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记者记述利比亚见闻:民众期盼幸福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9日04: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利比亚人民期盼幸福来临(第一现场)

  本报赴利比亚特派记者 焦 翔

  难民重返家园

  有关利比亚安全形势的信息复杂而矛盾。出发赴利比亚采访前,记者听到这样的声音:突尼斯人说,利比亚现在危机四伏,国家已经大不如前,不去为好;在利比亚的西方记者说,的黎波里晚上还有枪声,不知是庆祝的鸣响还是零星的交火,不敢出门;利比亚人说,现在的安全百分之百有保障,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尽可放心。

  9月17日,记者带着这些困惑走进利比亚。

  在拉斯杰迪尔口岸突尼斯一侧,记者眼前已不是一个月前利比亚难民大量涌出的景象。安置难民的帐篷也明显少了。路边小摊上,人们兜售着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的旗帜以及绣有各种图案的T恤衫。国际援助机构与突尼斯驻军的减少也说明这里的人道主义危机已趋向缓解。

  口岸处依然是等待过关的汽车长龙,依然有手持武器的年轻志愿者,然而在经历了易帜之后,这一切的内涵已然不同。记者在排队时看到,汽车的车牌多把“过渡委”旗帜颜色涂作底色,人们手舞新国旗,显露出重返国家的喜悦。“我们出来避难已经几个月了,这次回来,就不会再出去了,这里是我们的家!”工程师奥萨玛的汽车里载着他的母亲、妻子和子女,奔波两天才到口岸。虽然天气依然燥热,但等候的人们早已告别了一个多月前的满面愁容,从他们眼里透露出来的,是对幸福的期待。

  “中国记者,我们等你好久了”

  得知我是中国记者,利比亚武装人员特意请我单独通过。“中国记者,我们等你好久了!”说话的是口岸里的一位长官模样的人,他表示很高兴中国政府已经承认了“过渡委”,认为中国与利比亚两国人民才是真朋友。旁边一名武装人员用汉语对记者说“你好”,另一位则主动要走了记者的护照,帮助办理全部入境手续。

  不仅是记者,每一位通过口岸的人都会被这里融洽而轻松的氛围所感染,正如四周墙上涂鸦写的那样,这里是——“自由的利比亚”。

  架着机枪的皮卡飞驰而过

  然而,从拉斯杰迪尔口岸到首都的黎波里的170多公里路程,途经几个城市的满目疮痍,令记者久久难忘。小镇祖瓦拉的控制权在交战中几经易手,又经过北约的轮番空袭,城市已是面目全非。临街楼房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枪眼,还能看见被击毁的坦克车和被打爆轮胎的装甲车。

  当汽车行驶到以罗马古迹闻名的鲁巴达和萨布拉塔两镇时,景象更加触目惊心。尤其是在萨布拉塔,整座楼被炮弹击穿的不下十余栋,临街的玻璃窗几无完好无损者(见图,焦翔摄)。据称卡扎菲武装曾把军械藏匿于古迹之中,反对派对此地的争夺颇费周折。继续前行,便来到有的黎波里西大门之称的扎维耶——这里不但是战略重镇,还是石油重镇。记者在一处大型炼油厂看到,竖立着的十几根“火炬”,只有两根在冒着熊熊火焰。

  每隔几公里便有一个安全检查站,在其中一个站点,一位稚气未脱的年轻人认真地察看了记者的汽车,从他手提冲锋枪的样子可以感觉到,他还没有从紧张的战斗状态中放松下来。一路上,总能看到架着机枪的皮卡飞驰而过,后面往往跟着载满荷枪实弹武装人员的车辆。不难看出,的黎波里西部地区的战乱还未完全平息,幸好记者所走的海滨大道有“过渡委”的重兵把守,又是白天,总算一路无事。

  进入的黎波里市区时已是日薄西山,在壮美的晚霞中,记者看到了久别的堵车场景,回想一个多月前这里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境况,倍感现在堵车也是一种幸福。

  激战仍在持续

  第六十六届联合国大会16日批准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但连日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与效忠卡扎菲的残余部队在拜尼沃利德和苏尔特两地的激战仍在持续,并陷入胶着状态。17日下午,在记者下榻的酒店,“过渡委”军方发言人巴尼称,不几日反对派就将控制全国所有城市。他敦促知道卡扎菲下落的人尽快向当局提供情报,帮助当局抓获卡扎菲,以领取约200万美元的赏金。

  不过就在当天,卡扎菲的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发表讲话说,卡扎菲就在利比亚,并亲自指挥战斗。他强调说,卡扎菲的军队有足够的弹药和装备抵抗许多个月。

  (本报的黎波里9月18日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 相关专题: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