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洲人为何不该做“美国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4日10:37  青年参考

  作者吴志攀(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依然沉迷在“美国梦”之中。所谓的“美国梦”,就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在处理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内心的关系时,它所秉持的理念,是竞争、增长、发展,而不是和谐。

  

  一些亚洲国家的“美国梦”

  今天在西方,许多产业由于污染过于严重,纷纷转移到亚洲,先是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地区(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 港、新加坡),再从这些地区转移到其他地区。可是,在日本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和前些时候在巴林签署的《后京都议定书 》,都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由各国共同承担。过去,英国的垃圾偷运到中国来倾倒,但如今已经不 允许了。亚洲各国和地区不再接受污染生产的转移,不再接受高能耗生产的转移,更不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

  过去在西方所谓“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大多数亚洲国家处于生产链的最低端,在不得不接受剥削和压榨的前提下 ,还得感谢海外投资给亚洲各国带来就业机会。就是这种只赚点血汗钱的生产订单,随时还有被欧美大公司“停单”的危险: 在“血汗”与“停单”之间,亚洲工人若想不失业,只能委曲求全。

  亚洲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希望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继续坚持,不断积累,沿着当年欧洲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也是 北美工业化的道路,在将来的某一天也发展得和欧洲、北美等地区一样发达。

  过去,亚洲一些国家为了追逐“美国梦”,在劳动力、土地和税收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西方投资,工业获得了很 快的发展。

  

  亚洲价值观的贡献

  但依附式的发展并不是亚洲的主流,在过去10年里,亚洲也并非完全沿着欧洲或北美的道路发展。过去10年体现 出来的亚洲优势,不仅在于劳动力供应充足和成本低廉,还在于亚洲自身价值观的彰显,在于亚洲自己的文化发挥了重要影响 。

  亚洲的历史悠久,亚洲各民族文化融合性强,人民善于学习和创造。亚洲人民勤劳、忍耐、温和、友好,重家庭、敬 忠义、守规矩,易与人相处、合作。在过去10年间,亚洲各国之间没有发生战争,只有亚洲以外国家的军队,以“反恐”的 名义,打到亚洲某些国家和地区。

  亚洲和睦相处的价值观,使亚洲在过去10年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机遇与和平空间,没有区域战争才能加快生产, 没有武装冲突才能集中精力投入建设,没有武力威胁才能发展教育和科研。和睦相处的亚洲价值观,是亚洲的“软优势”。依 靠这种优势的吸引力,亚洲以外的资金纷纷来到这里投资,使亚洲成为“世界工厂”。欧美资金大量流向亚洲,亚洲地区的许 多机场与港口都在扩建,亚洲许多国家的城市住房在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相应跟进,教育和科研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亚洲已 经成为全世界原料和成品的集散地。亚洲一些国家的文化和语言的学习班,也获得越来越多外国人的青睐。

  

  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更容易做“美国梦”。“美国梦”可能是美好的,但对于人均资源异常紧张的亚洲来说,“ 美国梦”只能是梦,因为石油和水资源不能支持,土地、环境都难以承受。

  今天,亚洲的一些国家在资源浪费惊人的情况下,还在千方百计建设“形象工程”继续扩大消耗。这一切都是为了“ 发展”,可是这种“发展”是浪费,也是破坏,这种西方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不科学、不经济、不环保,也不能够“以人为本” ,所以,西方的发展观,不能作为亚洲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因为西方发展的后果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己内心的和 谐被忽略了,因而不应该成为亚洲各国人民的发展观。确立亚洲人自己的发展观,才是更加重要的目标和价值。

  我过去有时可能会忘记康德的名言,但是现在我不敢忘:人只能是目的,永远都不能是手段。

  亚洲一些国家,过去追求GDP的数字,把人当成了发展经济的手段。作为中国人,更不应当忘记老祖宗管子说过的 话:“以人为本,本立则国固。”在亚洲的历史文化中,人从来不会被当做经济发展的手段,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亚洲人自 身的发展,才是亚洲最重要的发展。这也就是中国政府常说的:“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美国梦”注定是迷梦

  亚洲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大陆,亚洲各国的居民都无法承载那么高的能源消耗,也不能容忍这么大量的废气排放和 废弃物丢弃。亚洲各国都应该清楚,亚洲也许不需要那么快的速度,只要持续发展,或者叫做“小步走”。中国古训说“欲速 则不达”,为什么不能宁可少一点、慢一点,但要好一点,更长久一点。

  今天的亚洲人,不应该继续陶醉于增长的幻象之中。如果亚洲还没有对发展模式的创新,如果亚洲各国今天仍然在舍 本逐末,那么,亚洲一些国家所追求的“美国梦”,注定只能是一场迷梦,甚至是一场噩梦!(::摘自《闻道与问道》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定价:25.00元)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