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起,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崔龙海访问俄罗斯,不仅见到了普京,还递交了金正恩的亲笔信。此访被指是在为金正恩访俄“打前站”。
今年以来,朝鲜一直在外交上发力,除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临近国家有不同以往的接触外,高官们还打破惯例频频出访,展开朝鲜版的“地球仪外交”。朝鲜的这一举动,背后又隐藏着何种玄机呢?
【朝俄】
突然“热络” 同找存在感
今年朝鲜和俄罗斯的关系突然“热络”起来。一年之间,朝鲜多名高官相继访问俄罗斯,最近的一位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崔龙海。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外长拉夫罗夫分别会见了崔龙海。拉夫罗夫在会见后对外表示,俄朝最近展开了积极接触,朝鲜准备在不设先决条件的情况下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俄媒援引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阿斯莫洛夫的话说,崔龙海此次出访是为改善朝鲜与外界的关系,选择访俄可能是不希望过于依赖中国。同时,俄也希望继续加强自己的大国地位,增强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
日本媒体分析称,被“外交孤立”的朝鲜和因乌克兰危机受到欧美制裁的俄罗斯,希望提升在东北亚的存在感,双方接触的想法不谋而合。
此外,在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教授、朝鲜问题专家张琏瑰看来,朝鲜宣传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往来,是希望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和俄罗斯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令朝鲜在中俄之间左右逢源。但俄中关系非常密切,俄不可能在朝鲜的问题上与中国展开竞争。而朝俄的合作则充满未知数,俄不会愿意背负大量援助朝鲜的包袱。
【朝日】
走得有点近 美国不高兴
除和传统友邦俄罗斯交往密切外,朝鲜今年和日本也有接触。今年上半年,外交界谈到东北亚局势时,都喜欢加上一句“朝鲜和俄罗斯、日本走得很近”。
10月底,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伊原纯一为团长的日本政府代表团对朝鲜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2004年11月以来,日政府代表团首访朝鲜。
今年5月,朝鲜首先对日本“示好”。朝鲜一改“绑架问题已解决”的立场,承诺将就包括“绑架问题”在内的若干日朝间历史遗留问题展开全面调查。朝鲜立场的软化令日本政府“喜出望外”,宣布部分解除针对朝鲜的制裁措施。
朝鲜在寻求外交突围,日本也有此意。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对媒体表示,安倍内阁试图通过改善日朝关系,来摆脱在东北亚地区的孤立局面。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甚至放话说,访问朝鲜也并非不可能。但很快,美国对这一表态表达了不满。7月初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如果安倍晋三访问朝鲜,有可能打乱日美韩的合作。”
【朝韩】
亚运牵线 两国难得接触
今年,朝鲜对邻国韩国的“外交攻势”,同样令外界惊讶。
10月份,朝鲜三名高官来到韩国,参加仁川亚运会闭幕式。这三名高官是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长黄炳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兼朝鲜国家体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长崔龙海,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兼统一战线部部长金养健。这是金正恩上任以来,朝鲜派遣到韩国的最高级别代表团。
朝鲜代表团与韩国国家安保室长金宽镇、韩国统一部部长柳吉在等韩方代表团举行了午餐会谈,双方决定举行“第二轮南北高层会谈”。
韩国国务总理郑烘原在仁川亚运会主体育场内临时准备的会谈场所内,接见了朝鲜高层代表团。这是自2007年11月以来,现任韩国总理第一次与朝鲜高层人士接触。
“体育外交”一直是朝鲜的重要政策之一。仁川亚运会上,朝鲜共派出273人的代表团,获得包括11枚金牌在内的36块奖牌,位列奖牌榜第7位。人民网撰文引述韩国媒体和专家的分析称,优秀的体育成绩,可以令朝鲜有展露“体育外交”的舞台,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不仅向韩国示好,而且提升朝鲜的国际形象,同时可以回击金正恩身体抱恙导致的外界传言,彰显朝鲜体制固若金汤。
【四大洲】
高官频出访 为人权求支持
今年,朝鲜的外交攻势并不仅限于上述三国,高官们遍访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也是亮点。
5月24日,朝鲜外相李洙墉率团出访埃塞俄比亚、南非、科威特和卡塔尔等非洲和中东国家。这是李洙墉上任后的首访,历时一个月。
8月2日,李洙墉再次率团访问老挝、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东盟五国,并出席了在缅甸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这是他首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上亮相。
9月6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管国际事务的书记姜锡柱率领代表团开始了对德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欧洲四国和蒙古国之行。这是他担任这一职务以来,第一次出访。
9月中旬,李洙墉率团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这是朝鲜外长15年来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
10月下旬,80岁高龄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访问苏丹、刚果和乌干达。
张琏瑰表示,朝鲜高官对东北亚以外的欧洲、中东、非洲等国的访问,除希望摆脱孤立,还与联合国的朝鲜人权决议案有关,希望这些国家在联合国能够给予朝鲜支持。
日前,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通过了朝鲜人权决议案。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声明称,是对朝鲜的重大政治挑衅。
分析
朝鲜坚持拥核 外交成果难丰盛
在追问朝鲜的“地球仪外交”效果如何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缺席。朝鲜2013年2月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后,投票支持安理会通过对朝制裁的2094号决议,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态反对“在中国家门口挑事”。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在媒体上撰文称,平壤已发现中国对自己态度的转变,便开始多管齐下,与日本、俄罗斯、韩国甚至欧盟接触。
研究朝鲜问题多年的张琏瑰认为,朝鲜今年广泛的外交活动,效果不会乐观,甚至成果是零。表面上看,朝鲜是为了摆脱孤立,谋求经济援助和合作,其最深层次的诉求是通过广泛外交,令国际社会慢慢接纳一个有核的朝鲜。
“中朝在核问题上的观点很不一致。朝鲜坚持发展核武,中国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他说,“所有和朝鲜接触的国家,没有一个能够接受有核的朝鲜。从这个角度来看,朝鲜的外交攻势效果就是零。”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原标题:朝鲜“地球仪外交”有玄机)
编辑:SN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