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油价脱离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16:44 东方网

  癫狂:油价脱离理性

  《环球》杂志记者/谢黎

  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开创了三位数油价的历史纪录。

  6月30日,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当天早盘的电子交易中,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上涨到每桶143.6 7美元。

  然而,在油价飙涨的时期于6月召开八国集团财长会议,作为7月上旬日本洞爷湖八国峰会的预备会,却显示出与会各国对油价问题的看法仍存在重大分歧,甚而导致会议推迟了有关稳定原油市场行情的讨论。美方认为,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是导致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则认为投机资金进入原油市场是很重要的原因。

  与美方观点相呼应,美国第一大投资银行高盛公司6月30日发表报告称,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

  美国期货价格委员会披露的数据则显示,截至6月24日的一周里,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主要投机资金在原油期货市场上大量增持看涨仓位。

  这样的数据暗合了部分欧洲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说法。他们认为,投机行为是推动油价走高的一大“ 幕后黑手”。

  欧佩克轮值主席哈利勒说,在美国去年夏天爆发次贷危机之前,国际原油市场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而次贷危机及美元持续贬值至少将油价每桶拉高了40美元,活跃的投机行为对抬高油价难辞其咎。他说,如果没有美元贬值等因素,国际市场油价应该在每桶70美元左右。

  多种说法都在将矛头指向投机资金,那么不妨来看看对冲基金的状况。截至2007年6月底,国际上的对冲基金管理的资金达到2.5万亿美元。而少数10亿美元俱乐部掌握着全球对冲基金的绝大多数资产,比如全球372家对冲基金管理着达2万亿美元资产,占总资金的75%。而这些对冲基金中,有246家在美国,它们管理着1.5万亿美元资产。

  次贷危机以来,美元快速贬值,这些对冲基金纷纷进入各类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石油市场,然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各大投资银行率先以研究报告唱多石油,早些时候,高盛公司就向全世界抛出了油价会上升到200美元一桶的预言,随后国际油价就立即上涨起来。

  有消息称,华尔街的玩家们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通过做多原油及大宗商品期货,获利估计高达5万亿美元。

  最近一个时期,国际油价如过山车一样起落,由年初100美元一桶上升到133美元一桶,然后又从133美元一桶瞬间下降到121美元一桶,再上升逼近140美元一桶,而之后价格回落,接着又攀升至超过140美元一桶。有分析家认为,这是投机资金的“杰作”。

  也有人认为投机行为不过是“替罪羊”,美英方面认为油价高企的原因是供应不足。

  实际上,美国汽油产品消费的减少从去年7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耐人寻味的是,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世界原油期货价格开始了陡直上升的行情。即使是被指为拉动需求的主要力量的中国,石油需求量的年增长率也从10%下降到了6%。另外,在这段时间里,世界石油剩余产能已从几年前每天150万桶上升到每天300万桶。

  日前,欧佩克回绝了增加原油供应的呼声。欧佩克称已“尽了全力”,他们认为,油价高企是因美元贬值、美国对伊朗施压等因素造成,市场并不存在供应短缺问题。因此,没有必要增产。

  更令美英尴尬的是,6月22日,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沙特表示,如果市场需要,将增加其原油产量,并将增加投资扩大其原油产能。继5月份将其原油日产量增加30万桶之后,沙特决定从7月份开始再增产20万桶,使其原油日产量达到9 70万桶。而沙特的这一举动并未使油价回落。

  此外,近段时间,西方媒体多次报道有关以色列计划袭击伊朗的“流言”。美国前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日前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预言”:以色列将在美国下任总统就职前对伊朗发动袭击。

  哈利勒对此警告说,伊朗局势将对油价产生重要影响,西方与伊朗关系缓和及美元止跌是稳定油价的关键。如果今年夏天“针对伊朗的威胁增加”,油价会进一步攀升。若发生大的危机,导致伊朗石油生产停止,油价“可能会升至每桶200 美元、300美元甚至400美元”。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