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校园枪击案报道写作手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16:21 人民网

  三、硬新闻与软写作

  新闻是硬的,它的首要目的是高效率地传递事件发生、发展的最新动态。文学是软的,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的价值在于营造一种审美的意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冲击与震撼。但新闻和文学不是相互排斥的,新闻正是通过真的事件、真的语言和真的场景营造意境,震撼心灵。

  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新闻与文学的联系与区别。但具体到新闻报道中,如何实现新闻和文学的良好结合,提升新闻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综观《今日美国》校园枪击报道,我们看到不少将新闻与文学巧妙结合之处,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些许启示———新闻的文学意境不是依靠记者主观的描写营造,而是来源于记者采访,即典型性的访问和细致的现场观察。比如:《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33人死亡》(33deadinVa.Te chsho ot ings)中有这样的文字:“当我们跑到外面,有三个警察或其他什么人———特别行动组的成员———对我们尖叫、大喊,让我们跑,跑,尽可能地快跑。”

  “我们成功地穿过露天停车场。雪花在飞,子弹在飞。———这太疯狂了。”

  ……

  此时令人恐怖的画面展开了,重型装备的警察,头戴钢盔,身穿黑色防弹背心,沿着刚刚发芽的树木的背后迅速包围了校园。此时,一场不合季节的雪飘落在他们的周围。

  但另一方面,对于故事性的过度追求,也会造成报道的负面效果。在《今日美国》的校园枪击报道中,有学生逃生的具体细节、凶手的表情和动作,有学生充满恐惧的心理描述。这种写作手法,尽管真实和客观,但几乎与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枪战片并无二致。

  这种新闻报道,使得有犯罪倾向的人受到了更多的情境刺激、有了更多的模仿对象,这无疑增加了美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从NBC公布的凶手录像带中,我们看到弗吉尼亚大学生枪手与8年前克伦拜恩中学生枪手,在作案动机、手法上的惊人相似。而美国的这种新闻报道手法仍在继续,有谁能保证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报道不会成为下一次校园恶性事件的模板?■(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注释:①麦尔文·孟彻:《新闻报道与写作》(第9版影印)第45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