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冲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国内经济一直是主打议题。而在中国人眼中,关注更多的是候选人的对华态度。
以往的历届美国大选,中国都是候选人大谈的重要议题之一。2008年有些特殊。由于对华政策基本被排除在辩论之外,奥巴马和麦凯恩的对华政策至今仍显朦胧。
奥巴马:“我和中国特别有缘,是华人的姻亲”
奥巴马“从小浸淫在亚洲文化之中,深受亚洲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影响”,因为他出生于拥有大量亚裔群体和亚洲文化特点的夏威夷,少年时期在印尼也曾接触到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文化。
奥巴马自称“亚裔中的一员”。他曾经说:“印尼的要员——包括有分量的印尼华人——访问美国时,他们想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我。在印尼国内,他们经常将我视为他们中的一员,或者至少是能理解他们的一员……我会说一口还算流利的马来语。”
奥巴马还说:“我和中国特别有缘,是华人的姻亲。我有一个华裔血统的侄女……我的妹夫吴加儒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华裔,现在有美国国籍。”奥巴马的同父异母妹妹玛亚出生于雅加达,有一半印尼血统。吴加儒的父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
奥巴马与中国的“亲缘”还不止于此。
据《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罗格·科恩披露,奥巴马同父异母弟弟马克曾于上世纪8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物理,现已在中国居住多年,并即将与中国未婚妻举行婚礼。科恩在博客中写道:“如果奥巴马当选,他将成为第一个真正的属于21世纪的领袖。一个由中国-印尼-肯尼亚-英国-夏威夷构成的身世反映了世界的融合。”
麦凯恩:越战战俘美国英雄
如果说奥巴马在亚洲有很多朋友,那么,麦凯恩在亚洲多的是“敌人”。
麦凯恩生于军人世家,青年时参加越战并被俘,被关押在华卢监禁所(HoaLo),一个被美军俘虏们戏称为“河内希尔顿”的地方。当发现麦凯恩的父亲是美军太平洋指挥总部的总指挥官——所有在越南的美军部队的指挥官时,俘虏他的北越人曾给过他释放回国的机会。但麦凯恩“断然拒绝了交换条件”。
5年半后,麦凯恩获释。
1981年,麦凯恩退伍。荣归故里的他,行囊中满载铜心勋章、银心勋章、功绩勋章、紫心勋章和十字飞行荣誉勋章。麦凯恩退伍前最后的职务是美国海军和参议院的联系人。这个职务也为他日后进军政坛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
1986年,共和党巨头巴里·戈德华特退休,麦凯恩成功地在随后的选举中承接其参议员职位。
1997年,麦凯恩被《时代》周刊列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
1999年,麦凯恩所著回忆录《将门虎子》大为畅销。
2000年,麦凯恩竞选总统,在共和党党的初选中被布什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