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发自内的—记瑞士洛桑原生艺术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10:18 青年参考

  “艺术不会睡到人们为它铺就的床上,它一听到人们呼唤便逃遁。”

  ——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

  文敏敏

  

  由精神病人、囚徒、流浪汉、通灵者、社会边缘人士创作的作品,谁会感兴趣?除了少数医生外,世界上只有一家艺 术馆对这些人士表示欢迎,并奉为展览主角。瑞士洛桑原生艺术馆以反美学的姿态,收藏了无数粗陋却本真的作品,他们不认 为这是“疯子的艺术”。2月21日,原生艺术馆展出了12位日本艺术家近百件原生艺术作品。展览将持续到今年9月。

  74岁的日本老人Miyama是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用布娃娃、皮球、风车等用品手工创作了“异型”的帽子 和服装。为了宣传和平与手足亲情,他带着作品骑自行车逛遍了整个日本横滨市。与Miyama一样,洛桑原生艺术馆的作 者都是些默默无闻、与职业艺术圈没有关系的人。

  精神病人抽取床单线,为自己编织一件婚礼裙;一件画满裸体人像、颜色艳丽的东非式上衣;用树干雕刻的不知名图 腾;用海螺壳组合的怪兽;颜色古朴艳丽的一家三口的肖像……这些作品都只能在原生艺术馆找到。每个进入展馆的人都能感 受到一种神秘、抑郁的气氛,但又觉得展品充满想象力。

  这些原生艺术品取材丰富,有面包屑等食品,有床单、瓶子等生活用品和废旧物品;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了素描、彩 画、刺绣、雕塑、建筑等各种类型。最重要的是,作者创作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展览,他们大多是在孤寂、隐蔽的状态下自发创 造的。作者们也没有受过专门的艺术教育,没有受到任何古典或流行艺术的干扰,完全发自内心。

  这些用非常规材质和非常规表现形式创作的艺术品非常脆弱,他们没有遵循艺术的基本规律,甚至打破艺术的基本框 架,让观者感到一种不熟悉的陌生感:如一幅“老人像”画作,画中老人的头发呈直立状散开,一把山羊胡子,全身和脸上却 布满透明的窟窿,画布的底色是无数个面朝同一方向的人影,画布的顶端有几个横躺着的人的身体。这超出了普通人的审美领 域。作者也许要表现死亡,也许是生的渴望,还可能是流浪者的孤独……因为创作初衷并非为了某种“意义”,使得观者也无 法准确地对其进行解读。然而这正是原生艺术品的魅力所在,让普通人感受到被主流文化排斥者的某种情绪——压抑、孤独、 亢奋……

  “原生艺术”(ArtBrut)一词来自法国著名的现代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Dubuffet),他强 调本真的人类灵魂与情感。二战结束后,杜布菲到瑞士访问,他拜访了日内瓦、洛桑、伯尔尼等地几家精神病医院,参观了精 神病人创作的大量“艺术品”,就此着迷于这种“非艺术的艺术”。回国后即提出了原生艺术概念。他认为原生艺术具有“神 秘性、任意性、脆弱性、非商业性”等特点。他有句名言:艺术不会睡到人们为它铺就的床上,它一听到人们呼唤便逃遁,艺 术喜欢隐身埋名,对它来说,最美妙的时刻是忘记了自己是谁。他认为,任何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包括接受过艺术教育后患 精神病的人都不能称为“原生艺术家”。

  杜布菲采取了“物物交换或给与少许金钱”的方法,收集了大量原生艺术作品。1976年,杜布菲把自己收藏的原 生艺术品捐赠出来,建立了洛桑原生艺术馆。该馆1949年对原生艺术的定义是:由无名人物创作,具个人风格,自发性, 不受成规约束的产品。一共有3层的艺术馆没有一个窗口,展厅以黑色为基调,微弱的灯光映照在“脆弱”的展品上,给作品 增添了某些戏剧效果。每个作品旁附上简单的作者简介,但不对作品做任何说明,完全靠观众自己去感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