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温“美国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11:12  新世纪周刊

  当年那个自由平等“更富有更充实”的美国梦

  如今早已面目全非

  -文/DavidKamp编译/刘志伟

  随着上百万工作岗位和401K养老金制度的消失,美国梦早已面目全非或即将不复存在了吗?荒蛮西部粗砺的个人 英雄主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社会契约论,那些遥远的激情早已不在,美国梦已从影响国家进程的理想和承诺转变成为名望 与财富。

  一场“美国梦破灭”的灾难

  1930年,和今天一样的沉闷。而对于莫斯·哈特来说,却是他美国时刻成功开始的日子。他在纽约市郊小镇伴随 着贫穷长大,“现实欲望的残酷味道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发誓说如果有一天他发达了,他决不再乘坐这个城市肮脏的地 铁。当时25岁的他创作了首个舞台剧《终生大事》,从此他开始在百老汇舞台上大展拳脚。首演成功后的庆祝一直延续到凌 晨,离开时,他胳膊下夹着三份报纸,在日出中欢快地乘车返回布鲁克林的公寓,他仍旧和父母兄弟住在一起。

  穿过布鲁克林桥,路过成片暗灰色房子组成的街区时,哈特回忆道:“透过出租车的窗户,我注意到一个匆忙上学的 10岁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让我想起自己也曾在灰色黎明时分匆忙赶路,路过的房屋几乎一样。在这个奇妙城市里,这个无名 小男孩,千万人中任何一个都有极大可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富有,名声,或是家族响当当的名头不值一提,大胆的梦 想才是这座城市唯一的通行证。”

  小男孩闪入一家裁缝店,哈特认识到他的论断并不是这个“神奇城市”所独有——这在美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发生 。“抑制不住的爱国热情不断感动着我,”哈特在自己的剧本场景中这样描述。“我仿佛一直都在观看彩旗飘扬的第五大道上 的胜利大游行,而不是城市贫民窟街头一幕。爱国情绪,并不总是只在战时才激发出来的一种狂热。时常会在与此相似的时刻 让我感受至深,或许这更加真实。”

  哈特与此前和此后的很多人一样,为美国梦的魅力所倾倒。作为一个民族,美国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或多或少都 拥有着正统的国家梦想。迄今为止,世界上还不存约定俗成的加拿大梦或是斯洛伐克梦。这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独立宣 言》的第二句明确说明,世人所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快乐”。

  然而,回到2009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美国新总统上任后在可怕的经济形势下保守估计,1月有60万工 作机会消失,2008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8%,3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面对这些数字,巴拉克·奥巴马,这 个一向乐观的男人宣称,“对于美国劳动者家庭来说,这是持续的灾难,”他说,这场灾难不啻于“美国梦的破灭”。

  在哈特的那个时代,很难想象美国会有今天——朋友或他们的爱人失去工作,失去房子,或突然发现他们不得不放弃 某种爱好,比如餐厅美食、有线电视、美发沙龙等等,而这在一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美国梦正遭受煎熬,曾经普遍的乐观情绪也逐渐消散。人们甚至担心美国梦已经结束,如今的美国人将会是不幸的一 代,他们将见证国家承诺随泡沫破裂开始消亡的历史时期。这是奥巴马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暗指的“信心丧失”,“担心美国衰 落无可挽回,下一代不得不降低姿态。”

  如果很多人都能像莫斯·哈特一样,能够从大衰退的漩涡中振作精神,那么美国梦延续也许不成问题。“美国梦”应 该回归它原来的内涵。

  最近这些年,“美国梦”经常被解释为“做得更大”或是“变得富有”。布莱恩·德·帕玛风靡一时的电影《疤面煞 星》为此做出了极好注解,并且得到很多人赞同,电影宣传海报上宣称“他热爱‘美国梦’,带着仇恨”。即便它不是被用作 积累巨大财富的代名词,也常常用来形容这样或那样的巨大成功。去年,有些评论家说巴拉克·奥巴马当选总统实现了美国梦 ,职业棒球队费城人队的经理查理·曼纽尔带领球队获得了自1980年以来首个世界巡回赛冠军也实现了美国梦。

  “更富有更充实”

