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机构与美国政府的默契双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16:44 东方网
投机机构与美国政府的默契双簧
经历了次贷之痛的美国,也在重新调整自己,加强监管,挤出泡沫。

  投机机构与美国政府的默契双簧

  《环球》杂志记者/陈昕晔

  2008年的世界经济之所以可以用“诡异”二字来形容,是因为人们已经无法依据常规的经验和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也无法依据规律性对未来进行判断和把握。然而,世界上并没有无缘无故发生的事,也许在当下无法透过时间的水晶球清晰地看到事件的本来面目,但还是可以尝试着回到问题的源头,看到事件发生背后的因素。

  好消息、坏消息

  从6月份开始,人们听到美国市场不断传来好消息:消费支出好于预期,零售额好于预期,核心通胀上涨好于预期,二手房销售开始上升,制造业指数好于预期,一季度GDP的增长率上调到0.9%,而二季度的预期也在0.9%到1.6 %之间……

  数据组成的好消息表明,按照传统的衰退定义,美国经济在2008年并没有陷入衰退,而且有的经济学家还认为,次贷危机已经开始有见底迹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次贷造成的坏账接近1万亿美元。美国经济将进入一个调整时期。而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期是将在今年年底触底,而是否会反弹,目前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也有坏消息传来:7月1日IMF表示,粮食和石油价格上涨可能“严重削弱”多达75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包括巴基斯坦和印尼。这是IMF首次对这场危机做出广泛的估计。八国集团(G8)财长会议发表的公报称:“高涨的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油价和粮食价格,对全球稳定增长构成严重挑战,对最为脆弱的国家造成严重影响,并可能加剧全球通胀压力。 ”

  粮食和石油的价格依然在攀升:7月1日,大豆价格达到历史新高,石油期货价格盘中突破143美元。有分析家认为,这波19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通胀,令发达国家在控制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为难,而令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面临风险,与之相伴的可能还包括政治上的不稳定,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纷纷因汽油价格上涨而引发大规模示威游行。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新兴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大大加强,但是面对海啸般席卷而来的通胀,这些国家已经消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扩大燃油和粮食补贴,或者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这些措施有可能减轻国民所受的影响,但要牺牲本就不多的财政资源。

  浑水摸鱼者

  原来最担心衰退的美国经济好于预期,而原本乐观的某些新兴经济体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

  美国的问题本来是因次贷危机而引起,现在可以判断出华盛顿错误经济政策与华尔街的贪婪交织,共同酿制了“金融创新”标牌下的房地产大泡沫,当这个泡沫破裂的时候,美国的次级房贷贷款人、投行和金融机构承担了一部分后果,而那些买了美国次贷的欧洲、亚洲的金融机构则帮助美国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债务,仅欧洲各国银行购买的美国次级债就有4000亿美元。

  目前全球范围的通胀根源何在?可以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华尔街和伦敦的声音,通过美国财长保尔森和高盛、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以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发出: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持续增长的对粮食、石油的需求,导致了粮价和油价的飙升。而另一种声音则来自新兴经济体、欧佩克:投机和炒作是价格非理性上涨的罪魁祸首。

  这样针锋相对的判断使世界经济的种种诡异现象显得更加令人费解。是谁搅浑了世界经济的水、又在浑水中借机摸到了鱼?

  可以试着回答一下“为何美国经济比预期的好”这个问题。这其中当然有美国刺激性的经济政策的作用,比如减税、降息,然而美国更为锋利的武器是美元,是其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霸权杠杆。美国2007年的GDP占世界总量的25 .7%,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决定美元升值或者贬值,美国可以任意抉择。因此,当它在面临自身严重的经济困难的时候,美国自然会选择也有能力选择最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做法,任由美元贬值。这是一个返璞归真的简单道理。

  粮价上涨拯救了美国农业

  美元贬值对美国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加美国的制造业出口;还可以使美国债务大量缩水,有一种说法是美国“借而无债”,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为2.2万亿美元,而实际的债务只增长了2000万美元,债务就这样被美元贬值挥散掉了;美元贬值可以使美国的国外资产涨价,在国外的投资利润增长。

  反过来,美元贬值使持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财富缩水;本国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强烈预期,使人们抛售美元,储蓄本币,大量游资也通过这一渠道进入这些国家;美元贬值、美国降息形成他国货币对美元的利差,使国际资本流入其他国家寻求获取利差形成的利润;油价、粮价、金属矿产资源的价格飙升的一个无法否认的原因也在于美元贬值,使以美元结算的商品价格上升。

