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的越南处境:输入资本输入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16:38 中国网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全球化中的越南处境:输入资本输入风险
三联生活周刊2008022封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他的《全球化及其不满》一书中列举大量数据和事实,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没有摆脱绝对贫困状态,正是市场化和全球化害了他们。

  记者◎谢九

  2006年底,越南在历经11年的努力之后,终于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面融入了期待已久的国际大舞台。越南人为此在美好憧憬中大幅提高了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不过好日子总是过于短暂,仅仅在经历了2007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越南经济很快在2008年上半年出现高达25%的通货膨胀率,股市和楼市被腰斩,越南盾开始大幅贬值……

  融入全球化舞台究竟给越南带来了什么?其他一些不太明显的数据或许能让人看得更为清楚。2006年,越南的贸易逆差为12亿美元,加入WTO后,贸易逆差增长为3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更是迅速扩大为83亿美元。对于一个希望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贸易逆差以几何倍数增长,无疑埋下了很值得警惕的隐患。

  资本短缺的国家总是乐于张开双臂来拥抱国际资本。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急于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国家,通过大量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几乎是不二法门,而投资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储蓄,二是外国资本。对于大多数资本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也就成了一条必经之路。越南在加入WTO之后,也如愿引进了巨额的外资,2007年,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了创纪录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0%,这样的增长速度雄居全球之首。203亿美元对越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2007年,越南的GDP为713亿美元,外汇储备为210亿美元,也就是说,FDI占GDP的比重高达28.5%,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高达96.7%。中国虽然一直是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但是这两个比率和越南相比相形见绌,分别仅为2%和5.5%。越南吸引外商投资之巨,由此可见一斑。

  就越南的经济容量而言,203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显然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数字,大量外资涌入的后果必然是流动性泛滥。对于外汇储备仅有210亿美元的越南,很难将这些过剩的流动性予以有效对冲,于是,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货币学大师弗里德曼曾经说,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个结论虽然在现实世界中未必适用,但用来解释越南面临的通胀问题却恰到好处。在21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只有一部分资金真正投向了实体经济,其余很大部分成为热钱,投向股市和楼市等高投机场所。

  越南虽然也意识到了通货膨胀的严重性,但是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GDP和CPI之间,他们显然更乐于看到2007年创纪录的8.48%的GDP增长,而不是同样创纪录的12.63%的CPI增长。越南政府对于2008年的经济增长做了这样的规划: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5%?9%,物价上涨指数低于GDP增长率。现在看,越南对于通货膨胀的增长显然过于轻敌,2008年,越南的FDI继续高速增长,加之国内大米和能源涨价,导致通货膨胀,5月份的CPI高达25.2%,已经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越南当初在投身全球化舞台之际,至少还保留了最后一块自留地,那就是资本项目的管制,这使得越南盾不至于被国际炒家肆意攻击,以致陷入1997年的泰铢困境。虽然在远期市场上,外汇交易员们预期泰铢未来一年将贬值40%,但至少目前来看,毕竟还只是国际炒家的赌注而已。越南危机不至于演化成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最后的希望也就在其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上。

  在过去几年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大量热钱从美国流出,进入新兴市场,这种裹挟热钱的资本输入,其实也意味着风险输入。

  200多年前,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可以使双方的境遇变得更好。在大卫·李嘉图近乎完美的理论支持下,全球化的车轮轰轰烈烈往前驶进,所有国家都试图跻身这趟列车而不是被它抛弃。不过,全球化给每位乘客带来的其实不一定都是好处,越南作为一个加入WTO一年半之后就出现巨变的国家,为全球化的伤害提供了鲜活的证明。

  人们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对此反思,并抗议全球化给落后国家带来的贫富差距以及制造的社会不公,到了今天,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入反全球化的阵营,理由是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在所有这些反对全球化的人物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他在几年前写了一本充满争议的《全球化及其不满》,书中列举大量数据和事实,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没有摆脱绝对贫困状态,正是市场化和全球化害了他们。

  无论全球化至今还有多少争议,但是继续向前的趋势仍然势不可挡,对于很多国家而言,需要做的不仅是搭上全球化的列车,更要学会如何不被它的剧烈震荡所伤害。全球化可以细分为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前者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舞台的第一步,后者则是发达国家催促发展中国家尽早开放的最后一步。

  对于贸易全球化,反对的声音相对比较少,因为全球化贸易看起来的确有益无害。大多数时候的确如此,但也并不意味着全部。比如今天的越南,已经表明了即使只是贸易全球化,也并不是那么有益无害。即便不考虑对民族产业的损伤,仅从资本流入的角度,全球化贸易也已经超出了越南自身的承受能力。

  中国一向被视为全球贸易的赢家,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赚取巨额的贸易顺差,但是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今年中国经济的头号敌人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就是拜全球化贸易所赐:大量的热钱通过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等途径涌入,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泛滥,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从而推高通货膨胀水平。

  今年6月7日,中国央行突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上调幅度之大为近年罕见。仅仅在几天后,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5月的CPI数据,市场普遍预期将从4月的8.5%下降至7.7%,事后统计局的数据也证实了人们的猜测。按照央行以往的调控手段,一般都是在统计局公布CPI之后,跟随宣布调控,而此次5月CPI数据已经开始明显回落,央行却一反常态地提前调控,给市场带来一片恐慌情绪,并引发了沪深股市超过7%的暴跌。投资者们开始议论纷纷,究竟央行发现了什么普通人没有发现的迹象,以至做出如此反常的调控?最终,人们将猜想放在了热钱上——热钱来得太猛,以致央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流动性。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额1539亿美元,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74亿美元,这意味着今年1季度进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已经超过851亿美元。二季度开始,热钱涌入的速度明显加快,以贸易顺差看,4月和5月两个月顺差达到368亿美元,达到一季度的88.9%。在人民币升值和欧美市场放缓的背景下,贸易顺差反而加速扩大,其中夹杂的热钱不言而喻。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同样大幅增加,在中国今年推行“两税合一”后,外商直接投资不减反增,自然也是热钱裹挟其间。

  大量的热钱涌入,央行必须以相应的手段予以对冲,由于加息空间被遏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成为不多的选择之一。而高达17.5%的准备金率,势必对银行形成极大的经营压力,进而影响到房地产等贷款大户的生存环境。中国股市从高点跌落过半,如果不考虑一些非理性的恐慌因素,通货膨胀可算罪魁祸首。

  遭受通货膨胀考验的还有印度,今年6月13日,印度公布了5月份的CPI,以8.75%的水平创下7年来的新高。由于印度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暴涨直接为印度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在这样一个贸易全球化时代,通货膨胀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区别只在于各自的抵抗能力如何。对于一些尚未做好准备的小国,全球化带来的些许好处,可能在瞬间被席卷一空。

  本期封面故事包括以下内容:

  全球化中的越南处境

  40 输入资本输入风险

  48 河内:在新旧之间穿行

  58 胡志明市:两个社会阶层的经济困境

  68 越南经济的开放和困境

  专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和经济学家谢国忠

  72 越南股市:重回起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