  不过,并没有什么书面证据表明“美国梦”一词代表巨大成功。实际上,“美国梦”是最近几十年才流行起来的新名 词,很多人以为它早就出现在托玛斯·杰弗逊或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著作中。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1931年发表 的《美国史诗》中首次提到它。虽然曾被评论家亚历山大·沃考特嘲笑为“新菠菜”(生遍乱造),这部著作仍充满智慧,其 中的描述恰如其分。亚当斯在书中创造了他所说的“美国人梦想着每一阶层的公民都能过上更好的,更富有的和快乐的生活。 ”和哈特的《终生大事》风格类似,他强调了大衰退时期美国人保持着无法磨灭的国家信仰。

  从一开始,亚当斯就强调这个梦想所包含的机会均等内涵。他说,从17世纪清教徒逃离英格兰宗教迫害来到新大陆 的第一天,这就逐渐成为共识。“(移居美国的)移民与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其他移民,”他写道,“他们之中无论是带头人还 是普通民众,都期望着更广阔的自由和快乐,为了他们自己和孩子们。”

  《独立宣言》把这一理念进一步深化,它促成了富裕的上等阶层与普通民众平起平坐。美国那时确实是一个全新世界 ,一个任何人都无需背负社会阶层和等级负担,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和追求理想的地方。在《美国史诗》的结尾,亚当斯用一 个法国客人的口吻评价自己感受到的深刻印象,“在美利坚任何人双眼都正视着你,没有丝毫的不平等。”亚当斯还讲了一个 关于“一个外国人”的故事,这个外国人曾应聘做他的助理,每天工作结束后,他们都会习惯性的聊会儿天。亚当斯写道,“ 他说,在他的国家里社会阶层的鸿沟无法逾越,‘我无法和你像人和人之间交谈,只能把你当作老板’。”

  亚当斯描述的轶事正是美国梦的关键所在:美利坚生活赋予了个人自由,以及历史上其他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比拟 的机会。亚当斯早在遥远年代就明白了这一点。他没有超越那个仍有偏见的时代预见到奥巴马当选总统,但他正确预言出20 世纪初来自欧洲东部和南部的上百万移民聚集到一起,工作在美国的企业、矿山和血汗工厂。他固执地认为:“经过一代或者 两代,‘白人血统的劳工’会融入这个社会,但黑人不会。”

  值得注意的是,亚当斯并不否认美国梦存在物质的一面。《美国史诗》对此有很多种定义,诸如,“美国梦就是让人 更加富有(richer)和充实,这样的机会向每一个人敞开。”但他避免过于强调美国梦能承诺什么。在他对“美国梦” 最后所作的论述中,他将之形容为“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梦想,它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富有和充实,依据他的 能力或成就给予相应的机会。”

  句子的最后一部分——“依据他的能力或成就”是种委婉的说法,一种精明的期望管理方法。承诺提供“更好和更富 有的生活”,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过上富人的生活。“人人都有机会”是保障了的,但是受限于每个人的能力,事实上,有些 人会意识到“美国梦”对于他们来说比其他人更深远和壮阔。比如,奥巴马总统说“只有在美国我的故事才有可能”,但这并 不意味着任何一个美国人都能成为下一个奥巴马。美国梦给每个坚信它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人可以企及的希望;亚当斯一直强调 这是可以达到的,并不是白日梦。

  朴素的爱国热忱到最大债务国

  随着“美国梦”被词典收录,它的含义一直在不断变动,反映着时代的观念和期望。《美国史诗》记录下美国历史上 已经发生的重大变化,这发生在亚当斯给出美国梦定义之前。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宣称不再存在所谓美国边缘地带的 概念,这不是一个正式声明,只是出现在报告里,“大大小小相互隔离的居住点将广大国土分割开,很难说哪里是边缘地带。 ”边界的消失把个人英雄主义的西部版本美国梦带到尽头,它曾激起过许多小农场主、采矿者、投机分子和铁道建设者的热情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部已经被不断涌入的贫穷、不安分、不满足、野心勃勃的后继者占领,如同那些商业开拓者和政治家 一样。”

