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位采访本-拉登记者:战争值得用生命去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12:00  南方日报
首位采访本-拉登记者:战争值得用生命去报道
资料图片:1997年,阿内特采访本-拉登

首位采访本-拉登记者:战争值得用生命去报道
资料图片:1991年1月,海湾战争打响,阿内特采访萨达姆。

  对于许多人来说,“战地记者”是一个充满神秘的职业,何况是一个终身以此为职业,在世界各地战场上摸爬滚打将近50年、并且荣获过普利策奖的老人。直到2年前,70多岁的阿内特都还在辗转于巴格达、阿富汗等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人们说,有战争的地方就会有彼得·阿内特的身影。

  见到阿内特先生,才发现,这个面色红润、慈眉善目、身材发福的老人,和想象中“夺宝奇兵”哈里森·福特之类的幻影英雄形象差之悬远。直到他开玩笑地说“你的录音笔好像一个微型炸弹”,才让人感受到一点烟火弥漫的气息。

  阿内特说,很多记者一生中参与过一两次战争报道,或许5年、6年的时间,然后他们觉得心满意足,结婚生子,转行,“我之所以有点特别,是因为我一辈子都在干这个。”对事业的全情投入,令他牺牲了曾有的天伦之乐,如今孤身一人。他相信:“任何战争都值得你用生命去报道,因为人们有权利知道真相。”也正是这种“决不牺牲新闻原则”的信念,使得阿内特饱受争议,不断受到斥责和威吓,还曾被炒过鱿鱼。二次海湾战争时,阿内特曾因未接受伊拉克电视台的采访,公开批评了美国的战争立场被解职。

  采访当中,阿内特先生回忆了当年越战报道出生入死、惊心动魄的岁月,还与我们分享了他不可预测的精彩人生——包括与世界头号危险人物本·拉登的当面交锋。对于中国,他见证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伟大变迁,并期待这个东方古国成为21世纪影响全球的重要力量。

  彼得·阿内特

  彼得·阿内特(PeterArnett)先生是世界著名的战地记者,现已年逾七旬,他几乎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战争和国际冲突的报道之中。他是一位长期跟踪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的资深新闻记者。曾独家采访过萨达姆·侯赛因和本·拉登。

  阿内特生于新西兰,曾在悉尼、曼谷等地媒体工作。1961年,他加盟了美联社,之后被派驻越南报道越战,一直工作了13年,直到1975年,他一共为美联社写了3000篇报道,被誉为越战中最好的记者。他也在1966年因越战的报道而获得了世界新闻业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1981年,阿内特加入了当时新兴的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年后因为报道了第一次海湾战争而变得家喻户晓,这是电视史上第一次直播战争,阿内特赢得了当年的美国电视最高荣誉———艾美奖。

  1994年,他出版了一本书《从战场上归来》,被《纽约时报》书评版评为当年年度图书。除了第一次、第二次海湾战争,他还报道了中东、拉美、中亚和非洲等地发生的战争和冲突。他还报道了萨拉热窝战争、车臣战争等地区冲突。他是西方媒体中第一个采访到本·拉登的记者。

  彼得·阿内特至今一共获得了57项主要的新闻奖,并在美国、巴西等国大学获得荣誉博士学位。他于2007年3月出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教授。《我怎么采访本·拉登》便是他在中国的所感所讲的精华,更有数十幅独家战地历史照片首次披露。本书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100具尸体的血水淹没我的脚踝”

  问:作为一名终生以新闻记者为职业的人士,我想知道您对记者的定义是什么?对于战地记者又是怎么理解的?

  答:我对记者角色的定位是一个“交流的中介”,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互换信息的一个平台。至于战地记者,我相信战地记者是一个记者生涯所能抵达的职业巅峰。战争中,每一天都有士兵在你身边阵亡,交战双方的战争策略瞬息万变,时而英明时而糟糕透顶,每一个政策的调整都会影响历史,关乎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而战争的耗费是惊人的,美国为越南战争付出了6千亿(6hundredbillion)美金。6千亿!越南战争是二战后历时最长、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既然付出了那么高昂的代价,包括鲜血和金钱,世界各国的人们当然会关心前线所发生的一切,美国国内的人民当然有权利知道关于战争的任何真相。而记者就起到这样一个传播信息的关键性作用。

  采写关于战争的故事,我认为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任务。历史就是被战争所驱动、所改变的,一战、二战、越战到海湾战争,当然也包括中国。3千年来你们的历史同样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战争。历史因战争而改变,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抱有的观点。

  问:我很想知道,您第一次接受报道越南战争的任务时是什么样一种情形?说真的,犹豫过吗?

