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非职务发明人”成为“乞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0:31 青年参考

  本报记者郑挺颖

  1.不想让“科技下乡”沦为“走过场”

  1991年,雷士军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山东省夏津县科学技术协会工作。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很清闲的单位 。不过,雷士军却闲不下来,他一直在关注与科技有关的各种问题。

  1997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科技下乡”的活动,雷士军参与了这项活动。夏津县是山东的一个农业大县,那时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农村缺技术、缺信息的问题很突出。雷士军发现,虽然各级机关都踊跃地 给农民送去科技图书和光盘,但“后续服务”似乎不是很到位——能够消化、吸收这些科学技术的农民并不多。

  于是,雷士军开始思考,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怎样让农民真正掌握这些技术?

  2.自掏腰包送科技下乡

  雷士军想,要干就动真格的。于是,他自掏腰包买了2000册图书、一些录像带、VCD和播放设备,总共花了约 7000元。

  接着,雷士军利用节假日,在农闲季节带着这个流动的“科技图书馆”,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

  从1997年到2000年,从雷士军的“科技图书馆”借阅农科书刊的农民达4000多人次,雷士军为农民放映 科技录像200多场,发放“科技明白纸”(印有常见农业科技问题及解答的传单)一万多份。

  “你又是自掏腰包,又是天天下乡的,家里人就没意见吗?”记者好奇地问。

  “家里人刚开始是有些想法,对我自己掏钱搞科普有情绪,但看我很坚持,效果也不错,家里人也就跟着我做了。”

  此后,雷士军的家人不时发现,家门口经常放着一兜兜的黄瓜、西红柿。原来这些都是从雷士军的“科技图书馆”受 益的农民送来的。雷士军的家人从中感受到了农民的感激,雷士军也真正体会到了送科技下乡的快乐。

  雷士军的这一举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褒奖。1998年,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科学家周光召,为雷士军题 词“扶贫助残,科技兴农”,表彰他义务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3.从沼气池中发现商机

  雷士军担任夏津县科技局副局长后,开始负责专利保护方面的工作,他的注意力也从“科技下乡”转移到“专利保护 ”上。

  2004年,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雷士军下海创业,办起了山东秦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做软件开发 和电子商务,却在农村掘到了一大桶金。

  雷士军长年送科技下乡,虽然牺牲了不少业余时间,但也因此深入了解了农村。

  雷士军发现,在农村发展沼气新能源有很大的潜力,但传统沼气池的出渣、清池、换料,活儿又脏又累,操作不当还 会危及生命。

  于是,雷士军组织公司的技术力量,开发了“新型自动出渣沼气池”。

  这种产品根据沼气的生成原理、环境条件变化和管理要求,在设计和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独特的创新,重量轻、耐酸碱 、抗老化、不渗漏、管理使用维护方便,不仅能随时出料清池,沼渣、沼液还可以自动灌溉到农田菜地,也可以自动流入容器 内,实现远距离运输,解决了沼气池定期清池、换料的难题,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

  该产品投入批量生产后,深受用户欢迎,这也体现了雷士军对农村市场的独到眼光。

  4.全新的汉字输入法

  创办公司后,雷士军一直很重视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汉码系列输入法”就是雷士军的得意之作。

  雷士军发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拼音和五笔字型输入法是最流行的汉字输入方法。可是,这两者都有各自的弊端— —五笔输入法难学难记,初学者入门很难;拼音输入法虽然易学,但许多人不会汉语拼音,或者发音不准,再加上汉字的同音 字太多,输入效率不高。

  有鉴于此,雷士军的公司以汉字输入法的开发为重点,先后申请了“十笔字型形音码输入法”、“十笔数码输入法” 、“汉码系列输入法”等多项发明专利。

  以简单、易学的“汉码系列输入法”为例。该输入法把6种输入法融合在一个平台上,对拼音不熟悉的人可以用音形 码、形音码、笔画码和数码。这种输入法目前在全国100多家计算机培训学校进行普及,约10万人通过这种输入法学会了 汉字输入。

  5.为“民间专利人”和企业“牵红线”

  最让雷士军兴奋的是这样一个梦想——打造一个服务于“非职务发明人”的网络平台,一方面建立中国民间发明产业 化联盟,帮助“非职务发明人”把专利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另一方面建立中国民间发明维权联盟,维护“民间专利人”的合法 权益。如今,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地实现。

  雷士军说,他之所以下决心创建一个帮助“非职务发明人”的网络平台,是因为看到了太多的“发明大王”穷困潦倒 ,很多的民间发明被侵权后,维权很艰难。

  “‘非职务发明人’没有单位的经济支持,申请专利要缴纳代理费、申请费,每年还要缴纳年费。不少‘发明大王’ 穷困潦倒,甚至成为‘乞丐族’。我想架起一座方便商家与‘非职务发明人’沟通的桥梁,征集优秀的民间发明,帮助‘非职 务发明人’把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雷士军说。

  雷士军给记者讲述了一些“非职务发明人”的尴尬处境:

  湖北潜江市的任文林搞了1000多个发明,申请专利158项,其中的40余项是国家专利。他用于申请、维持专 利的费用高达20多万元,现在的任文林只能靠朋友的接济生活。

  新疆的陈绍勇有61项发明,可由于专利转化需要大量资金,他的专利成果始终“待字闺中”。每年的专利申请费、 年费、代理费等费用让他不堪重负。2004年,陈绍勇不得不放弃了15项专利。陈绍勇苦笑着说:“我也很无奈。我是搞 发明的,将项目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那是企业家的事。”

  安徽的姚玉飞发明了10余项新技术,为了搞发明,他花光了积蓄,把房子也卖了,技术却卖不出去,被迫流落街头 ,靠捡破烂维持生计。

  内蒙古的农民发明家齐景玉,因为还不上为搞发明欠下的20多万元债务,债主们哄抢了他家所有值钱的东西,他成 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服务于“非职务发明人”的网络平台还没建立起来,雷士军就已经帮助好几位发明人,把专利技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 经济效益。

  夏津县农民谭永志发明了煤电两用孵化机,却找不到市场。苦恼中,他找到了雷士军。雷士军帮他申请了专利,组织 专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还帮他成立了孵化技术研究所。如今,孵化技术研究所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非 洲。

  夏津县农民时吉高把棉柴转化成了颗粒状的燃料,找到雷士军问有没有市场。雷士军迅速帮他申请了专利,成立了阳 光新能源公司,完善了生产工艺和设备。现在,这个公司的产品出口韩国、欧盟,供不应求,效益可观。

  雷士军的公司现在办得有声有色,获国家专利8项,其中一项获美国专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被评为“德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

  创新寄语

  “非职务发明”是自主创新的基础

  雷士军用电子邮件给《青年参考》记者发了他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我的呼吁——呵护关爱非职务发明人》。从这篇 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或许能看到他的“创新”情怀:

  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科学的春天,自主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神圣的历史 使命。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必须加快自主创新的脚步,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技术落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苦痛, 我们都有体会。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但有关稀土的核心技术和发明专利,大多被日本掌握,我国生产稀土产品的企业,每年都要向 日本交纳近亿元的专利使用费。数码相机等很多产品也都是这样。我感到心痛!这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 的。

  “非职务发明”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是提升民族科技文化的有生力量。从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养这个角度看,我 们应该关爱“非职务发明人”,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呵护和支持。他们会像小树一样慢慢长成大树的!我国也会出现像爱迪生 一样的大发明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