  1913年,伍德罗·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后,早先的美国梦成为了过去。美国大陆所有州选民第一次投了自己的选 票。事实上,从新总统的讲话中可以感觉到,狂野西部版本的美国梦多少和罪恶有些搭界。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他仿佛刚刚参 演了《血色将至》的一幕,威尔逊宣称,“我们已经挥霍了曾经拥有的很大一部分,但尚未对大自然的慷慨加以保护,没有这 些我们的企业精英将毫无价值和意义。”他在提到边缘地带的消失和高度工业化带来的后果时说,“在我们匆忙追寻成功和伟 大的时候,伴随着很多残酷和冷血的事情??现在我们必须要再次清醒思考,弥补我们过去所失去的。”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开始实施新条约,美国梦已变成一个共同梦想,一个共同的社会公约。“更 富有、更充实”不再仅仅承诺给辛勤工作的人,更是给予那些因为责任心而一起奋斗的人。1935年社会安全公约开始实施 ,它要求工人和雇主通过薪水给联邦政府缴纳基金,用来养活退休者保护老年人,以防他们老年贫困潦倒。

  理论上,这是美国梦第一次细致地谈论到物质保障,它能保证在65岁退休时其他纳税人能养活你。1940年1月 31日,佛蒙特州的艾达·梅·富勒,一个法律秘书,退休后成为第一个领取每月社会保障金的人,每月22.54美元。富 勒享受了长久的退休生活后,于1975年去世,享年100岁。

  1941年,罗斯福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把美国参战原因解释为捍卫“四项基本人类自由”:“言论和表达的自 由”;“用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的自由”;“不受贫穷的自由”;以及“免受恐惧的自由”。罗斯福把这四项自由表述成为一 个勤劳善良且节制的民族所拥有的朴素的基本价值。

  画家诺曼·罗克韦尔对这四种自由的理解更加深刻,他深受罗斯福讲话的激励,动手创作了著名的“四项自由”系列 油画,受到民众欢迎。国家战争信息办公室选择它进行宣传,印刷了多达400万份进行分发。罗克韦尔的油画反映出美国人 民是如何看待理想化后的自我。“不受贫穷的自由”,是四项中广受赞誉的,欢快而不浮夸。画面里是聚在一起的欢乐的一家 人,白色的平纹窗帘,一只大大的火鸡,盘子里有些芹菜梗,还有一碗水果,画面里没有繁复高贵精致的餐具和饰品,或是如 今流行的暧昧情调。人们仍然沉浸在朴素的爱国热忱中。

  威廉姆·J·勒维特在美国海军修建营工作,任务是用最少的费用和最快的时间建起飞机场。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家 乡纽约继承父亲的建筑生意,并拥有亨普斯特德镇1000多英亩的马铃薯地。战后随着年轻家庭的不断组建,住房变得极端 缺乏。受《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支持,在所谓勒维顿式居住区的建设中,引入快速建造技术,他把这片马铃薯地改造成了一厨 一卫一厅两卧加一间阁楼的标准建筑居住区,阁楼理论上可以改造成另外一间卧室。房子占地大概60X100平方英尺,花 费大概8000美元。

  “勒维顿”(Levittown)如今成为偏远破旧的代名词,但当年它却是实现拥有住房这一美国梦的主要载体 ,成为其他州竞相模仿的对象。1900年到1940年间,拥有住房的家庭大概占45%,而到了1950年急速上升为5 5%,1960年则是62%。同样,地产行业在战争中严重衰退,但在战争后期则迅速恢复,1944年家庭别墅有11. 4万,两年后增加到93.7万,到1950年则增加到了170万所。

  受战后乐观情绪和繁荣的支撑,美国梦开始了新征程。这时美国梦变成了具体目标,不再是亚当斯泛泛的定义。拥有 住房是主要的目标,不过,还要看是谁在实现这个梦想。内容也许还会加上拥有汽车,拥有电视机,打算送孩子去上大学。《 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对最后一条所起的重要作用不亚于住房的兴起。它为退伍军人提供了学费,这不仅仅是把新学生塞进大学 ——1947年里注册的大学学生有一半是退伍军人——而是把以往只有富人和极端优秀的人才能拥有的高等教育变成这一代 的普通民众也能享有的权利。在1940年和1965年之间,美国成人中完成四年大学学习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50年代,伴随着电视媒体的兴起,美国梦开始郊区化。那些根据纽约《蜜月期》和《菲尔·西弗》这些低俗节目改 编的电视节目,让南加州人目瞪口呆。这里只有轻快愉悦的《奥琪和哈利特的冒险》、《天才老爸》以及《反斗小宝贝》之类 的节目。实际上前者更有趣耐看,后者却是50年代最早的“家庭”连续剧——亦是真正的美国家庭的感情纽带。

