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报纸不会因为网络而消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12:00  南方日报

  “报纸不会因为网络而消亡”

  问:从去年开始,您在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媒学院担任访问教授,您曾经带领一批孩子重返越南,还去了非洲,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次特殊的课程吗?

  答:去年8月,我和一名老师,带着8名孩子们重返越南,呆了大约10天时间。学生们此行的目的是去实地体验去另一个国家报道新闻是什么样子的,包括每天的报道速度和报道量(成果发表在博客上面)。选择越南,是因为我对这个国家感情很深,不仅由于我早年的报道经历,也由于我娶了一个越南妻子。还有我对这个民族在饱经艰难之后重新踏上经济发展和国际化道路的敬意。

  孩子们都对这次探险充满渴望,我们去了河内、顺化等地,从越南商业部的高级经济专家到普通路人,孩子们向他们提出了关于防止腐败,国民教育,经济增长,中越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他们也学到了很多教训,例如不要乱吃东西,提防小偷,小心交通路况,互相照顾等,也包括英语能力的重要性。

  我也带他们参观了越战遗址,向他们描述当年的情形,胡志明市的战争博物馆里有当年各国殉职记者的图片,其中有很多是我的同事,他们的相片曾经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投影仪上,我希望这一幕在他们的记忆中长存。

  这个学期我带了9个学生去非洲乌干达和加纳采访,我们拟定了10个课题,包括中非贸易往来、疾病预防,局部战乱、教育普及等。整个团队非常活跃,工作忙碌,我们甚至去了一些战争难民营,实际接触军队,3个星期以来,他们写的这些稿件,后来也在中国内地一些报纸上刊登了。我很高兴把他们都安全带回来了。

  今年汕头大学派了8个学生去采访美国大选,时间长达3个月,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创意而大胆的点子,让孩子们在美国历史的一个拐点上介入报道,他们见证了奥巴马的当选,这种海外旅行对他们的锻炼非常大。

  问:您觉得中国的学生和您接触过的同龄美国孩子有什么不同?比如他们受到的教育方式?

  答:在我任教之前,在汕大执教的纽约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副总裁彼得·赫福德,曾经跟我谈到中国孩子的一些特点,例如精于在互联网上生存,生活被考试主宰,中国教育缺少“批判”、“怀疑”等美国学生习以为常的观念。彼得还提到这一代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宠爱等。我在中国的时间还不长,还无法系统地比较你们的教育体系、新闻学的培养方式,但我觉得彼得的观察是很准确的。

  我只能教授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技巧,比如准确的信息是新闻的关键;本地新闻对于公众利益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国际新闻,从事任何领域的新闻报道都能获得事业成就感等等。我的学生接受能力很快,勤于思考,经常在网上交流,我注意到一点,中国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很不错,语言组织能力很强,他们学新闻写作时比美国学生似乎更容易上手,可能得益于早年的教育。

  问:您是第一个通过电视报道战争的记者,当年海湾战争一役,让电视的优势彰显无遗。您对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怎么看?传统报业如何面对网络的竞争?

  答:我和我的学生也说过,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全球主义的深化,使得记者在以往报到不多的区域如阿拉伯世界也能大展拳脚,这给发展中国家的记者带来了机会。如今每时每刻地球上发生的大事件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遍整个世界。记者24小时都能报道,他们能带着便携式摄像机和卫星通讯装置走遍全球。BBC和CNN提出的24小时滚动播出,是一个突破性举措。不过对于公众来说,如何接受到这些讯息也是一个问题。网络让人变成“百事通”,不过没有人会在电脑前面坐一整天吧。起码就这一点来说,报纸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会被替代的,在美国,传统报业的确变得被动,但也不是说报纸会因此消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阿内特 记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