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影响我们的军旅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17:21  观察与思考
影响我们的军旅文化
影响我们的军旅文化

  学习解放军

  ■观察记者  刘  静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魏巍说,是我们的军人。他们的品质纯洁高尚,他们的意志坚韧刚强,他们的气质淳朴谦逊,他们的胸怀美丽宽广。

  谁是我们最可亲的人?老百姓说,是我们的军人。当祖国有难,人民有难时,中国军人所爆发出来的巨大力量让敌人害怕,让百姓们感动。

  谁是我们最崇敬的人?学者们说,是我们的军人。当人们在这个商业时代渐渐失去真情和信仰的时候,军旅文化犹如黑夜里燃起的篝火,温暖照耀着我们。       

  谁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人?企业家说,是我们的军人。他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组织,他是可以与当今世界任何卓越的组织相比肩的组织。

  战争的阴霾已经过去,战火的纷飞不再重现,但我们的军人,仍然是这个和平年代的一杆旗帜,为我们的心灵指引着方向。而军旅文化,也正在爆发出越来越大的能量,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健康积极前进。

  追兵、崇军,我们爱部队

  “部队能让一个纪律涣散的人变成责任感强、纪律性强的人,也让我从一个普通百姓变成一个军人。”退伍军人刘金铨这样说。对于曾经当过兵的人来说,军旅生活是他们此生无法磨灭的记忆。

  已经退伍的刘金铨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枪支弹药仓库管理员。这是一个常人看来枯燥且平常的岗位,但刘金铨却说:“如果没有部队的培养,他做不了这项保密性强、纪律性强的工作。既然政府相信你,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你,你就得给政府一个相信你的理由。”在开平市郊外高墙厚门围成的大院里,刘金铨以及他的5个同事,还有那5条看门的狼狗,就在里面默默地、安静地生活着。

  没有当过兵的人,永远不知道当兵的真正意义。军营生涯,让男孩变成一个男人,让普通人变成了一个勇敢者。身份变了,环境变了,可是退伍军人却有一样没变—那就是历久弥新的军人情结。变与不变之间,他们一直在选择,却一致认同“我们曾经是军人”。

  “恩人哪!我终于找到你了。”今年5月1日,映秀姑娘吴雪莉终于在四川阿坝军分区某部见到了救命恩人周航,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汶川大地震中,正是周航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08年5月12日,周航发现了被困的吴雪莉,他用手一块块清除掉压在她身上的水泥板,一把把拉她出来,快要出洞口时,周航的左膀被裸露的钢筋划开了一道10多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周航强忍剧痛,终于把吴雪莉救了出来。时间就是生命,没有多少言语的周航,立刻又投入到救人的队伍中。

  可是获救后的吴雪莉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她日夜思念着救命恩人,她托人在《阿坝日报》上发表了一封感谢信,表达对周航的谢意。她又通过四川电视台寻找,她总想找机会再向恩人道一声感谢。

  “五一”之际,在四川电视台的帮助下,吴雪莉终于找到了周航所在的阿坝军分区某部队。怀着对军人的崇敬之情,吴雪莉希望在连队体验一天军旅生活。训练期间,吴雪莉看到官兵训练时激动的说:“我长大了也要当解放军。”

  就在一天的军旅生活快结束时,吴雪莉见到了外出执行任务归来的周航。于是,出现了开头令人感动的一幕。

  吴雪莉与周航,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军民情赞歌,也是千千万万鱼水情赞歌中的一首。

  是谁在洪水爆发的时候手挽手组成人墙,让人民有可以逃生的机会?是谁在万家团圆的节日仍旧手握钢枪依旧直视前方?是谁拿着各国军人当中较低的工资甘愿默默无闻的守卫我们庞大的疆土?又是谁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不间断的救援?

  答案只有一个—解放军!解放军,是所有老百姓心中最崇敬的人!

