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风向标:塔利班恐怖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17:23 世界知识

  石 刚

  2007年的夏天较以往似乎更加“热燥”,除了被塔利班绑架的韩国人质的性命安危牵动人心外,此前的英国格拉斯哥机场的恐怖袭击、“基地”组织头号人物、二号人物的相继露面、巴基斯坦发生的红色清真寺事件、美国方面对拉登悬赏金额的提高等,却将人们视野中本有些渐远的恐怖主义又“拉”至近前。是恐怖主义的“厚积薄发”还是新闻媒体的刻意热炒?其实,这就是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现状,这些事件只是提醒我们,恐怖主义从未离我们远去。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基地”恐怖主义“风向标”并不是指出了新的方向。当恐怖主义成为一种“常态化”时,人们对恐怖主义的理解往往从惯性思维出发,就会出现一种“选择性的误解”。

  风向标一:塔利班恐怖化

  塔利班是恐怖组织吗?是,但只是出现在俄罗斯所公布的恐怖组织名单中,在美国、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的恐怖组织名单中,至今都未出现塔利班的影子。撇开政治上的因素不谈,就阿富汗战争前后几年,塔利班的所作所为还真与恐怖主义挂不上钩。虽然塔利班也有自杀性炸弹袭击等,但那一般是针对驻阿富汗的多国部队和阿富汗的政府军,对于平民来说,塔利班还算不上可怕。但近一年多,一切都有了改变的迹象,绑架、斩首录像等开始出现在塔利班的袭击手段中,此次再次出现人质危机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如今的塔利班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雄心勃勃、为惩罚绑架妇女的军阀才揭竿而起的“正义”组织了,它已开始滑向恐怖的深渊。

  以极端宗教色彩起家的塔利班,崛起于乱世之中,自提出“铲除军阀,恢复和平,重建家园”的政治口号后,几乎受到了阿富汗国内绝大多数人的拥护,由最初800人的学生军发展到两年后建立起几乎全国性政权的“执政党”。但是,这种与极端宗教色彩的挂钩既造就了其短期的“辉煌”,也为日后的败落及恐怖化埋下了伏笔。极端宗教,这种逆时代的产物,其所迸发的狂热和非理性可以使其最大可能招募人员并激发其效死精神,极端宗教思想的意识形态化又会使其在没落之后走上极端,激进与教条的融合造就了日后塔利班的“恐怖形态化”,而不顾一切的“再起”又为其走上恐怖道路提供了“天然的理由”。

  与“基地”的结合为塔利班“政权”的覆灭及今天的恐怖化制造了“因果”。当初为着伊斯兰极端化的宗教梦想,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共赢”。塔利班得到了外部的支持而迅速壮大了力量,“基地”则获得了“栖息”之地并以此扩大了全球网络。但随着美军的进入及塔利班政权的溃败,“客大欺主”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发生。塔利班中众多的领导人都已深深受到“基地”思想的影响,恐怖主义开始潜移默化地进入其行动思维,两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基地化”的塔利班终将走上恐怖之路。

  风向标二:偏偏还是英国

  6月底7月初,英国警察又挫败了一系列即将发生的恐怖袭击。

  经历了两年前7.7地铁爆炸案的惨痛、一年前8.10未遂炸机案的震惊,这起事件不禁又引发了很多人的疑问:英国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接连不断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

  其实,这些发生在英国的系列的恐怖袭击只是“基地”将其恐怖主义战略意图更加明白地表现出来而已。

  拉登等“基地”高层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恐怖主义的战略目标,即分化美欧同盟、孤立美国并战胜美国,最后推翻被美国支持的伊斯兰世俗政权,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义的穆斯林国家。就目前看来,这种战略已实现了一部分,美国的欧洲盟友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的歧义甚至是分裂都让“基地”欢心鼓舞。继在

马德里发动袭击“成功”改变西班牙政局之后,恐怖主义也希望改变英国——美国在世界上最坚定的这个盟友。事实上自9.11之后,在欧洲本土鲜有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发生,但许多西方利益都遭受到威胁。这是恐怖主义战略目标实施的策略,即尽量避免直接刺激美国的欧洲盟友,又给其足够的压力迫使其让步。因此对于美国在世界上的头号盟友英国,“基地”等恐怖组织抱着一种“明打英,实打美”的态度,接二连三发生在英国的恐怖袭击既是恐怖组织向英国政府施压,也是一种警告和恫吓。

  此次未遂的袭击发生之后,英国媒体引述军情五处的保安地图报道,恐怖组织“如毒瘤”般渗透全英,远至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全英至少有百余个恐怖组织。一名高层人士也表示,恐怖组织在各地兴起,而且有合并的迹象,“最令人沮丧的是我们不能监视所有组织,如果其中一个组织突破防线,发动炸弹袭击,那只是时间问题”。看来,未来在英国仍将持续发生恐怖袭击,只要英国不改变反恐策略不与美国拉开距离的话。

  风向标三:恐怖主义本土化

  人们一般理解的所谓本土化,就是:当地人受“基地”极端思想的影响,自主进行恐怖袭击。实际上,这远不是目前恐怖主义本土化的现状,如今的恐怖主义本土化,远未摆脱“基地”的影响和控制,可以说,这种本土化是“基地”触角的延伸及人员的储备。目前典型的恐怖本土化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模式:在恐怖小组内有一两名与“基地”有联系或受其影响的人为核心成员,接受“基地”或其代理人的命令和计划;其余人与“基地”无直接关联但与核心成员有密切联系,或为核心成员亲戚、朋友,多为临时招募。在小组之外,有一两名出生在本土但与阿富汗或

伊拉克的“基地”组织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发挥着联络作用的中间人。

  在6月底发生在英国的恐怖袭击中,有八名所谓的“恐怖医生”。这八人组成的攻击小组就是典型的基地本土化作案模式。在八名恐怖分子中,被认为是袭击主谋的伊拉克人阿卜杜拉和持约旦护照的阿沙,均与“基地”或伊拉克“基地分支”有联系。据报道,阿卜杜拉为前“基地”老二扎卡维生前招募并派往英国的所谓“沉睡袭击者”。其他六名恐怖分子则与“基地”无直接关联,是由两名主谋自主招募的。由此可见,所谓的本土化并未摆脱“基地”的影响,是“基地”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关于“基地”实力的猜测有多种说法,有说只有200人,有说有2万人。其实,这都不算错,200人也许是“基地”的核心成员数目,加上这些众多的控制在“基地”手中的本土化小组,“基地”的实力也可以呈几何级数上升。

  此外,高层化和精英化也许是未来恐怖主义本土化发展的趋势。此次的八名“恐怖医生”均有良好的工作、优厚的薪水和较高的教育背景,但正是这些高素质的社会“精英”人士忽然在一夕之间变成了“恐怖杀手”,可见,人们一贯认为的贫困是恐怖主义的源泉并不全面。在极端宗教思想的扩张和渗透下,当恐怖主义成为了一种支撑存在的意识形态,恐怖分子的阶层、出身就开始逐渐模糊。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