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连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15:36  青年参考

  战争降临朝鲜半岛美国轻率参战

  ::作者[美]约翰·托兰::译者孟庆龙等

  2009年10月6日,是中国与朝鲜建交60周年纪念日。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争,对东北亚的地缘政治 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美两国而言也具有特殊意义。时至今日,有关这场战争的战略战术及其背后的政治博弈,仍然是军 事研究者与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约翰·托兰是曾获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作家。作为他的最后一部历史纪实作品,本书保持了其作品的一贯特色,即挖 掘历史真相。为此,他专门到北京、台北、汉城等地寻访这场战争的亲历者;书中还透过普通美军士兵的眼睛,对战场上发生 的点点滴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阅读本书,有助于我们从另一种视角了解朝鲜战争。

  1.三八线上响起隆隆炮声

  1950年6月24日午夜时分,三八线上不时下起倾盆大雨。黑暗中传来轻微而神秘的隆隆声,坦克和卡车正缓缓 驶向最后的攻击阵地。金日成(时任朝鲜劳动党主席兼首相)的7个师成功地完成了向边界开进的隐秘调动,8万人的主力部 队已进入阵地,另有1万人早先就部署在三八线上,还有1万人的预备队。在朝鲜半岛西端一块狭窄地带,集中了大多数苏制 T-34坦克和半数的北朝鲜军队。这里将发起对汉城(今首尔)的主攻,并且将沿着议政府走廊,一条自古以来入侵汉城的 路线进行。几英里之外,工兵正在悄悄铺设在很久以前就拆毁了的铁路路轨,步兵们开始登上一列长长的火车,准备对这个古 都发起一次精心组织的攻击。

  南方的守卫者们处于突然袭击之下。凌晨4点30分,电话铃声唤起了詹姆斯·豪斯曼上尉。他急匆匆穿上衣服,几 分钟后就赶到了美军顾问团和韩国司令部。在那里,韩军总参谋长——“胖子”蔡秉德少将已命令驻扎在汉城以北的第7师发 起反击。可第7师师长甚至不知道他所有的部队在何处。这是星期天的早晨,他的人马有1/3放假了。

  在更东面的青川,韩国军队第6师的一个连是预备队。连长李大庸正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忽然听见炮声。但他满不在 乎,直到信使告诉他这是一次真正的进攻。他连换军装的时间都没有,赶忙带着一帮同样穿着便装的士兵向北前进,投入战斗 。

  临津江上游约13英里处,韩军第1师第13团也遭到猛烈炮击,却没有反坦克武器。美国人留下的小型火箭筒,打 在苏制坦克上像乒乓球一样弹落下来,毫无作用。有些人带着炸药连自己一起冲入坦克履带下,还有人跳上坦克顶部企图往里 面扔手榴弹。然而,几乎没有坦克被摧毁。

  2.苏联人故意缺席安理会

  美国的诸家星期日晨报没怎么注意朝鲜。报头新闻关切的是一架民航客机一头栽进了密执安湖。《纽约时报》第20 页上的标题是《华盛顿找俄国算账》,刊载的是国务院的评论,谴责苏联挑动对南朝鲜(韩国)的攻击。

  下午2时,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紧急会议开始,气氛紧张。冷战会变成一场热战吗?如今,欧洲和亚洲都有了如此之多 的麻烦地区,以至于小规模敌对都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回要是打起来,双方都拥有原子弹,因为9个月前莫斯科试爆 了它的第一个核装置。

  美国代表欧内斯特·格罗斯进入会场时,看到苏联代表雅各布·马立克的座位空着无人,不禁喜上眉梢。真是天赐良 机!6个月前,由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依然占据联合国席位(注:当时出席此次会议的是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蒋廷黻) ,苏联宣布抵制一切联合国会议。但是,苏联人为什么会在这个节骨眼缺席呢

  会议很快开始,秘书长特里夫·赖伊宣布,他深信北朝鲜人已破坏了联合国宪章。“我认为安理会的明确责任就是采 取必要措施,重建那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接着,格罗斯回顾了过去为在朝鲜达成一项和平解决方案所作的种种努力,然后大声宣读了美国的决议案:要求朝鲜 停止敌对行动,将其军队撤回三八线。

  下午4点15分,安理会短暂休会。不到一小时,与会代表们同意接受美国的决议案,仅略作几处小小的修正。安理 会重新开会,并在15分钟内一致采纳了修正后的决议,惟有南斯拉夫缺席。

  3.“我们必须离开汉城!”

  在汉城,国防部长申善模猛敲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卧室的门,这是6月27日凌晨2点。“阁下,”申激动地说,“我 们必须离开汉城!”