  答:当一个年轻人第一次涉足新闻传媒领域时,没有人一开始就愿意当一个战地记者。战争的危险和残酷,人尽皆知。我第一次当记者是在新西兰一个乡村地区为一家农业报纸工作,那个时候我又怎么能预知将来在我32岁的时候能因为战争报道获得普利策奖?可以说我和在中国任何一个期望成为记者的年轻人专业起点相当。

  我成为战地记者有些偶然,1961年加入美联社之后,我一直在印尼工作,还曾跟随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出访,然后又因为一篇关于印尼政府军事战略的分析报道被驱逐出境。1962年7月,我到了新加坡,我的主管突然对我说:彼得,我们现在派你去报道越南战争。你愿意去吗?我说,我愿意,过去的报道给予了我经验、自信和勇气。我当时还是单身,很有点“野心”,我听说那些在越南前线的同行们都出了名,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写出最具爆炸性的新闻,搞点大名堂出来。因此对于这项任务,我想不出什么理由不要去,我知道前面会有枪林弹雨什么的,但这些不足以让我愿意远离战场。当时越南战争已经愈演愈烈,所以我一直留了下来,长达13年。

  问:您为报道越南战争做了什么准备?13年的报道过程中您认为哪些经验对于战地记者来说是最实用最重要的?

  答:你说的“准备”如果是指需要带上的东西的话,那么包括结实的靴子、蚊帐、雨衣、医药箱、刀、吊床、毛毯、水壶、军装等等,因为越南到处是茂密而潮湿的丛林。如果你指的是预先思考怎么报道战争,那我无可奉告。你所能依赖的只有过去的经验,包括采访沟通能力、信息搜集技巧等。除了亲临现场感受战争的巨大震撼之外,没人可以传授或者向别人讨教怎么报道,一切都要靠你在实地工作中自己摸索。即便是我给你上了20个学期的课,如果你从没亲临现场,又怎么会明白?这就像前线的战士,子弹从你头上飞过去,将领们命令开火回击,他们会想到怎么来教吗?不。如果你不自己学会,你就死定了。

  当然,我的确也从别人那里得到过帮助,当时美联社西贡分社社长写了一本《游击战报道的要点》,里面的经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在越南你最好识水性;如果你听到一声不是从我方部队传来的枪响,千万不要站起来寻找枪声来源,第2枪可能就打中你了;如果受到袭击,脸朝下靠腹部爬行;与军队同行时不要离纵队的排头兵太近,不要靠近播音员和救护人员,他们是敌方的主要袭击目标;尽量贴着指挥官,他的位置比较安全,也有助于获得信息……总之,“表现得像个战士,竭尽全力活命,千万别逞英雄”。还有“只报道,不判断”。

  问:我听说在越南的13年里面,您时刻与死亡阴影相伴,但奇迹般从未受过伤,是真的吗?

  答:13年之后,当我回首这一段越南往事,我才意识到自己多么幸运。我没被干掉,更从来没有在报道中受伤或者被抓捕,除了有一次遭到殴打之外。我曾设想过,或许我会被绑架,但这些本来似乎理当发生的事情,一次都没有出现,当时我想,好吧,一直干下去,直到有一天真的撞上不幸,但一切都顺利得超乎想象。

  不过,在越南我的确每天都品尝到战争的血腥,有一名军官就在我的身旁被越南狙击手击中。1967年11月,我在一个高地上度过了最艰难的两天,我曾经绝望过,我一度目睹2颗250磅的炸弹从飞机上抛下来,以为那就是我的最后时刻,但第一颗在距离我藏身的地洞100米的地方爆炸,另外一颗距离我只有20米,但没有爆炸。还有一次,我登上了一架装载着尸体袋的飞机,袋子里面有100具士兵的尸体。我是唯一活着的乘客,当飞机急剧倾斜下降的时候,袋子里面渗出来的粘稠的血水,淹没了我的脚踝。

  战地记者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也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恐怖到极点,根据有关统计,越南战争期间共有数千名记者被派往战争前线报道,但最后有60名记者为此殉职。你要是换个角度,从这个比例来看,其实危险性还不算特别大。我是一个乐观的人,不是吗?哈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阿内特 记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