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拉松者村上春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9日10:27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罗屿

  26年坚持每天跑步,28次参加马拉松,无论到哪儿,身边总少不了一双运动鞋——这是村上春树的另一面

  在日本文坛,村上春树是个“别具一格”的作家。文风异于他人,行事也如此:很少与外界往来,不属于任何作协组 织。不爱抛头露面,不上电视,不做报告,采访也很有限。私生活中规中矩,有板有眼:早上5点起床,晚上10点就寝。每 天写作4个小时,长跑10公里。如此这般,坚持了26年。

  村上跑步不是运动休闲这么简单,他每年要跑一个10公里比赛、一个半程马拉松、一个全程马拉松。迄今,已参加 马拉松比赛28次。另外,他还多次参加铁人三项。无论他到哪儿旅行,包里总少不了一双运动鞋。

  去年10月,村上春树根据自己的长跑经历创作了传记性质的随笔集《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书中,村上大 谈自己的长跑心得。并借跑步这一话题,回顾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他说,从《寻羊历险记》起,他大多数作品的灵感,都源于 长跑途中。

  另外,村上的私生活与人生感悟,也能从书中窥见一二:脉搏比一般人慢、不喜欢用日语演讲,而爱用英文,理由是 不必为选动词而苦恼。村上春树素来低调,这样赤裸裸地袒露心声,恐怕还是几十年来头一次。

  跑马拉松的作家

  按照村上春树的标准,59岁的他,其实还算是个小伙子——每个月理发一次,穿运动鞋,坚持跑步。

  村上开始跑步是在1982年,那年他33岁,刚刚从事写作不久,仍经营酒吧,每天查账、清理库存、调制鸡尾酒 。凌晨关门后,开始写作。村上感觉,无论酒吧还是文字,都无法全情投入,像在过两个人的日子。他不得不考虑,是过开酒 吧的社交生活,还是寂寞地写小说。想了很久,他选择了后者。

  写小说后,他和妻子搬到乡下,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整日伏案写作。由于担心健康,他开始慢跑。这是最简单的运动 ,只要一双跑鞋,一个MD机,一条路。起初,他只能跑20到30分钟,已经气喘吁吁、心跳加速、双腿打晃了。可到了1 983年,他能连跑22公里。就是那时,村上萌生了跑马拉松的想法。

  “我的脚往前动着,感觉自己的四肢,像抖开的包袱似的七零八落。跑过60公里的休息站,我只觉得快死了。”《 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中,村上回忆着自己第一次参与马拉松的情景。书中,类似的 “马拉松日记”有很多。比如, 他曾从雅典跑到了马拉松镇,那是原版的马拉松路线。当然,村上是反着跑的,他说“不想在交通高峰期抵达雅典。”

  在这本回忆录里,村上发挥了小说家的特点,将肌肉描写拟人化。他把它们比作不愿干活的工人,需要经常为它们下 达命令。“只要你向它们说明你的期望,指出它们必须完成多少工作,你的肌肉就会服从,逐渐变得更加结实。一旦负重终止 了一些时日,肌肉就会自动地假设他们不再需要辛苦地工作了。”至于那些酸痛的肌肉,则被村上说成是法国大革命法庭上相 互争吵的农民。

  对村上而言,跑步不仅要经历体能的考验,有时还会遭遇意外。今年3月,他曾在一次晨跑时“失踪”。那天早晨空 气清新,前一夜刚刚下过暴雨。他在寓所附近的森林公园中跑步,当他跑完3圈后,忽然不见了踪影。

  人们开始推测村上的去向。有的说,他不告而别,去了欧洲。有的说,他去了四国岛。理由是,他曾在《海边的卡夫 卡》中透露过这个意图:“目的地定在四国。查看地图时,不知什么缘故,觉得四国像是自己应去之地。”还有些人说,村上 春树的目的地,是他曾经生活过的美国。此刻他正在某个幽静的酒吧里,倾听他在《爵士群像》中描绘过的美妙无比的爵士乐 。

  然而,事实却不如人们的想象浪漫。失踪后第4天,村上再次出现在森林公园。当日又是一个雷雨天。经核实,4天 前小说家在跑步时,不慎跌入一个掀开井盖的下水道内,随即昏迷不醒,4天后再降暴雨,雨水泄入下水道中,将困在地下的 村上浇醒,他才爬了出来。

  这件意外,并没给村上留下阴影。之后,他仍每天坚持长跑。他坦言:长跑虽有痛苦,但享受更多。比如,刚开始跑 时,他就曾遭遇“美丽的邂逅”。村上回忆,那时的他每天都和一个妙龄女郎迎面而过。这样持续了很多年。偶尔,他们会打 个招呼,但最终,没谈过一句。即便如此,每天清晨的相遇,都让村上暗自欢喜。

  艰苦的马拉松比赛,在村上眼里,也是充满乐趣。他以多次参加的波士顿马拉松为例:比赛从中午12点开始,一路 上家家户户烧烤的香味扑鼻而来。途经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时,女大学生们齐刷刷地排列着,一起高喊着加油。而最终冲过终点 的快感,丝毫不逊于完成一本长篇小说。