  在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80周年之际,一项调查结果鼓舞人心。《中国青年报》一项针对全国青年读者的调查显示,1508名参与者中,86.5%的人表示“愿意成为一名军人”,63.4%的年轻人愿意找个军人作为伴侣。

  这一结果让颇多人感到惊讶。有人说,在消费时代,年轻人只知道享受,只知道沉溺于灯红酒绿,但是他们中的9成人竟有“军人情结”,这可谓是一个奇迹。

  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吗?入伍当兵,其实早就成为了年轻人历练生命的选择。

  2006年的“一夜成名”对于高明来说,是意料之外。当时这个正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读大三的小伙子,突然在2005年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弃笔从戎。

  高明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最精锐的部队:二炮。在这里,他要服役两年,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晚两年才能毕业。

  这是一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决定,“傻”,这样的形容已经在他的北大同学中传开,直到参军后还有战友问:已到北大,何必当兵?高明的回答平淡无奇:“只是想来。”最激烈的反对来自伯父,理由是晚两年毕业耽误挣钱。高明回答说,“男儿意气,无关富贵。”

  率直的性格和奋发的意气,让高明在部队很有一番作为。

  在一次考试中,高明发现导弹新老教材有出入,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将多本教材拿到一起,逐章逐节地核对、查证、修订。5个月之后,他把整理好的部分关键章节呈送到旅里,使全旅导弹专业理论有了统一的规范教材。

  技术营就改进训练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多数战士都填的是“没有意见”,可高明“毫不客气”。他针对专业训练中有的战士“吃不饱”、有的战士“吃不了”的“一锅煮”现象,建议营里分层施训、因人施教。营党委采纳了他的意见,训练质量大大提高。

  高明最终引起了军方高层的注意。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批示说,“要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入伍,促进基层官兵素质提高”。

  去年10月20日,是北京市冬季征兵工作开始的日子。这一天,设置在北京大学静园草坪上的征兵点,仅一个上午就有80多名学生报名参军。莘莘学子的参军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成名”的影响力,高明是此次征兵活动的“形象代言人”,他以过来人的身份阐述当兵的意义,他说,“从经济学看,当兵是一个双赢的进程。通过当兵,理想、责任、光荣这些词汇将永远刻在自己的价值坐标上。”

  其实,不管年老年幼,每个国人心底都深藏着一个军旅梦。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涌动了这份情怀,制造了一大批“追兵族”。

  “追兵族”们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来不叠被的人,开始每天热衷于早起将被子叠成“豆腐块儿”;玩一种叫CS的模拟战争真人体验游戏;到KTV要唱军旅歌曲,在单位要服从上级命令,回到家还要上网看军事片,浏览军事网站,看军事小说。“追兵族”虽然身不在部队,却将自己看成是一名军人。“追兵族”个个都想当兵,他们想到军营接受灵魂的洗礼,拥有一群可以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的伙伴。

  同时,追兵族的兴起与拥有军人情结的人不断增多,人们对军品的需求向更专业更全面发展。军用望远镜、指北针、军刀、打火机、迷彩服、军靴、救生船、救生衣、各类帽徽、丛林野战装、士兵野餐自热食品等都成为人们收藏和使用的装备。军用品成了又一块商家掘金的“金矿”。

  教育、创业,军旅文化在新时代燃烧

  说起女儿,端坐在办公桌前的军人李明才微微笑了一下:“我是个军人,我的女儿玲玲从小在军营里长大,自然能学会像军人那样去战斗!”

  “像军人那样去战斗”,正是重庆市2002年高考理科状元李玲成功的关键。她说:“对我这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我的父亲。他是个出色的军人,是他教会我如何去战斗!”

  “小学时,所谓的名校、名师,对孩子的帮助根本不大。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便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李明才说。女儿读小学时,李明才先后担任重庆武警消防支队警讯科副科长、科长等职务,每年都要去外地接收新兵,然后组织训练,往往一忙就是四五个月。

  那时候,小玲玲经常问爸爸:“你怎么总不在家呀?”李明才总是抓住机会和女儿沟通:“爸爸是个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现在,训练新兵是我的责任,而读书就是你的责任。让我们比比看,谁能做得更好!”

