,这一带兴建了一大批雄伟壮丽,各具特色的旅馆、饭店和浴场。这些白色的古典建筑犹如珍珠排列在沿岸,因此使海利根达姆获得了“白色海滨城市”的美誉。二战前,海利根达姆一直只是少数达官贵人出入的场所,民主德国时期,这里成为了大众的疗养胜地。两德统一后,海利根达姆的5座古建筑经过翻修,于2003年变成了五星级的凯宾斯基酒店,而6月初的八国峰会就将在这里举行。

  海利根达姆是地处偏远,整个小镇的居民不过百人,八国峰会在此举行可谓千载难逢的盛事。届时,这里不仅要安排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及代表团,而且还要迎接来自全球的5000多名记者。梅-前州旅游局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海利根达姆的凯宾斯基酒店以及该镇所有的旅馆实际上只能提供550个床位,因此大批记者或其他人员只能分散住在周边的许多城镇。虽然峰会给巴德多贝兰地区的交通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它将为这个地区做一次绝好的“免费广告”,对促进梅-前州的经济和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不过,选择海利根达姆作为峰会的举办地并不是因为经济或者政治因素,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因为海利根达姆北临大海,位置偏僻,只有一条小路和一列名叫“墨利”的小型蒸汽火车可以通往会场,这样警方便于对会场进行控制,确保会议的安全。

  罗斯托克市满目疮痍反峰会示威造成近千人受伤

  满街的碎石块、玻璃碎片还有被烧毁的汽车,离海利根达姆最近的大城市,罗斯托克市的市民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市仍难以相信,6月2日反对八国峰会的和平示威竟然最终演变为造成近千人受伤的大型暴力冲突。这也是1998年八国峰会举办以来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一次示威活动。

  据6月2日现场参与维持秩序的一名警察回忆,一开始数万名示威者有秩序地进行着游行,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狂欢节。在港口示威主会场及市区一些地方,一群蒙面抗议者突然开始向警车投掷石块,防暴警察前来支援,这些蒙面抗议者随即向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投掷石块、汽油弹和烟花弹,并焚烧警车和周边车辆,警察则开始用防暴喷雾剂、水枪、催泪弹和警棍还击,场面顿时陷入了失控状态。

  德国警方发言人6月3日表示,在当天参加游行的3万余名示威者中大约有2000人参与了暴力冲突,因此许多和平抗议者和市民遭到无辜殃及。这场暴力冲突一直持续到傍晚,天黑前警方重新控制住市区局势。但是冲突已经造成近千人受伤,其中包括433名警察和500余名示威者,警方共当场逮捕了125名抗议者。

  悲剧发生后,警方把调查重点放在了为何和平示威变成了一场惨剧,和平抗议组织者则明确表示,将坚持和平抗议的初衷。

  从6月3日中午开始,警方开始全面清理罗斯托克港口和部分城区,但是被焚毁的汽车残骸仍然留在了现场。目前,警方进一步加强了罗斯托克市区的警力,除了原先部署的5000名警察之外,还调集了更多的防暴警察监视示威者的一举一动。

  此外,经过对被捕的125名抗议者的审讯,警方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国外。警方发言人法肯贝格说,目前已经确认被捕人员中有奥地利人、日本人、保加利亚人、瑞典人、法国人、

西班牙人和俄罗斯人。

  本报记者吴筠

  东道国雄心勃勃

  5月24日,默克尔在联邦议院发表了德国政府对今年八国峰会的声明,提出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增长与责任”。

  默克尔强调,本届峰会要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发展。负责本届峰会筹备工作的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贝·普法芬巴赫称:“世界经济增长和责任是两大重要的议题。八国峰会最初就是一个世界经济峰会,应该保持这个特色。”在这个问题上,德国的关注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非洲的发展援助。2005年的八国峰会同意贯彻德国提出的为世界负债最多的国家减免债务的倡议。2006年,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免去了非洲国家数十亿美元的债务。但是在关键的发展问题上,八国承诺的800亿美元的援助目标迄今只完成不到20%,这不仅遭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质疑,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也受到了影响。对此,默克尔警告说,在非洲问题上,国际联合体的可信度将经受考验。普法芬巴赫称,在这次峰会上各国将“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是提供更多的资金,而是与非洲国家建立伙伴关系。

  二是“新兴经济体”的参与。近年来,是否将“新兴经济体”,如“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南非和墨西哥等也纳入八国体系,一直是国际社会讨论的话题。此次八国主席德国虽已对此给予了否定,“我们不想让八国扩展成十三国。”但默克尔强调,没有这些重要的门槛国家的参与,在气候保护、世界贸易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进展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应该“与这些国家展开更加紧密的对话”。她指出,加强与重要发展中国家的对话,是本届峰会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根据会议的安排,八国集团将在6月8日与中、印、巴、墨和南非5个国家的政府首脑进行对话。默克尔希望,通过本届峰会能给发达国家与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搭建一个长期对话的平台。不少西方政治家也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仅仅参与讨论是不够的,中国等国家必须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是一个“担负责任的参与者”。显然,八国集团在拉拢“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同时,更多的是希望这些国家在能源、贸易和环境等问题上承担更多的义务。

  三是气候保护问题。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失常,灾难频繁。如何加强对环境气候的保护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和思考。但是,由于美国拒不接受《京都议定书》,应对环境保护承担主要责任的八国集团国家迄今未能就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取得一致,这大大影响了这个“富人俱乐部”的形象。“绿色和平”组织甚至强烈要求德国,在峰会上设法就气候问题孤立美国。默克尔说,此次八国峰会要给全球化一张“人性的脸”,并再次呼吁美国及其他工业国家在气候保护问题上采取共同行动。为此,德国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建议在本世纪内,把气温上升的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之内;到2050年,把全球废气排放量减少至低于1990年水平的50%。

  成果难以预期

  德国主导的八国峰会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果?这是目前许多人表示怀疑的问题。因为八国集团的美国一直不肯在气候保护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默克尔原本希望,西方工业国首先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表率,然后才好要求其他国家,特别是几个工业门槛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然而,美国偏偏在这个问题上不给面子,甚至近来与德国在控制气候变化问题上发生了尖锐分歧。华盛顿方面认为,气候变化问题只能靠科技手段才能解决,而强制减排不是良策,并对德国忽视美方立场表示不满。

  由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呼声置若罔闻,至今不肯做出积极的回应,在环境气候保护问题上坚决拒绝任何有约束性的要求,海利根达姆的峰会被蒙上一层阴影。不少人士怀疑,德国峰会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在德国为会议准备的最后文件草案中,一些核心问题的提法已经减弱,某些具体的目标也已被划掉。有人分析认为,气候保护问题已成本届峰会的关键,它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地球的温度,也在考验德美关系。

  5月31日,布什发表讲话,建议有关的15个国家在2008年底以前确定国际减排目标。布什虽然受到默克尔的欢迎,但此间一些专家认为,布什的讲话并不表明美国改变了他在气候保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这或许只是做个姿态,摆脱被动而已。为了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目前德国仍在做最后的努力。据悉,默克尔总理在峰会开幕之前,将在6日单独与布什共进午餐。但美国能否完全与欧洲达成默契,也只能等到峰会结束才可见分晓。

  (本报

慕尼黑5月31日专电)

  

八国峰会:增长与责任可期?
图为海利根达姆的海滩。
八国峰会:增长与责任可期?
蒙面的示威者在向警察投掷石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