  尼尔森一家(《奥琪和哈利特的冒险》),安德森一家(《天才老爸》)和克里夫一家(《反斗小宝贝》)都住在比 勒维特建造的还要好的房子中,实际上,《奥琪和哈利特的冒险》中的尼尔森一家所住的房子完全是他们没拍电影之前在好莱 坞居住的殖民地式风格两层小楼的翻版。这个剧集反映出了年轻一代的特质:“追求快乐和物质享受,通过购买力来找到社会 归属感。”当然,那时美国梦还没有发展到它后来成为的消费主义噩梦。50年代典型的美国梦仍然相当克制。

  美国家庭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与日俱增,1958年,美国银行推出了美银卡,如今全世界广泛使用的VISA卡前身 。摆在下一代面前的是这个国家经历过的生活标准的最大提升,还有信用卡、共同基金、折扣经纪行等中产阶级普遍接受的新 鲜事物所带来的重大经济变革——人们开始接受负债消费。

  信用消费额在战后飞速上升,从1945年的26亿美元上升到1960年的450亿,继而在1970年高达10 50亿。“整个中产阶级都打赌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财经作家乔·诺塞拉在他1994年出版的《行为一瞥:中产阶级如 何成为金钱阶级》这样写道:“于是,美国人开始花他们还未曾挣到的钱;于是,买不起的能够买得起了;于是,必须肯定的 是,经济增长了。”

  在它超出控制之前,“金钱革命”成为了美国梦的新内涵。它让普罗大众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富有,更充实”, 那些身处大衰退时代的先辈只能在想象中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到了1970年,几乎一半的美国家庭都拥有至少一张信用卡。不过使用仍然很保守,只有22%的持卡人分期付款 。即便是所谓的时髦的80年代,数字也仅仅超过30%,而如今则是56%。

  然而,今日的美国梦已然与大众福利毫无瓜葛,社会保险私有化已经启动。更要命的是,与努力工作也毫无关系。你 要做的就是在邮箱里发现又有六张新的信用卡“预批准”了,你的消费额度在你没请求的情况下又提高了。钱从来没有像今天 这样想花就花,也就是说,如今背上债务可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看上去也没什么需要承担的后果——个人和企业都是如 此。1986年,里根总统增发1万亿国债,美国,曾经最大的债权国,成了最大的债务国。

  生活更好了,感觉更差了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廉价信用一直延续,持续繁荣的牛市让投资者兴高采烈,美国人不断丧失对美国梦 的信仰——或是他们不知道美国梦到底在哪里。美国有线电视网2006年的一项民意测验发现,54%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 梦难以企及,这和2003年的结果几乎一样。这之前的1995年,《商业周刊》和《哈里斯互动》共同进行的民意测验中 三分之二的人认为过去10年间美国梦变得越来越难实现,四分之三的人认为在未来的10年里实现美国梦会越来越难。

  作家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21世纪初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客座会员,对此感到疑惑,因为从以往的“美国梦”定 义来看,实现美国梦的人源源不断,越来越多。

  伊斯特布鲁克2003年指出,从每一个衡量标准来看,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比以往改善了很多。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影 响,现在的人均收入比1960年翻了一倍还多。几乎70%的美国人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一个世纪前只有20%。此外,美 国公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3,属于世界一流水平,长期的学校教育以往只有上等阶层才能拥有。

  伊斯特布鲁克将这些数据发布在他的著作《前进的迷雾:生活更好了,感觉更差了》。他注意到人们不仅在民意调查 中抱怨美国梦难以企及,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精神卫生专家的学术研究也发现从上世纪中期以来感觉不快乐的美国人人数一直呈 上升趋势。

