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联手挫败恐怖大阴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11:09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陶蹊

  9月5日,德国安全机构宣布逮捕了3名恐怖分子嫌疑人,从而挫败了一起针对德国境内的美国目标的恐怖袭击阴谋 。据说,这些恐怖分子嫌疑人购买了大量化工原料,企图制造爆炸威力相当于500公斤TNT炸药的炸弹,袭击德国境内的 美军兵营、机场等目标。如果他们的计划得逞,将可能成为德国在战后发生的最大袭击事件。9月10日,德国《明镜》周刊 详细披露了德、美两国安全机构携手挫败这起恐怖袭击阴谋的惊险内幕。

  1.布什与默克尔秘密会晤

  今年6月初,“八国集团”领导人会议在德国海滨小城海利根达姆举行。在为期3天的峰会期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问题,以及会场外上万名示威者与防暴警察之间的对抗,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6月6日中午,美国总 统布什与此次峰会的东道主——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共进午餐时举行了简短会晤,布什明确表示,美国不同意在峰会声明中加 入强制性、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建议,凸显了美、德两国在此问题上的分歧。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布什与默克尔在峰会期间,还有一次甚为秘密的单独会晤,讨论所谓的“巴基斯坦问题”。其 实,两人讨论的问题只与巴基斯坦有部分关系:一些恐怖分子正策划针对德国境内的美国目标发动袭击,他们得到了来自巴基 斯坦境内国际恐怖组织的支持。布什总统不仅知晓这起袭击阴谋,甚至还能说出主要恐怖分子嫌疑人的名字。他向默克尔表达 了对在德美国人安危的担忧,敦促德国政府尽一切努力阻止恐怖袭击发生

  2.寻找“阿卜杜拉·马利克”

  从2006年10月起,美国国家安全局(英文缩写为NSA,据称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情报机构,具有对包括互联网 在内的全球通信进行监控的能力)开始不断截获往来于德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可疑电子邮件。在这些电子邮件中,通信双方很 明显使用了一些暗语,还频繁提到一个名叫“阿卜杜拉·马利克”的人。美国国家安全局迅速将这些情报传递给了德国负责国 内安全的机构——联邦宪法保卫局和联邦刑事警察局,请求对方协助调查。

  对于德国安全机构来说,顺藤摸瓜地找到“阿卜杜拉·马利克”只是小菜一碟。他们发现,“阿卜杜拉·马利克”的 真名叫弗里兹·戈洛威茨,是一名27岁的德国白人青年。他出生于慕尼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父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 太阳能科技公司,母亲是一位医生。不过,戈洛威茨父母的关系并不融洽,处于长期分居的状态。

  高中毕业后,戈洛威茨进入位于德国南部的新乌尔姆专业大学学习,专业是工程机械。依照该校校长乌利·费德雷尔 的说法,他是一个“优秀但不显眼”的学生。而他的一些同学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他在第一学期就表现出了较强的“伊斯 兰主义倾向”。当时,新乌尔姆专业大学的穆斯林学生经常聚集在一个名叫“伊斯坦布尔咖啡馆”的地方讨论《古兰经》,某 些具有极端主义倾向的人甚至公开鼓吹“杀死基督教徒和其他异教徒”,而戈洛威茨总是此类集会的积极参与者。

  3.白人青年投身“圣战”

  戈洛威茨为何会对伊斯兰主义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伊斯 兰主义愈加着迷,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则越来越厌倦。2004年冬,尚未完成学业的戈洛威茨突然离开学校,同学和 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德国安全机构的调查人员后来推断,他可能去了某个国家进行宗教学习,比如沙特阿拉伯。正是在 宗教学习期间,戈洛威茨结识了一些同样来自德国的穆斯林,包括阿德姆·Y、阿提拉·S等人(由于案件仍处于调查中,除 戈洛威茨外,德国安全机构没有披露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全名)。

  结束在沙特的学习后,戈洛威茨前往巴基斯坦,参加了“伊斯兰圣战联盟”设在该国北部的秘密训练营。“伊斯兰圣 战联盟”成立于2002年,原本是一个仅在乌兹别克斯坦活动的恐怖组织。后来,该组织领导层接受了“基地”组织头目本 ·拉登的“全球圣战”理念,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跨国恐怖组织。与“基地”组织一样,“伊斯兰圣战联盟”极重视在西方国家 的年轻人中发展成员,尤其是像戈洛威茨这样的白人青年——他们更容易在西方社会中隐蔽下来,待时机成熟时发动突然袭击 。近年来,发生在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数起恐怖袭击或阴谋,已经充分显示了“白人恐怖分子”的威力。

  

  4.“想看看美国人怎么过新年”

  2006年夏,戈洛威茨返回德国,在新乌尔姆的一套公寓中住了下来。在邻居们的眼中,这个身材高大且留着一头 褐色长发的小伙子言辞文雅,待人彬彬有礼,总是乐于打扫公寓的公共楼梯。

