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华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在泰国访问时面对媒体郑重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亚洲事务将在美国议事日程中处于更 加突出的位置。
美国谋求“重返”亚洲
在泰国普吉岛出席东盟地区论坛(ARF)部长会议的希拉里于7月22日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 )。该条约规定了和平解决争端等东盟的基本理念。此前中国和日本均已加入,令美国的“缺席”更显突出。美国前总统布什 执政期间,国务卿赖斯曾两次缺席东盟地区论坛,被批评为“轻视亚洲”。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转变了对东盟的态度。希拉里今 年2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首次以国务卿身份造访了位于雅加达的东盟秘书处,并表达了加入TAC的意向。如今,美国成为T AC的第16个区域外成员国,体现出了奥巴马政府对亚洲的重视及与东盟建立亲密关系的愿望。
在东盟地区论坛闭幕之后,希拉里与湄公河下游的柬埔寨、老挝、越南和泰国四国外长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磋商。美国 的目标是与四国共同建立“美湄合作”的新框架。希拉里在泰国访问时面对媒体郑重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亚洲事务将 在美国议事日程中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美国此次走近东盟,调整对东盟政策,将有利于遏制其他大国在这一地区不断增强的 影响力。尤其随着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急剧上升,这也被看成是奥巴马政府欲“收复布什时代失地”的举措。
然而,有分析指出,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东南亚。希拉里的印度之行旨在深化美国与印度的关系。美国和印度签署 了一份防务协议,该协议成为希拉里作为美国国务卿首次出访印度带来的实质性成果,将有助于美国向印度出售高精尖武器, 同时还将为印度建设两座核反应堆。美国《纽约时报》20日的文章称,希拉里敦促美印在两国关系处理上更加灵活,采用“ 令人激动的新方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外交手段,而是多方面互动。访印期间,希拉里也在践行这一倡议,在满满的行程中 ,希拉里不仅会见了印度的各路政要、商界大亨,还会见了电影明星、农业专家、大学生和农村妇女。
为了达到目的,希拉里可谓给足了印度“面子”。希拉里邀请印度总理辛格于11月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亦如 印度“硬新闻”网站20日所言,奥巴马上台以后,南亚地区政策的重心都集中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并没有将印度纳入其中 ,这对印度来说是一种冷遇。可希拉里在这次亚洲之行中并未访问巴基斯坦,给了印度一种“满足感”。
加入TAC另有图谋
希拉里作为多年来首次出席东盟系列会议的美国国务卿,代表美国正式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美国也由此吹 响重返东南亚并遏制中国的号角。但有媒体分析,美国虽然表面上高调重返东南亚,但其实它承受了相当大的“战略损失”。
多年来华盛顿之所以一直不愿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是因为该条约是东盟与区域外国家开展政治、经济和 安全合作的基石性文件,它要求签约国承诺相互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一旦美国受到该条约的限制,就没有了回旋余地,无 法在政治和安全等问题上干涉缅甸等国的事务。
除此之外,美国还将面临经济损失。美国传统基金会发表文章称,东南亚各国非常关注贸易与投资合作。《东南亚友 好合作条约》的签约国之间已达成20多项贸易协议,而这些协议都达不到美国自由贸易协议的标准。此前美国是“局外人” ,但加入该条约后,奥巴马政府必须协调其自由贸易政策,放低身段迎合东南亚各国,并向它们出让一定的贸易利益。
事实真是这样吗?美国签署这一条约的目标其实更深,它可能希望由此进一步成为东亚峰会的成员。东亚峰会包括东 盟及中日韩等国。这一机制将最终发展成为泛亚洲的经济与战略机制。如果美国不成为这个机制的一员,它就无法对这一区域 施加影响。因此,美国“重回东南亚”,一是防止中国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力量。二是通过更深地涉入东盟事务,对缅甸施 加更大压力。美国对东盟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其对缅甸态度软弱。三是防止朝鲜在东南亚发展盟友。美国担心缅甸和朝鲜形成“ 新的邪恶轴心”。
借机羁绊中国发展
中国早已于2003年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现在美国之所以“愿意牺牲利益”签约,表明它希望加强与东 南亚各国的合作关系,抗衡中国在该地区不断增强的影响力。
美国对东南亚“突然产生兴趣”,主要是因为它觉得有机可乘。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与中国存在南海争端, 而且近来矛盾有激化的趋势。美国认为,这些国家可能希望利用美国的力量来制衡中国的力量。而美国也希望通过操纵东南亚 国家与中国争斗,消耗中国的综合实力,对中国的发展造成羁绊。