  今天定义的美国梦,从以往来看是难以实现的。美国人为自己设下难以实现的目标,什么东西都不够,这让人们觉得 自己很失败。作为解释,伊斯特布鲁克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一个多世纪以来,”他写道,“西方的生活方式被不断上升的 期望所主导,每一代都期望着比前人更好。如今大多美国人和欧洲人已经拥有他们需要的东西,他们现在追求的很多都不是必 需的。”

  这可能解释了MTV播出的真人秀《拉古纳海滩》(2004年6月)和《飞越好莱坞》(2006年9月)剧集中 ,走运、引人注目、极端自我的孩子们却极端厌世的缘由,它们把整个南加州沉迷欲望的生活方式在电视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里,海滩边富有社区里的年轻人在真实环境表演和工作中充实了自己,也把自己在篝火旁絮叨生活不如意的种种,记录在 了影像中。

  在剧集拍摄的同一地点桔子郡,2001年,《纽约客》杂志的大卫·布鲁克斯提到一位出生在伊朗,专门为百万富 翁们建造海滨豪华别墅的地产商哈蒂·马卡瑞查遇到的事情,在这里政府限制指路牌不得超过4英尺高,他幽默地记录道:“ 在这里购买房子的人们对小指路牌都非常恼火。”是的,没有什么是足够的。也许这是个极端例子,但这确实反映出整个民族 的思想状态。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如今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把模拟电视换成了数字平板电视,而这种电视也只是近5年才开始流 行起来,现在价格仍高达1000多美元。就像伊斯特布鲁克看到的那样,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跟上邻居们的步伐,他们要“ 走在邻居们的前头”。

  “房子如同气球般越吹越大”,他写道,“在攀比之中不断上升——并不是因为考虑到只有7000平方英尺的房子 才够格成为理想的居所。”更明白无误的是:“为了攀比,美国人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债务。”

  这些个人债务,加上越来越多的机构债,正是把美国人卷入目前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年轻夫妇依靠低息贷款购买首 个住房是个不错的主意,用巨额信用卡账单进行支付的做法近些年非常流行,如今无疑已反过来成为困扰的源头。自1958 年以来美国未偿还的个人债务连年上涨,仅仅2000年以来就达到惊人的22%。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认为过去10 年来美国过度利用金融杠杆非常严重,美国的债务负担,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在355%左右,”他说。“债务是经济产 出的三倍半,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的话提醒着我们,我们仍幸运地生活在一个提供了自由选择生活和工作的国家中——即使 在这样一团糟的经济之下。但是,我们必须挑战那些把我们带到此种境地的中产阶级正统学说,它曾广泛充斥于整个流行文化 之中,中产阶级自身也已走到灵魂破灭的尽头。

  只要大多数美国人努力工作,不过分扩张自己的消费,中产阶级仍是一个理想阶层。在《美国偶像》节目中,西蒙· 科威尔为很多青少年指出了方向,他告诉他们不要去好莱坞,而应该寻找其他适合自己的工作。

  后代们在美国一定要比先辈们生活得更好,这些过时的主张该如何调整?对于仍挣扎在贫困中的家庭和到美国寻求更 好生活的移民来说是重要的,而对于过上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人来说它已不再适用。2008年那部具有警示意味的《机器人 瓦力》所表达出来的正是这个意思。现在该考虑考虑延续性的问题了:知足、可持续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要永久保留下来,愉 快的生活才能一代一代不断地传承下去。

  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话说,也不是要否定那些低产和中产阶层的人们被父母培养成才或是通过奋斗获取更多财富而进 入上层。也不是揣着朦胧的怀旧要回到零乱的30年代或是郊区化的50年代。过去的好日子并不够好:原有的社会保障计划 中排除了贫困的农村劳动者和少数民族妇女,原来的“勒维顿”也不允许黑人进入。

  但是,过去的时代提供了适度警示和自我约束。美国梦需要辛勤工作,但它不该是每周8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家长 们也不应该从来没有在餐桌上看到自己的孩子。美国梦意味着应该给予每一个孩子一流的教育,但不是那种剥夺他们享受童年 时光的教育。美国梦应满足公民拥有自有住房的目标,但不应该让他们终身负担无法偿清的债务。最重要的是,美国梦应该让 公民欢欣鼓舞,因为它给予他们无限的可能性,如莫斯·哈特所说,让他们能够披荆斩棘,得偿所愿。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