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席来旺 发自纽约
本刊特约记者 苏 菁
在连续倒下的“华尔街巨人”里,美林公司是比较奇特的一个:它的衰败和危机来得最早,因此赢得宝贵的时间清理沉重的债务负担;当真正的金融风暴袭来时,最不被看好的美林公司反而能连滚带爬地逃上岸。
闪电般的并购
52岁的约翰·赛恩,在接任美林公司CEO十个月后,精神依然饱满,但头发更见斑白。素有“华尔街救火队长”之誉的他,将永远记住2008年9月14日。这一天,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发表了讲话:“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情况之危急是1929年以来所仅有的⋯⋯将有更多的大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
美林集团总部大楼外,随即拥来成群的新闻记者。一看见赛恩露面,记者们蜂拥而上,一连串问题从无数张嘴里飞出来,劈头盖脸地向他砸去。“格林斯潘说的下一个是不是指美林?”“美林有什么对策?”“有消息称财政部召集投行开会,是讨论美林的收购问题吗⋯⋯”
和慌乱场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林内部的气氛却平和得多。员工们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聚集在餐厅里看NBC记者的现场报道:美国总统布什、财政部长保尔森、证交会主席考克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正在举行紧急会议,与会的是来自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美国银行等公司的高层。这是美国金融界的大佬们连续第三天碰头。会议的议程只有一个:讨论如何拯救已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
美林员工关心这个会议的理由只有一个:他们的CEO赛恩也出席了。
与会的赛恩当然知道,此刻的美林和雷曼是一对“难兄难弟”。这个高级别的会议进展并不顺利,当财长保尔森当场拒绝为潜在的收购者提供资金担保时,竞购者美国银行的代表“沉默”了。此时,赛恩悄悄抽身离席,拔通了美国银行CEO肯尼斯·刘易斯的电话,试探性地询问刘易斯是否有兴趣收购美林。事实上,赛恩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他完全不敢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找对了人。出乎意料的是,刘易斯答应谈谈!
很快,美林和美国银行就每股29美元的收购价达成了一致,美林同意全部以换股方式将公司以500亿美元出让给美国银行。这桩闪电并购案的影响是:美国银行股价上涨了0.1%,是当日唯一一家上涨的金融股,美林股价则暴跌21.3%。它引发了美国金融机构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重组:美国银行成为全美最大的金融集团,美林易主,雷曼破产,加上早在3月就被收购的贝尔斯登,以及随后被美联储批准从投资银行转型为商业银行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华尔街从此无投行。
赛恩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他轻松之余有失落感,心中仍在盘算不休。利润增长的坚实基础,应该是可靠的实体经济而非金融衍生品,这是他入主美林后的一个信条。在远离华尔街总部的环太平洋地区,美林集中精力干了一件事:从一个投行变成一个投资者,这相当于从一个倒卖债权的“代理机构”变成一个自负盈亏的“本分商人”。“本分”并非“不挣钱”,美林在中国、印度等环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年利润是年投资额的2倍多。
正是环太平洋地区高额优质业务,给并购之后的美林集团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赛恩留任CEO,一切业务照常进行,各大机构均得以保留,员工基本留任。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说:“变化肯定会有的,当然不是换个名字这么简单,但都是往好的方向。比如,任命了环太平洋区债券、货币及商品市场的新总裁,而此前担任这一职务的前总裁被擢升为美林董事总经理。可见,环太平洋地区的经验将会扩展,‘新的美林’要把精力从华尔街的金融产品转移到对新兴地区的开拓上来了。”
被救的为什么是美林
这些天,凡是有机会接近赛恩的记者,都不厌其烦地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银行会选择救美林,而不是救雷曼?赛恩言语谨慎,从不妄加评论。但他的记忆不可能绕开美林过去7年所发生的事——
2001年,斯坦利·奥尼尔出任美林集团CEO,遏制住美林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位不断下滑的局面,从而把美林打造成一家现代化的金融巨人。从此,美林实际上是两套系统在运作:一个是掌控着1.8万亿美元流向的财富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由1.6万名交易员进行操作。另一个则是从事金融衍生品和债券买卖的投机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的投资方向是楼市衍生出来的抵押业务,高风险高回报。
正是在第二个体系上,美林犯下了“华尔街的原罪”:贪婪。美林给大量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发放贷款。当美国楼市开始降温,地产价格开始下跌,美林的灭顶之灾也就来了,它成了第一个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投行——2007年美林公布的业绩表明,公司坏账高达840亿美元,整体亏损额创下93年来的最高纪录,股价缩水30%。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称,“美林损失之高到了惊人的程度,这归咎于管理层的失误”。
2007年底,约翰·赛恩临危受命,接任美林CEO。2008年2月22日,赛恩发表了致美林股东的公开信,提出两大工作重点:第一,重整资产负债表,通过剥离、出售部分非主营的资产,争取获得20亿美元资金;第二,融资128亿美元,以弥补86亿美元的亏损,并赢得40多亿美元的额外资金。这被认为是赛恩向美林投机体系发出的“宣战书”。
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赛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十多位债券交易部门的高管被解职;为节约开支,决定不再把美林总部迁入原世界贸易中心遗址新大楼,并以1.2亿美元卖掉了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附近的一群写字楼;转让美林持有的一些优质股票,如彭博、黑石等。
7月29日,赛恩采取了当时华尔街各大公司掌舵人认为“最过激的措施”——以67亿美元的低价卖掉了原价值为306亿美元的抵押债务。顷刻间,整个华尔街从交易大厅到员工餐桌,全部在谈论美林的“吐血大甩卖”,并予以激烈的回应:美林的股价先下跌10%,随后又迅速反弹,劲扬8%。正是这一举措,剔除了美林不良资产中最糟糕的部分,至少账面上的不良资产已全部处理掉,让美林争取到喘息之机。
最终,当所有的投资银行都被卷入金融风暴的旋涡中时,美林拥有最后胜利的本钱——它的两个体系中,投机体系垮下去了,但财富管理体系依然“健在”,这样的资产结构远比雷曼健康得多。因此,当美国银行总裁肯尼斯·刘易斯接到美林CEO约翰·赛恩的那个电话时,他做出了选择:“美林有很多优质资产,不只是物质的,还有文化的。美林的信誉还在,它的1.6万名交易员就像皇冠上的宝石,在哪里都会发光。”
“股神”巴菲特有一句著名的嘲弄:“华尔街所有公司都是丢人的‘裸泳者’。”只不过这一回,美林好歹爬上了岸,没有溺死在水里。但谁又知道,美林明天会不会重新掉进水里?赛恩会不会丢掉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