  “责任”,让李玲勇敢面对学习上的一切挑战。

  李明才经常带着女儿去体验部队生活。李玲回忆说,她印象最深的是观看新兵进行独木桥训练。一座长30米、宽0.1米的独木桥,曾让不少新兵吃尽苦头。刚开始训练时,因为桥太窄,跑不了几步人就会摔下来。多看几次,李玲渐渐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快速、顺利地通过独木桥,没有任何捷径,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

  “玲玲成为高考状元后,有人说,我家玲玲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其实成功哪有那么容易?现在,没有哪家的孩子缺营养、缺智商,他们缺的,就是刻苦的精神。”李明才说道。

  是的,刻苦精神!在全面实现计划生育的时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家长们普遍对子女宠爱过度。娇生惯养出来的孩子没有责任心,没有意志力,有的只是自私自利,有的只是依赖和盲从。李明才正是看到了这些时代的缺陷,才有意让女儿从小在部队生活影响下健康成长。

  “妈妈,今年我还要参加军事夏令营!”暑期刚刚开始,已参加过一次“西点男孩训练营”的王非凡早早地就向妈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在杭州,“西点男孩训练营”越来越火。它实质上是一个男孩托管中心,只招收小学至初中的男生,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课余吃住在中心,每两周回一次家。中心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的管理。目标是将男孩打造成“有责任心、有毅力”的“君子”。

  很多家长对这样的军事夏令营十分推崇。一位妈妈说:“看到灾区幸存的孩子在瓦砾堆上、在帐篷里、在余震中顽强地生活、学习,我感到自己孩子的生活太优越了,今年一定把他送到军事夏令营去吃吃苦,锻炼锻炼。”

  而开办“西点男孩训练营”的培训中心主任万国英则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今天,中国城市家庭里的独生子女,犹如被豢养的宠物,很多都受到物质财富和过度宠爱的淹没,遭遇应试教育和城市化的精神侵蚀。尤其男孩子娇、骄之气过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随之带来的是行为失范、习惯不良,“西点”正是针对了我国教育的这一弊端,进行了培养男孩健康人格的尝试。”

  军旅文化在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部队本来就是一个锤炼人、锻造人的大熔炉,各种各样的人进入部队后,都会在严格的纪律和明确的规章下成为一个守纪律又坚强的“男子汉”。

  月薪1200招聘保安、月薪2000招聘驾驶员……在前不久上海举行的“退役士兵就业专场招聘会”上,各家企业纷纷推出保安、防损员、驾驶员等岗位,热招退役军人。

  近几年来,企业对招聘退役军人情有独钟。“退役士兵服从性较强,集体观念强烈,身体条件好,素质也比较高,这是最吸引我们用人单位的地方。”“我们一直都在招退役军人,退役军人纪律性强,团队意识浓,一招进来就可以上手,免去不少培训、磨合、锻炼新团队的开支等。”各家企业纷纷道出缘由。

  退役军人虽然已经离开了部队,但部队的锤炼却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永恒的烙印。他们渐渐成为了社会的一支生力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领头人的作用。

  刘刚,北京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而他曾经的身份是所在部队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处长。

  13年前,38岁的刘刚从空军机关转业,受聘到北京一家饭店任保安部经理,成为空军机关历史上处长级转业干部到聘用制服务单位的第一人。

  刘刚的选择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他说:“留在部队升职或转业到政府机关,对我或许是一条坦途。但如能将部队优良作风带到地方,转业军人也大有可为。”

  刘刚把军人的作风发挥到了极致,仅仅在新单位工作了53天后,刘刚就被提升为饭店行政总监;两个月后,又被提升为总经理助理。优秀的综合素质,使刘刚只用了1年零1个月,就完成了从保安经理、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到副总经理的成功跨越。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1999年,刘刚又踏上了一段艰辛的创业路,他创办了北京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刘刚招聘了大量退伍军人。他用军旅文化管理企业,在盛世物业内部,喜欢以当兵打仗做比喻:一个团要打仗,先有战役决策,依靠决策提出作战方案,方案布置到营、连、排、班,层层贯彻、执行,最后歼敌制胜,仗才能打赢。回到企业,从董事会做出决策,总经理布置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把任务分解到部长、主管、员工,指令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