加入该条约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增长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日益不安。该地区有对世界贸易至关重 要的海上航线和煤炭、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据东盟统计数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从1993年增长近20倍,达到去 年的1790亿美元,其在东盟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已从2%增至10.5%。与此同时,美国在该地区贸易当中所占比重已从 17%降至去年的12%。这项协议将使美国在该地区论坛占有一席之地,对中国日益上升的影响力构成抗衡。当中国在该地 区崛起时,向东盟国家提供另一个可与之交往的大国选择符合美国利益。如果美国减少与该地区接触,有可能导致地区国家纷 纷投向中国,将对亚洲其他盟友带来不利后果。
必须看到,重返东南亚是美国政府外交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这实际上是美国准备与中国争夺亚洲地区影响力的“宣 言”。美国显然希望在亚洲重新扮演“带头大哥”的角色,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进行牵制。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后 ,马上提出与柬埔寨、越南、泰国和老挝四国商谈开发湄公河流域的问题,完全把中国排除在外,其削弱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 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清除东南亚这一“外交死角”后,美国下一步的目标是借机盘活整个亚洲外交和防务战略。以签署《东南 亚友好合作条约》为跳板,美国可进一步谋求参与东亚峰会。东亚峰会目前有东盟及中日韩等国参与。它有潜力发展成泛亚洲 的经济与战略对话机制。如果美国成为该机制的一员,就可以借机推行其亚洲战略。例如它可以拉上东盟十国,引入其一直倡 导的“10+6”机制,以打破朝核“六方会谈”所面临的僵局。
中国应当高度警觉
小布什时期的美国由于专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显得可有可无,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在3年内 两次缺席东盟地区论坛;2007年美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时,小布什竟然缺席美国—东盟峰会。新加坡总理 李显龙高调批评说,如果美国对东南亚这块拥有5亿人口的地区疏远,只会使该地区逐渐丧失给其对手—中国。就在小布什只 对东南亚谈反恐、在东北亚被朝鲜耍得团团转的8年期间,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正在大幅上升:中国积聚了大量的政治资 本,巩固了与一批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而这8年,美国在亚洲最紧密的盟友日本开始对其失去信心,韩国也担心美国越过 韩国直接与朝鲜谈判。与中国相比,这8年正是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相对下降、主导地位不断被削弱的8年。
在金融危机期间,与受到重创的美欧相比,亚洲局势在中国的带动下显然稳定得多。因此,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首要 外交任务之一便是尽快重返亚洲,修复受损的美国国家形象,恢复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安排 ,也是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举措。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受到来自美国三方面的围堵压力。第一,经济竞争方面。目前在亚洲 ,中国的“领头羊”正在取代日本“领头雁”,美国重返亚洲后,美日韩同盟将得到强化,这种趋势可能得到改变。在能源开 发方面,美国可能将不理会中国的压力,有意无意地暗中支持东南亚国家,包括继续与越南合作探油和采油。第二,在领土纷 争上,美国也可以利用其“传统盟友”的身份趁隙而入,以“调停人”的身份加大对中国的牵制。第三,美国“重返”亚洲也 为今后更多地介入台海问题提供了方便。
事实上,去年发生金融海啸后,美国曾有求于中国,一度被动地向中国政府表达“同舟共济”的愿望,希望从中获益 。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的最危险时期已经过去,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也已经开始退潮,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又 再次出现,“同舟共济”已开始重回“同床异梦”。
面对美国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中国应引起高度警觉。一是稳定周边局势,通过对话解决领土纷争,不干涉别国 内政,但也不让别国干涉本国内政。二是加强和俄罗斯、古巴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合作往来,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纷争留下回旋之 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