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拖累全球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16:29  《环球》杂志

  3.败事有余,美国拖累全球经济

  《环球》杂志记者/王豫刚 钟沈军

  “当财政大臣上月说英国面临着6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很多人批评他过于悲观。然而过去36小时发生的种种事件说明,或许他还不够悲观。”

  ——英国《独立报》(9月16日)

  在美国之外,受到此次金融危机波及最大的国家当属英国。9月18日,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被迫以122亿英镑,约合218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英国第三大抵押贷款机构莱斯银行。这笔交易的幕后推手,正是焦头烂额的英国政府。

  在此之前,英国第三大旅游运营商XL休闲集团也宣布破产,旗下航空公司航班全部停运,致使数万旅客滞留国外。

  尽管业界普遍相信自去年始的金融动荡会持续发酵,但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形势如此急转直下却出乎意料。英国莱斯银行已经宣布大幅削减成本费用,并出售非核心资产。预计被其收购的哈利法克斯银行将至少裁员8000人。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其英国总部已经有4500人失业,更甚的是,人均年薪超过7万英镑的整个伦敦金融城,预计今年将有10万人丢掉饭碗。

  英国央行副行长认为,英国经济下滑才刚刚开始。全球知名投资人乔治·索罗斯也认为,金融市场震荡远未结束,英国可能成为近一段时期华尔街金融地震除美国外“最受伤”的经济体。

  英国国内的一些舆论认为,正是美国向国外转嫁了房地产泡沫的风险,才把英国拖下了水。

  江涌认为,英国跟随美国的经济政策跟得最深最久,所受到的冲击也最剧烈。伦敦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要远远高过纽约,这反而放大了金融风险。越是金融系统对外开放程度高、地产泡沫严重的国家,所受的影响越大,反倒是一些金融不发达、开放程度不高的国家所受的影响较小。

  李向阳也认为,英国在这次危机中受损最为严重,甚至超过美国,其原因就在于英美联系紧密,模式相似。

  为缓和金融市场所面临的“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美联储、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等全球各大央行9月19日发表联合声明称,将联手向货币市场的注资总额提高至2470亿美元资金,是此前670亿美元的接近四倍,以解决美元短期融资市场上持续上升的压力。

  高盛集团驻伦敦的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称,市场完全缺乏信心,许多人正在积存现金,人们不再信任银行,各大央行因此采取措施恢复投资者信心,“这可能将是它们最后一次不得不这样做。”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汉斯利则认为,团结力量大,对央行也是一样,联手行动总比单打独斗强。项兵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次全球央行联手介入危机,和以前很不一样。在危机处理上,各大央行联手共同影响市场的手段要比过去强很多,不过在协调方面也有很大的难度。

  在救市消息发布后,货币市场的吃紧状况迟迟未见改善;在股市,危机恶化的恐慌情绪加剧。受此拖累,9月17日美股暴跌逾4%,至近三年来收盘低点;亚太股市在雷曼冲击波之后也连续第四天下挫: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股市跌幅普遍超过2%,至三年低点;俄罗斯向金融市场注资已提高到11266亿卢布,由于股市遭遇重创,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局9月17日下令停止所有交易所交易。

  拉美主要股市也都出现大幅下挫,其跌幅甚至超过美国市场。今年以来,巴西圣保罗股市博维斯帕指数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股市梅尔瓦指数的跌幅都超过30%,墨西哥和智利证券市场主要股指跌幅也分别超过了20%和10%。同时,部分拉美国家债券遭到投资者抛售,价格持续下跌,国家风险指数不断走高。

  庄健则表示,亚行正在与各国央行行长、财长紧急磋商亚洲应该如何应对此次危机,争取尽量避免亚洲产生金融动荡。行长们提议尽快建立对话机制,以便及时充分地交流情况,商讨进一步的对策。

  江涌表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作是次贷危机的一次预演,而今年发生的越南经济危机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一环,是国际资本对次贷危机的一种反应,“正是现在倒掉的这些国际投资机构对短期资金的大量需求造成了越南经济危机”。他还说,这次金融危机反而会吸引海外资金回流美国,扭转美元的长期弱势局面。

  4.转嫁危机,警惕美国盯上中国

  《环球》杂志记者/王豫刚 钟沈军

  “中国的银行发展相对比较顺利的原因是,中国在5年多以前实施了金融体制改革。穆迪公司分析师利奥·瓦克斯表示,这一改革的成果使得中国的银行在近半年到一年里,即使在全球震荡和国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

  ——俄罗斯《专家》周刊(9月8日)

  9月19日,已经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从6100点掉到了1800点的上证综合指数,在多重利好作用下迎来2001年10月23日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沪深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于2075.09点,上涨9.45%。这似乎表明中国经济还有可能在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事实究竟怎样呢?

  亚洲开发银行于9月17日发布了《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对中国经济做出了最新预测,将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调至10%,而2009年更下调至9.5%。庄健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预测已经考虑到美国金融危机等等的综合因素,大的方向是国内经济可能没有调整到底,存在不确定性。亚行在报告中给出的第一条原因,就是全球经济的持续放缓,对中国的出口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庄健认为关键在于国内宏观政策的应对,国内还有很大的回旋和操作余地。他同时也指出,美国金融危机出现以后,中国的金融改革下一步怎么走,如何看待是否要沿着美国模式,需要一个思考和讨论的过程。

  “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信心,放松管制,同时也要感到政府有信心面对未来,以共同度过难关。”项兵这样说到。在他看来,美国占全球GDP的27%,中国出口占GDP的40%,而欧盟和美国分列中国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美国金融银根收紧会对中国出口形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这个时候扩大内需正当其时。项兵希望借此机会更多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进一步做大内需市场。项兵还特别提到中国房地产市场,认为房地产如果出现重大调整,有可能影响到银行和消费者的信心。

  江涌觉得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对美出口严重萎缩,还有中资金融机构的债权损失。总体来说,与美国经济关系越深的部门,影响得越厉害,受伤越深。加工业受到的影响最为厉害。他特别提到要防止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盯上中国。“中国的公司治理体系、金融创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仿效美国,现在也要进行检讨。”

  不少人认为,国际形势变化是国内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体制的一个机会,对海外投资也是一个机会。庄健提醒说,对外投资不能贸然出击,必须建立在对对手的充分了解和调研的基础上,要考虑对手内部的潜在风险、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等等,以及很多东西方理念的差距。早前的几次不大理想的投资案例的教训就需要吸取。

  项兵则认为,金融机构既参与创造财富,同时也具有转移财富的能力。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出现了平时很难得到的机会。国内的企业需要以合适时机参与重组合适的机构,争取在全球金融市场有一定的话语权,有一席之地。他还强调,参与重组不是仅仅参与一个点,而是参与一个面,而且要选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顶级企业。

  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则在自己的博客中呼吁,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的形势前景未卜,不确定性很大。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更不可轻易让国内金融机构进入,搞所谓抄底。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金融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