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精英对华四种态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09:35 国际在线 | |||||||||
“求同存异”是中印两大文化的分水岭:中国致力于“求同”,印度提倡“存异”。中国精英对外基本上口径一致,印度却恰恰相反。我在印度的学生、现在德里大学任教的一位学者,把印度统治精英对中国的态度分成四派。 第一派主要是军队和安全战略专家,他们认为中国是印度安全的主要威胁。在学术研究上有一定影响的第二派,深信两国能像兄弟般和睦共处,新任商业部长称之为“文明派
第一和第二派之间从性恶、性善毫厘之差而失之千里。前者循着西方地缘政治思路,认为中国强大后必然扩张。印度人和中国人一样,一方面觉得“远亲不如近邻”,另一方面认为邻居欠和必然产生竞争、忌妒、猜疑、害怕。西方可以有淡如水、“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关系,东方邻居却非友即敌。中印曾打过一仗,所以第一派可视为历史产物。 第三派占印度精英的绝大多数,主张走中间路线。50多年来,印政府曾由继承尼赫鲁政治主张的人和反尼主张的人轮流当政,后者包括上世纪50年代反对边界让步的国大党右派德赛和印度人民党领袖瓦杰帕伊。他们两人当总理时的对华政策,同国大党执政时大同小异。瓦杰帕伊当外长时就曾到中国改善邦交,2003年更以总理身份访华,使印中关系更上一层楼。这些都是因第三派中间路线的影响。 第三派的特点就是既欣赏中印友好交往的历史,又冷静地从现实出发,一方面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印度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中印增进关系对双方有利。他们不认为中国逐渐强大必然威胁印度安全,但也密切注视中国,特别是中国对印度近邻的一举一动。从现实主义观点看,邻国一天天强大,自己不强起来就有危险。这样的心情很可理解,不能给它戴上“中国威胁论”的帽子。 第四派是印度左派政党和“同路”的知识分子,他们基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亲华。西孟加拉邦是左派堡垒,该邦民间亲华情绪最浓,是歌曲《印度中国是兄弟》的发祥地。▲ (摘自2月2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原题:中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作者谭中) 来源: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