  “不!”李承晚气愤地喊道:“誓死保卫汉城!我决不离开!”几分钟后,一位警官到了,他递给总统一份报告:坦 克已到达市郊。官员们再三敦促政府撤往汉江南岸,然后把桥炸掉。这不仅能阻止朝鲜人民军过江,而且将迫使韩国军队留在 首都作战。李承晚一行人只得匆忙穿好衣服,乘车穿过漆黑一团的街道,奔往停在火车站的专列。

  外交部长卞荣泰则前往美国大使馆。他发现,使馆人员正忙着烧毁绝密文件,海军陆战队士兵们正用炸弹破坏密码机 ,精力旺盛的警卫官员亲自抡起大锤,把电话交换机砸得粉碎。他们要干什么?卞问美国大使约翰·穆乔。后者面色镇静,保 证自己还不会离开。

  倒是南朝鲜官员及百姓都在慌乱地打算逃跑。北朝鲜飞机撒下的传单满街都是,要南朝鲜投降了事。国防部长申善模 担心数以万计的百姓会堵塞汉江大桥,因此在上午10点广播了一个称政府仍在指挥,没有离开城市的声明。这招具有戏剧性 的效果,秩序暂时有所恢复,许多民众放心地回家去了。

  但负责公布消息的头目被这个弥天大谎激怒了。他给申打电话表示抗议。国防部长答应更正报道,并在上午11点让 电台宣布“一部分人”已经离开,不过包括副总统在内的一些人还留在汉城。此时,行使职责的政府其实早就不存在了。

  上午11点40分,李承晚的火车到达了大邱,此地在汉城东南150多英里。他踏上站台时显得很憔悴——交通部 长告诉他,汉城已落入“赤色分子”手中。李承晚和随行人员进入站长室短暂休息;在那里,总统听美大使穆乔的助手说,联 合国通过了谴责北朝鲜的决议。李承晚由悲转喜,决定将韩国第6大城市大田当作临时首都。

  4.麦克阿瑟亲自上前线

  当麦克阿瑟的“巴丹”号专机飞近朝鲜时,4架“野马”式战斗机为它护航。然而,正在他们接近水原机场时,一架 北朝鲜的“雅克”飞机突然俯冲下来,向没有武装的专机扫射。一位副官大喊:“快呼救!”每个人都俯下身子,除了麦克阿 瑟。后者冲向窗口,“我们的战斗机正在攻击敌机,”将军报告说,“会把它好好收拾一顿的!”

  15分钟后,一行人来到前线临时司令部,听取了豪斯曼上尉和其他军官们的简要军情汇报。麦克阿瑟不时用烟斗指 指点点,提出连串问题,看上去很不耐烦。突然,他敲着膝盖说:“让我们上前线去看看。”几个人劝说他不要作如此冒险之 行——敌人的坦克和先头部队随时会渡过汉江;更有甚者,敌机几乎随心所欲地四处扫射。

  麦克阿瑟平静地回答:“判断战局的惟一办法就是去看实战部队,走吧。”当车队到达汉江岸边时,他又用烟斗柄指 着一个小山坡:“我们上那儿去,怎么样?”于是,所有人都下车向山顶爬去。随后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幕戏剧性的景象 ——汉城正在燃烧冒烟。几枚炮弹呼啸而过,众人猛地卧倒在地,然而麦克阿瑟却一直紧盯着前方,似乎毫不在意爆炸。其他 人敬畏总司令的这种行动,也都不再退缩。

  汉城的景象令麦克阿瑟永难忘怀。“小山两旁都是如潮的溃兵……到处间杂着有明晃晃红十字标记的救护车,车中装 满呻吟的伤员。炮弹在天空中呼啸,犹如死亡之神在尖叫。弹痕累累的战场上四处弥漫恶臭,满目荒凉至极。”他后来回忆道 。“在这个饱灌鲜血的小山上短暂停留之时,我制订了我的计划。这的确是绝望之举,但除了接受在朝鲜乃至整个亚洲大陆的 失败之外,我看是别无办法了。”他明白,单靠海空支援已经无法阻挡敌人,他将不得不把驻日占领军投进巨浪汪涛。“这是 背水一战,却也是惟一的机会。”

  5.白宫谢绝蒋介石援助

  6月里最后的一个日子,早上9点30分,杜鲁门把幕僚们召集到白宫内阁会议室,询问他们关于使用额外军队问题 的意见。他倾向于接受蒋介石愿在5天内向朝鲜派遣3万国民党军队的提议。不过,总统也希望众人仔细考虑可能出麻烦的地 方。例如,毛泽东将有什么反应?苏联人可能会在巴尔干、伊朗和德国干些什么?

  国务卿艾奇逊认为,出现来自台湾的军队,可能使毛泽东加入这场冲突,还会削弱台湾本身的自卫能力。陆军参谋长 柯林斯也补充道:“蒋介石提供的3万士兵几乎没有现代化装备,在对抗北朝鲜坦克时,会像李承晚的军队一样毫无用处。”

  杜鲁门听从了这些意见,婉言谢绝了蒋介石的援助。接着,他告诉听众,自己已决定授权麦克阿瑟使用他统辖下的全 部军队。在这场仅半小时的会议上,杜鲁门以轻率的态度走出了重大和冒险的一步:未经宣战就投入陆战部队,这是美国历史 上罕见的事例之一。

  尽管有几个人找碴攻击,国会两院仍然以压倒性多数支持政府果断的行动。《纽约时报》的社论同样是热烈的:“关 于地面部队的使用有一些戏剧性和决定性的东西,部分是因为它们在历史上既是战争的一种象征,又是重要的手段;部分是因 为地面部队意味着领土的有形占领。阻止必要手段将是愚蠢的。”

  7月1日凌晨1点22分,白宫向麦克阿瑟发出命令。美国正式参战了。

  (::节选自《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2008年2 月第2次印刷,未完待续)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