  长跑与写作相通

  村上已经跑了28次马拉松,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没什么体育天分。胳膊太细、腿太瘦。就如他从没奢望会成作家一 样。在他眼中,有天赋的人写起文章会文思泉涌。他却不同,“每次写作,累得好像紧紧拧过的抹布”。

  他说自己必须拿着凿子,挖下很深的洞,才能发现灵感的源泉。每当泉水即将干涸,他就开拓下一个。村上说,长跑 的本质和写作一样,就是一次又一次把自己逼到极限。唯一的对手是你自己,面对的是你内心的挣扎。

  爱好运动的作家其实很多。列夫·托尔斯泰是自行车爱好者;杰克·伦敦、梅特林克和海明威从事过拳击;长期卧床 的普鲁斯特打过网球,后来他把自己的球拍改成了吉他;美国的田纳西·威廉爱好游泳;英国的乔治·奥威尔酷爱足球。但他 们大多把体育当作强身健体的爱好,只有村上,认定跑步具有如此深刻的精神内涵,且与写作灵魂相通。

  同时,他给写作、跑步都立下了严格的规矩。无论灵感突发或脑中空白,写小说都要按照计划,循序渐进。至于跑步 ,如果哪天不想出门,他就会反问自己:“你可以靠写作为生,在家里工作。不用挤火车上下班,不用开无聊的会。你没有意 识到你有多幸运?这样来看,在家附近跑上一个小时就没什么,对不对?”

  每次自问自答后,村上准会穿上跑鞋,毫不犹豫地跨出家门。他说,当初撰写厚达600多页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 境》时,就是靠着这几句,坚持跑步,完成了小说。村上认定,是跑步提升了他的写作高度。“33岁,是耶稣死去的年纪, 是菲茨格拉德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而我在这个年纪开始长跑,那才是我真正作为作家的起点”。

  无处不在的长跑智慧

  2007年8月初,《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在英国上市,《泰晤士报》列举了一系列解读村上春树的密码。 喜欢跑步是最应景的一条。除此之外还有:村上容易令人产生分歧。理由是2000年6月,一位德国电视记者因与同事就村 上意见不合,愤而辞职;村上有超强的影响力,索非亚·科波拉、大卫·米切尔都曾受他影响;村上爱音乐,他收藏有700 0多张黑胶唱片。另外,村上超级爱猫。

  村上自己也说:“这些年来,家里一只猫也没有的时期只有两个月。”有一次,他去欧洲旅行,把猫托付给了出版社 编辑。一向我行我素,连约稿都很少答应的他,破天荒地接受了编辑的“寄养条件”——写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1987年 出版的《挪威的森林》,畅销得如火如荼。

  最近,《挪威的森林》即将被搬上电影屏幕。由于村上语言的独特性、文字中独有的韵味,每次小说搬上银幕,都有 改头换面的大动作,与人们印象中的村上春树味道不同。而《挪威的森林》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很多电影人的心头好。梁朝伟 对《挪威的森林》的喜爱,很多人都知道,他曾说如果有天当导演,首先就要把《挪威的森林》搬上银幕,而他心目中扮演女 主角直子的最佳人选,就是张曼玉。擅长拍摄青春片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也一直觊觎着“森林”。只可惜,几年前村上春树 一口回绝了他。无奈之下,岩井俊二模仿《挪威的森林》的小说架构,拍了影片《情书》。

  村上春树会把电影《挪威的森林》的执导权和改编权交给法籍越南裔导演陈英雄,确实让人大跌眼镜。据说陈英雄在 巴黎看了法文版《挪威的森林》后,马上就有了改编小说的念头。2004年,他试着和村上春树接触。最初,村上仍是拒绝 。理由是:这部小说结构特殊,没人能改编成功。

  陈英雄的性格,倒是和村上春树有几分像——不会轻易放弃。他不停约见村上,并着手写起剧本。后来,村上觉得, 至少也该见见这个执著的人。陈英雄就是抓住了这次会面,说服村上“交出”了《挪威的森林》。

  面对日本媒体,村上只说了一句:“陈英雄身上,有一种持久力。”巧的是,持久力,刚好是村上的长跑理念。这位 作家,把跑步的智慧套在了生活上。

  电影《挪威的森林》计划明年2月开机,2010年在日本上映。无论反映如何,村上说,他都会坦然接受。“接受 ”是《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1991年,村上跑出了自己的马拉松最好成绩,3小时27分, 每5分钟就跑1公里。而到了2005年,他终究难逃精力衰退的事实。村上说,他已学会了接受,这是长跑教给他的智慧。

  村上春树这样形容自己的理想生活:怀抱心爱的猫,专心写作。累时听歌,品酒。至于跑步,只要他还能走,就会一 直跑下去。和吃饭、睡觉、写作一样,跑步已成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甚至连自己的墓志铭都已想好:“至少,他从不走路。”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