  然而,在德国安全机构看来,戈洛威茨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恐怖分子嫌疑人。在新乌尔姆,戈洛威茨主要通过电子邮件 与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圣战联盟”联系。后来,也许意识到往来的电子邮件可能被安全机构监控,戈洛威茨和他的联络人 又采用了一个“新”方法:他们共用一个雅虎的电子邮箱,将信件存于草稿箱内,供对方查看。这种方法早已被“基地”组织 使用过,德、美两国安全机构也对此一清二楚,因此,仍可以密切监控他们的通信。情报分析人员一时无法破译邮件中“婚礼 ”之类的暗语,但他们断定:戈洛威茨及同伙一定在德国负有“特殊使命”。

  2006年12月31日晚,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的特工发现,戈洛威茨一行4人驾车抵达德国西部城市哈瑙。美军 在哈瑙有一座大型军事基地,驻扎了数千名士兵。每逢节假日,这些远离家乡的美军大兵就会在基地周围彻夜狂欢,以缓解思 乡之苦。在一座名为“胡蒂尔”的美军兵营前,戈洛威茨等人驾车穿梭了数次。负责对他们监控的联邦宪法保卫局特工拦下了 他们的车,直截了当地问他们在干什么。戈洛威茨回答,他们“只是想看看美国人是怎么过新年的”。

  联邦宪法保卫局认为,戈洛威茨等人很明显是在对美军兵营进行“窥视”,很可能计划发动袭击。一周后,趁戈洛威 茨外出之机,联邦宪法保卫局特工和当地警察一起,悄悄搜查了他的公寓,却一无所获。联邦刑事警察局的运气要好得多,他 们对戈洛威茨一个名叫艾汉·T的同伙的公寓进行了搜查,查获了一盘录像带。在录像上,一群年轻人高唱“圣战”歌曲,艾 汉·T面对摄像机,慷慨激昂地宣扬“圣战”。联邦刑事警察局认为,这极可能是“人体炸弹”发动袭击前的告别录像,建议 对戈洛威茨等人实施抓捕。但联邦宪法保卫局有不同意见,主张待证据确凿后再收网。

  

  5.富有戏剧性的收网

  此时,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给了德国安全机构更多协助。他们在柏林设立了一个联合工作组,与德国同行们 共同调查这起恐怖阴谋,行动的代号为“阿尔韦里奇”。

  众所周知,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的主要策划地在德国。也许是有了“一朝被蛇咬”的惨痛经历,美 国政府对德国的反恐能力似乎并不放心。除布什总统外,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尔·海登、国土安全部长迈克尔·切尔托夫 ,以及驻德大使威廉·蒂姆肯等高官,先后会见德国政府官员,要求对方尽全力阻止这起针对美国目标的恐怖袭击阴谋。

  今年2月,负责对戈洛威茨进行监控的特工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戈洛威茨和阿德姆·Y前往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 购买了几大桶浓度为35%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本身不可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爆炸,还能与糖、 淀粉等有机物形成爆炸混合物。从2月至7月,戈洛威茨等人一共购买了12桶、共计730公斤的过氧化氢,还购买了大量 面粉(可以从中提取淀粉),很显然是准备制作炸弹。7月20日,在最后一次购买过氧化氢的途中,他们在汽车上兴奋地谈 论起计划袭击的目标,包括机场、美军兵营,以及“那些美国母狗们经常去的迪斯科舞厅”。德国安全机构的特工早已在他们 的汽车上安装了窃听器,从而将他们的谈话听了个明明白白。

  8月底,戈洛威茨接听了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对方可能是戈洛威茨与“伊斯兰圣战联盟”之间的联络人。他对 戈洛威茨等人的“缓慢”进展很不满意,指示他们在两周后开始行动。德国安全机构据此判断,戈洛威茨等人极可能在9月15 日这一天发动袭击,于是决定在9月15日前夕收网。

  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两名对“阿尔韦里奇”行动一无所知的当地普通警察,意外打乱了安全机构的计划。9月4 日晚,戈洛威茨、阿德姆·Y和丹尼斯·S因驾车违章被这两名警察拦下。当他们将戈洛威茨等人的资料输入随身携带的电脑 时,其中一名警察惊讶地喊道:“他们都是联邦刑事警察局的调查对象!”闻听此言,戈洛威茨等人立即发动汽车,逃之夭夭 。通过窃听器获悉这一情况的安全机构特工,随即果断改变了计划,立即展开抓捕行动。几个小时后,戈洛威茨等人在他们存 放爆炸物原料的山间

别墅内被抓获。

  9月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针对此案发表讲话,称恐怖主义的危险在德国是切实存在的,德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反恐合 作是“至关重要”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