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誉破产 国家实力全面削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16:29  《环球》杂志

  5.信誉破产,国家实力全面削弱

  《环球》杂志记者/王豫刚

  “21世纪的美国必须调整自身,以便适应世界格局中相对平凡的地位,就像20世纪的英国在帝国崩溃之后那样。”

  ——美国《新闻周刊》(8月30日)

  曾经在各类理想雇主排行榜上高居前列的金融巨擘们,现在成了员工的噩梦。曾经供职于高盛纽约总部固定收益部门的李小姐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许多在美的华人金融从业人员,已经开始纷纷回国寻求机会。《华盛顿邮报》则直接把小布什与大萧条时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相提并论,他们恰好都是共和党人。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人变得空前焦虑,不少人认为他们引以为豪的全球领导地位,正在一步步地丧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外交学会国际经济问题高级研究员贾格迪什·巴格瓦蒂在8月19日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中,直截了当地称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利己”的霸权国家。他将美国形容为一个患上了“衰弱巨人综合症”的典型案例。

  江涌认为,危机对美国实力的削弱,首先体现在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控制力方面。在金融危机中大量的美国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遭到严重的打击,这些投资机构首先崩溃,没有人再敢买美国的金融产品了,马上就会造成信贷紧缩。接下来一大批相关的企业倒闭,对美国的经济实力影响相当大。

  比这个更严重的,是对美国软实力的削弱,大家对美国的信赖度会减弱,美国品牌、美国社会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会大幅降低,美国的国家信用也会大幅降低。美国引以为豪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可能不再辉煌——科技是需要资金来孵化的,现在投资机构本身资金链断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际上从纳斯达克泡沫之后,美国的科技就已经不再具备大幅度的优势,要依靠房地产和金融拉动经济。而从科技创新转向金融创新的结果,就是开发出了次贷这个“大杀器”,走上了邪路。

  李向阳指出,这场金融危机对美国的整体实力一定会有影响。过去20年间,整个美国经济体系都是以金融这个核心来运转,这个体系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最佳样板。人们甚至认为美国模式已经战胜了周期波动。现在,这个经济体系按照美国人最为自豪的“市场规律”崩塌了,以从繁荣到萧条,从金融到实体的顺序。这对美国的硬软实力都有相当大的损害,特别是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以美国金融模式作为改革样板,现在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样板的作用,美国的榜样力量要打一个大折扣。

  6.雪上加霜,国际形势日趋纷乱

  《环球》杂志记者/王豫刚

  “俄罗斯近来在高加索地区的行为显示,美国不再拥有利用经济力量来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能力。对于一个美国欠下数千亿债务的政府,布什当局怎么去实施经济制裁?”

  ——美国《新闻周刊》(8月30日)

  一个细节或许可以说明美国人的身份焦虑症: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几乎所有美国媒体,都用奖牌榜来代替金牌榜,以此来回避中国遥遥领先的金牌数。徒劳无功的反恐战争、泥足深陷的伊拉克战场、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强硬举动、“不听话的”伊朗、朝鲜还有古巴,这一切都在日渐一日地折磨着美国人的神经。美国媒体纷纷感叹,美国人现在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

  “实际上从克林顿时代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走下坡路,美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已经开始下降,并且比经济影响力下降得更快,包括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这种衰弱的体现。”江涌这样评价美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现状。“俄罗斯敢于在格鲁吉亚动手,也是看准了美国自身难保。这次金融危机,会对美国的政治形势雪上加霜。”

  “短期内还没人能够挑战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李向阳提到,他认为虽然美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美国已经成功地利用次贷危机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在去年次贷危机的第一阶段,欧洲的损失很大,只是在第二阶段,危机才蔓延到美国本土。现在还找不到一个能够足以挑战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力量。不过李向阳也认为,英国作为美国最紧密的国际盟友,在此次危机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危机之后英国的态度可能会有所改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模式对苏联模式的“胜利”所树立起来的美国神话,也值得重新审视了。

  7.魅力不再,社会文化面临全球反思

  《环球》杂志记者/王豫刚

  “太长时间以来,全球各地的现代化进程以及我们自己的 大国自大感导致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只会变得更像我们。但是,过去10年来发生的事情应该让我们相信,事情显然并非如此。”

  ——美国《洛杉矶时报》(9月1日)

  《新闻周刊》的高级编辑丹尼尔·格罗斯在这篇题为《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国正在成为输家吗?》的文章中感叹,现代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正在其他国家产生更大效应,而这些特征中许多都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柬埔寨的手机服务比康涅狄格州的还要好,韩国的宽带普及率比美国还要高,当美国的主要公路有24%都处于“破败或勉强能用”的状态时,中国却在修建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铁路。不过他依然坚信,美国最后仍能够“淘汰所有不服气的外国对手,最终赢得金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观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向何处去?全球化就是美国化么?整个世界都要重新反思这个问题。美国的整套社会、文化、法律价值体系的吸引力都下降。全世界的亲美“精英”恐怕是最为失落的人群了。世界必然要陷入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全方位反思之中。

  李向阳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与其经济实力密切相关,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受损,其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吸引力必然会下降,但现在还找不到一种能够迅速取代美国社会文化在全球主导地位的新体系。

  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则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评论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将有可能引发一场针对华尔街文化的“文化大革命”。过去的华尔街崇尚的是激进、冒险、贪婪、用复杂掩饰简单、让结构主导本质的文化,版图大变迁之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将会趋于稳健、保守、自律,向简单和本质回归。

  在美国金融业陷入“迷失”的同时,亚洲数以万计的青年还在苦苦等待新一季《越狱》。尽管遭遇了编剧罢工等等事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依然强盛。美国式的价值观、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依然在日复一日地变成数字信号,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依然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强大影响力的一个旁证。只是,那个“美国梦”,还会像从前那样吸引人吗?

  (实习记者蒋小波对本文亦有贡献)

  环球杂志2008年第19期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金融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