  2003年,盛世物业管理的一个小区获得了物业行业最高荣誉—“全国优秀管理示范小区”称号。公司也从一开始管理一个小区发展到现在已经管理了18个中高档社区,服务范围已从中高档住宅、公寓拓展到别墅、宾馆、写字楼等多类物业管理服务,并形成了家政、装饰、房地产经纪等多种规模的延伸业务。

  刘刚的成功与他曾经是军人的身份密不可分,军旅文化崇尚荣誉的观念,带给他无限的斗志。其实,中国许多创业者都是军人出身,当军人们把必胜的信念带到商场,无疑会迸发出最闪亮的火花。

  据最近在南昌结束的“中国军旅企业家高峰论坛”透露:在目前我国企业家队伍中,有军人背景的占30%以上,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达地区高达60%以上;全国排名前500强的企业中,军人出身的总裁、副总裁就有200多人;在全国著名的前10位商界领军人物中,多数具有军人背景,像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双星的汪海……

  “兵商”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在美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世界上最优秀的商学院,不是哈佛大学,而是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出身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裁和副总裁高达5000多名。

  向解放军学习!

  “向解放军学习”在革命年代曾是中国一句非常流行的口号,但当中国从政治时代步入经济时代后,这句口号渐渐被淡忘了。今天,我们重提这个口号,显然要赋予它更多的时代内涵。

  2008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一次军队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他说,“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这五句话是对当代军旅文化的高度概括,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每句话都是一条“金玉良言”。

  忠诚于党,讲的是信仰,讲的是理想。忠诚是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它可以提升思想境界,激发内在动力,规范行为方式,保持正确方向。我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先进思想无不闪耀着忠诚于党的光芒。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只有忠诚于党,才能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为党的事业舍得一切;只有忠诚于党,才能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只有忠诚于党,才能自觉履行职责,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圆满完成使命和任务。

  热爱人民,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有一句话说,心胸有多宽广,舞台就有多大,放到个人事业上仍是如此。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中国人能够创造这样的经济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在主观上几乎全体一致地怀有为自己、为家人生活得更美好而创造财富的愿景的同时,客观上也形成了举国一致朝向“富民强国”目标前进的动力,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要想做大做强,唯有树立为人民服务这样朴素的信念才能成功。

  报效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今天我们讲报效国家,就是胡主席提出的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把个人理想和爱国热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职责,爱岗敬业,不怕困难。如果出这样一道题:军人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十之八九会是:服从。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更是解放军这个组织具有效率的基础和前提。使命和宗旨是组织的“DNA”,是组织生存的核心,是生存的基础。

  崇尚荣誉,对荣誉的珍视和向往,是官兵的战斗精神之源。朱德同志曾说:“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从某种意义上说,崇尚荣誉就是崇尚英雄、崇尚崇高、崇尚胜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崇尚荣誉,才能激励我们不断进步,创造人生更大的辉煌。

  从军营中走出来的高级管理者张建华更是写过一本名为《向解放军学习》的畅销书。他详细总结出11条解放军的基本管理经验:为人民服务、关心士兵生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天下是“谈”出来的、军歌嘹亮、军心稳定最根本、经常拉响战斗警报、让所有的人参加比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组织办成大学校、成绩是总结出来的等等,这些都让读者受益匪浅。

  在张建华看来,解放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组织。在中国,没有任何组织,在执行缔造者所赋予的使命、在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在自主变革、在奉献精神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方面能与解放军相提并论。

  解放军在其发展历程中尽管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挫折,却始终高举“为人民服务”这面大旗,并坚定信念不动摇;解放军始终保持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思想,追踪和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使这个组织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解放军始终注意组织的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塑造组织成员;解放军始终拥有最优秀的创建者、管理者和执行者;解放军把一个武装集团建成了一所大学校,把一个武装集团建成了中国最具文化特色的组织。

  学习解放军,对企业、机关、学校等组织提高运行效率,造福于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龙隆隆展粼甲,白虎啸啸添光华。龙啸虎吟,气势如虹,感天动地”,军旅文化是一座宝库,军人精神是一杆支柱,它们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它们永远象征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军旅 文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