  在当今诡异的世界经济中,随处可见美元贬值的幽灵,在这滩浑水中华尔街获利颇丰。

  “粮价上涨使美国受益匪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向《环球》杂志记者强调了这一点。美国“种粮食喂汽车”,每年生产出来的生物乙醇燃料不到300亿升,却消耗掉5%的粮食产量,间接导致了世界粮食价格的不稳定。但这对美国来说却是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因为粮价上涨合乎美国的国家利益。

  在历史上,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而粮食市场一直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人们一直以来听到的是美国要求各国开放农产品市场,以便使美国的粮食可以倾销出去。但结果却一直没法与美国的理想合辙,而美国通过的新能源法案,使粮食可以转化为能源,进而打乱并改变了世界粮食市场的供需格局,由此美国农业成为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美国加速发展生物能源的趋势目前看来是不可逆转的,美国政府在鼓励,甚至是执意发展生物能源,意味着美国将有更多的耕地、更多的粮食用于生产燃料,这必然会减少世界粮食的供给,进而会推动国际粮价的持续上涨。”李向阳说。

  多年来,国际粮食市场形成了以库存为杠杆的市场调节功能,当库存减少到最低的时候,农民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投入更多的农业成本,使国际粮食产量回升,价格就会下降。但是美国作为世界粮食第一大出口国改变了传统的粮食供求—— 生产更多的粮食却是供给汽车的,当车的发动机与人的肚子开始抢粮食,而且越抢越多的时候,美国却在指责中国和印度的人吃肉太多了。

  事实上,不少研究都表明,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饲料转化率的提高和中国人食物的多样化,在过去20年,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在降低。

  此外,美国鼓励生物能源开发还隐藏着另一个难以察觉的危机——美国将逐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目前,欧佩克之所以在油价高企的时期还不增加产量,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担心中长期的供给风险,就是说,他们考虑到了替代能源对他们可能形成的冲击,欧佩克国家认为替代能源将在未来使石油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世界将不再需要那么多石油。

  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世界银行一份未经公开的报告认为,从2002年2月到2008年2月,美国与欧盟大力开发生物燃料对粮价上涨的“贡献”最大,相当于推动粮价同期上涨75%。世行报告的这一结论与一些国家将粮食危机主因归咎未新兴市场经济体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的观点形成鲜明反差,在各方争论高粮价成因之时,世行的报告为还原世界粮食危机真相提供了佐证。

  美元贬值和用玉米造乙醇,使国际粮价和油价发生了联动,华尔街不仅因粮价上涨获利也因油价飙升而弥补了次贷的损失——投行和石油公司获利颇丰。

  石油价格崩盘,比次贷还可怕

  美英一直否认投机因素是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员应坚表示,英美认为基金及投机者的行为放大了市场敏感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并不能左右油价的走势,最基本的因素仍是供求关系。

  但事实与他们的描述可谓大相径庭。“石油价格现在不是由供求决定的。目前全球每天的石油产出大于需求,而且今年的需求还将出现下降,”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供需关系不可能把油价推高到每桶140 美元。”

  李向阳说:“中国和印度今年以来的石油进口并没有大幅增加,而且全球经济增长率在放缓,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支持油价达到每桶140美元。”

  事实上,沙特阿拉伯宣布增产以及中国提高国内油价后,没有对国际油价产生多大的影响,油价继续上升。

  关于油价上涨的诸多分析从去年持续到现在,美元贬值、新兴经济的需求增加、欧佩克拒绝增产和投机性因素的炒作,都曾被人列为油价上涨的原因。然而,油价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出现暴涨,最直接的原因只能是投机性因素。

  实际上,自欧美等国实施原油战略储备开始,石油就已经被赋予资产保值及储藏功能。最近几年出现美元汇率与油价背道而驰现象,说明投资者已经把原油作为美元的对冲工具;退休基金等传统基金大量投资于商品指数基金,其实也是把以原油为主的商品作为抵御通胀的一种工具。因此,供求关系不再是决定油价的唯一因素,资金、信息、信心等市场因素都成为价格波动的依据。这种分析是具有说服力的。

  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经济拖累世界经济减速,造成国际投资市场环境恶化,在房市和股市无利可图的国际资本不太可能闲置,为规避风险、赚取最大利润,进入期货市场,炒高油价,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投行是国际资本的最大持有者,如高盛的总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因为投行的投资性质,它也是投机行为的主体,投行是纽约和伦敦两大商品期货交易市场中的大玩家。2005年,一名英石油(BP)的顶级交易员拿到的报酬是160 0万美元;而巴克莱银行和瑞银(UBS)等都设立了自己的交易部门,并且从资历更老的摩根斯坦利和高盛那里挖走人才。有消息说,荷兰一行投资公司、美林证券公司都在积极扩大石油交易员队伍和资金投入。伦敦一家专门在能源期货领域里开展业务的猎头公司则披露,现在“一位优秀的中等水平交易员就能赚到100万到300万美元。而从前,只有顶级交易员才能拿到这个数。”

