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韦斯的集权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破坏,是长期且显而易见的,为此需要操纵、控制舆论,这就走向了民主自由的反面
赵灵敏
2月2日,是查韦斯担任委内瑞拉总统10周年的日子。15日,委内瑞拉人民给他送上一份“大礼”,他们在全民 公决中以54%的支持率通过了查韦斯主导的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对选举产生的官员和议员连任次数的限制。这意味着,查韦 斯2012年仍可以作为总统候选人寻求连任,并可能成为该国的终身总统。
投票结果一经公布,查韦斯就表示,这次胜利是对自己加速将委内瑞拉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授权。“那些投赞 成票的人同时也在投票给社会主义,”他说。查韦斯还宣布,自己将参加2012年的总统竞选。
为达到强化总统权力的目的,查韦斯可谓是不屈不挠。他自1998年当选委内瑞拉总统以来,曾就宪法中有关总统 连任、任期和权限等限制多次提出修正案。1999年12月,他曾组织召开“全国制宪大会”,否定了1961年宪法中总 统不得连任的规定,同时总统任期也从5年延长至6年,查韦斯随后在2000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连任。
2007年8月,查韦斯再次向全国代表大会提交修宪提案,要求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但该修正案在当年12月的 全民公决中遭到大约51%的选民的反对而未获通过。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是什么使委内瑞拉人改变了心意?
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查韦斯首先改变了战略,扩大了修宪内容,让公务员和议员受益。2007年12月的全面 公决,查韦斯只提出要取消总统任期限制,这次他扩大了公投的内容范围,把自己的利益和各级公务员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允 许市长等各级公务员无限期任职,从而给予了他们动员支持者的动力。
委内瑞拉政府还为一个庞大的拉票阵营支付工资。政府派出60万“志愿者”,每人肩负“说服”10名选民的重任 ,而且宣布不投票或毁损选票违法。全国上下充斥着贴“投赞成票”海报的人,国家电视台为之喝彩。在这种人为制造的全面 狂热之下,支持率从一年前的49%上升到54%并不稀奇。
而蔓延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似乎证明了查韦斯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按照《时代》周 刊的说法,查韦斯的社会主义混合了“苏联的集权主义、中国的资本主义和古巴的民粹主义”。查韦斯的集权是显而易见的: 他在1999年废除了参议院,从而更好地操控政权;他还在最高法院里塞进了12名新法官,当然这些新人绝对是政治上过 得硬的;查韦斯还掌控了国家石油公司——它是委内瑞拉的纳税大户,也是查韦斯竞选资金的主要来源。
但这种形而上的担忧和批评,并没能改变这样的事实:查韦斯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该国丰富的石油储备,为委 内瑞拉带来巨额的经济收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社会保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联合国的一份人文发展报告,将委内瑞拉 列入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行列,因为近年来该国的卫生、教育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明显改善。委内瑞拉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宣布为无文盲国家。
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来到拉丁美洲之前,当地的印第安部落一般人受到酋长的剥削;欧洲 殖民者到达拉美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制度化。拉美各国独立后,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 改变,政府代表精英阶层的利益,不想改变该地区的文化和制度。对深受这种文化之害的委内瑞拉人来说,事事诉诸“人民” 的查韦斯自然很受欢迎。
对委内瑞拉全面公决的结果,美国出乎意料地公开表示了欢迎,并进而赞赏公投体现的“公民精神”,令全球大跌眼 镜。显然,美国也不想和委内瑞拉的民意作对。更现实的原因在于,美国在石油供应上离不开委内瑞拉。美国油轮仅需一周时 间就可把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的石油运到美国本土,而从中东海湾地区运输石油,则需要一个多月,经济因素使美国不得不将 两国关系维持在说得过去的水平上。
尽管查韦斯的集权举措在国内外都畅行无阻,但它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破坏是长期且显而易见的,强调全体群众的普遍 参与时,往往须借助蛊惑人心的宣传实行广泛的政治动员,为此需要操纵、控制舆论,这就走向了民主和自由的反面。
在威权领袖面前,议会完全成了一道摆设,威权领袖可以直接越过议会直接去取悦人民,而大众则产生一种盲从心理 ,把希望寄托在与人民利益“休戚与共”的领袖上,对他们而言,代议制民主远不及一位亲民的威权领袖来得实际;大众参与 决策而非精英决策,不可能带来理性的结果,直接民主带来的必然是集体非理性。
而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在第三世界国家,民主正面临着类似罗马共和国末期那样的困境:元老派坚持民主共和,却无视 平民的权益;凯撒得到了民众的狂热支持,却最终走向了独裁。查韦斯以民主手段实现非民主目标的行为,并没能为这一困境 提供任何富有建设性的答案。
全民公决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查韦斯坐稳了“终身总统”。伴随着石油价格的波动和委内瑞拉国内经济的变化,一旦 民众的期望落空,不要说“终身”,查韦斯能否坚持到2012年的下次选举,都是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