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归写就华章(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6:27 《人物》杂志
十年回归写就华章(组图)
香港回归十年

十年回归写就华章(组图)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时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997年我们要收回香港,不止是新。界,包括九龙、香港岛以及整个香港地区

  百年沧桑换来一朝梦圆,十年之路铸就今日辉煌。弹指间,香港已回归祖国十周年。

  十年来,美丽动人的维多利亚港湾向世界证明,香港依旧是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在这里得到成功实现。十年,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只是一个短暂瞬间。而这一瞬却是一曲激动人心的华章。

  这曲华章,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内地与香港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离不开两地社会精英们的积极奉献,离不开内地人民与香港同胞高昂的爱国热忱。

  十年伟业,是由英雄创造的——有名的,无名的。

  □ 文/钟 时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运用于香港问题

  回顾香港10年走过的风雨之路,盘点10年回归的成就与业绩,离不开两个前提:一是10年前香港主权回归的和平解决;二是解决香港未来发展问题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出台,现在看来,回归后香港之所以能够维系原有的经济、金融、国际大都市地位不变,且在此基础上有大发展、大繁荣、大进步,全仰仗于这一伟大的制度创新。这是中国特色的,世界独一无二的。

  这个创造,体现着中国一代领导人高度的政治智慧。

  先说主权回归问题。

  1982年9月2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讨论香港问题。当时,“铁娘子”刚刚打胜了马岛战争,从阿根廷手中夺过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她是带着战胜者的姿态和气势访华的,撒切尔夫人内阁的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回忆录《效忠的矛盾》一书中提到了当时撒切尔夫人所持的“强硬”态度:“她对于主权的想法,不可避免地受到与马尔维纳斯群岛相类似事件的影响……她想迫使中国方面同意由英国在1997年后继续管理整个香港……她认为她所能做的最大让步是给予中国以名义上的主权。”铁娘子的如意算盘打得劈啪响,只是她忘了:中国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马尔维纳斯群岛。

  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撒切尔夫人。小平同志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997年我们要收回香港,不止是新界,包括九龙、香港岛以及整个香港地区;我们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以两年为期,两年谈不拢,我们就单方面做决定公布,如果期间有人制造什么动乱,那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在另外的时间采取另外的方式来解决香港问题。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为香港问题谈判“定下了调子”,此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一系列谈判、交锋,全是在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的。盛气凌人的“铁娘子”完全没有料到中国领导人在主权问题上如此强硬,容不得半点商量,一下乱了阵脚。这次会谈打下了撒切尔夫人的气焰,她走下人民大会堂东大门台阶时穿着高跟鞋跌了一个跟头。英国的“铁娘子”不敌中国的“钢铁公司”(毛泽东对邓小平的称呼),这段外交佳话,传诵至今。

  关于“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运用于香港问题。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与大陆统一提出来的。1949年后,中国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一直是“武力统一,一国一制”,即通过“解放”的方法实现统一,统一后在台湾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在1978年12月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决定了和平统一台湾的新方针,不再用“解放台湾”的提法,并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新思维。

  港英政府根据1898年6月9日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租借”“新界”的期限是99年,即1997年到期。20世纪70年代末,港英政府面临着审批新界土地契约能否超过1997年的问题,于是,多方打探中国政府将如何处理香港的“九七”问题。英国要求延续其在香港的统治,他们认为只有在英国的管制下,香港才会维持繁荣稳定。言外之意就是一旦回到中国人手中,那就是香港的末日,中国人没有办法治理好香港。当时大部分香港人对中国内地也没有信心。面对这种情况,中央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终于下决心于1997年收回香港,并决定把“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得很明确,中国必须在1997年收回香港,并将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此后,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谈及港澳回归问题时对这一政策框架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1984年6月22日、23日,邓小平在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的谈话中说:“我们多次讲过,我们政府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其后邓小平又说:“香港在1997年回到祖国以后50年政策不变,包括我们所写的基本法,至少要管50年。我还要说,就是50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这样,中国政府对港澳台的政策就被社会舆论简化为两句容易记忆的话“‘一国两制,’50年不变”。不久,结合香港当时的社会状况,邓小平关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的精神被口语化地演绎为“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1997年7月1日起恢复行使主权。关于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小平同志曾概括为三个原因:首先,国家有实力。外交谈判历来是这样,没有实力不行。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写道:“协议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的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其次,“一国两制”思想对头。第三,谈判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斗智斗勇,谈判中中方坚持了原则性又有必要的灵活性,充分展示了一代外交家的政治智慧。

  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将“一国两制”方针予以法律化、制度化。基本法的通过,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从制度上和法律上得到了保障,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国际社会和许多港人对中国政府对港政策和香港前途的担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多数舆论认为,“一国两制”不仅是跨越时代的构想,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同一国家内两种不同制度的和谐共存,使香港能够继续在繁荣稳定的轨道上发展,巩固其作为国际级城市和对国家有贡献的特区的地位,而且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许多国际性争端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认为,“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它的提出和付诸实施表现出邓小平先生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