  高盛会一次又一次预言石油价格上涨:5月15日,纽约商交所6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合约盘中报126.10美元。当天,高盛公司就再度发布报告,将今年下半年纽约平均油价的预期上调至141美元。而在油价刚刚突破120美元时,高盛的分析师穆尔蒂就抛出油价很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冲击200美元的“高论”。更早的预言则是3年前,高盛预言油价将破百,也真“凑巧”就是在那时,美国的生物能源开发开始大发展。投行的预言,推着投机家向一个又一个的油价新高发起造势冲击,诱导市场发酵巨大泡沫。

  高盛还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高盛是美国养老基金的持有公司之一,和其他掌握美国养老基金的公司一样,高盛也将养老基金大量投资原油期货。且这种养老基金购买商品期货的持仓量没有任何限制,是不受到监督的。

  于是,当人们听到作为美国财长的保尔森说:投机不是油价暴涨的主要因素的时候,背后的潜台词是“养老金是在期货市场处于高位的时候入市的,如果泡沫遽然破裂,价格突降,其结果比次贷还要严重。”中国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宝森对《环球》杂志阐明了油价与美国经济之间利益攸关。

  保尔森是高盛走出来的,他对投行的运作再熟悉不过了。现在,他身为美国财长,面对飞涨的石油那么“从容不迫” ,这做何解释呢?看来,他心里有底——投行的行为符合美国的治世利益。他在营造投行与美国的双赢。当然,是泡沫就必定会破裂。但只有当这场博弈走到油价上涨对美国的害处大于好处的时候,才可能是油价回落的时候。

  搬起石头砸了谁的脚?

  简单地把美国看成铁板一块过于笼统。实际上,有两个美国:一个是跨国巨头、华尔街投行、与石油资本纠缠在一起的政客的美国;而另一个美国则是美国中的“发展中国家”,那些本来买不起房子的次级贷款者,那些受次贷影响改变了生活方式的“中产阶级”,那些因为汽油涨价不堪重负的普通人。

  美国的普通家庭现在已经深感油价上涨之苦,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由于次贷和通胀大大降低,这样长期下去,减税带来的刺激消费的作用将因油价上涨而冲销,必然影响到美国的消费。

  油价的持续上涨将加大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危险。美联储也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在最近一次会议上,降息周期宣布结束,而经济学家普遍预期在8月美联储有可能开始加息,对抗通胀。

  把美国经济的好消息和全球通胀加剧的坏消息放在一起,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已经进入开始从第二阶段转入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次贷危机爆发,问题逐渐暴露,恐慌心理蔓延;第二阶段,恐慌得到了遏制,人们开始对美国经济在今年年底出现反弹有了一点信心;而第三个阶段,美联储的首要目标将转向抑制通胀,开始加息,这就可能意味着美元升值,世界经济格局也就可能出现新的调整。

  在次贷的第二个阶段,美国采取了美元贬值政策,搞乱粮价、油价,搞乱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节奏的浑水摸鱼的办法。事实上,大家都在为美国次贷埋单,除了直接购买了次级债产品的国家直接埋单之外,美元贬值还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间接埋单。美国是一个经常账户逆差、民众负债消费的国家,这种负债反映到国家是逆差,反映到家庭就是借债消费,美元贬值使世界为美国家庭负债消费埋单。而现在,美国经济如果因通胀出现滞胀,看来似乎是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但是,恐怕美国也许会搬起石头砸向别人的脚。如果美元开始升值,国际资本利用利差套利的空间将减小,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热钱外逃的考验;美元升值,粮食和石油价格将出现回落,同样的问题是热钱将奔向哪里去,联系到投行们大肆“ 唱空”亚洲国家股市的同时,向印度等地调兵遣将,这些国家不能不对热钱高度警惕。

  经历了次贷之痛的美国,也在重新调整自己,加强监管,挤出泡沫。美国历史上的每次创新总是伴随着监管落后于创新,产生漏洞,形成泡沫,然后是泡沫破裂,加强监管。而在每个利益关头,美国都在凭借金融手段的强势,潇洒地操控美元升贬,现在又要到美国需要重拾美元强势的时候了。

  这一切是不是“阴谋”?人们还难以判断,因为危机和经济减速也是美国不愿意发生的,但是一旦危机发生,美国的一些投机机构总能根据自己的利益,转嫁危机。当然,人们也看到欧洲国家的联合,使欧元正在具有与美元抗衡的力量;而能源价格上涨,使资源国力量加强。“冷战”之后的世界似乎曾经是一个单边主义的世界,而现在越来越多地需要协商解决问题。多元化,什么时候,世界经济的电门不是掌握在美国一家手里?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