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凡:伊核大限已至,中国外交智慧应有作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10:49 国际在线 | |||||||||
作者:徐立凡 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的最后期限于昨日来临。虽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报告还没有公布,但是这份报告已经不具有决定性作用:伊朗没有停止铀浓缩是没有争议的事实。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球”又踢还到了美国脚下,但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和六国方案的参与者之一,中国也面临着伊核大限到来后的考验。
中国应承担国际道义责任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在综合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也无需讳言中国正处在一个趋于强大的历史进程中。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韬光养晦”和自信地迈入国际舞台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必然引起国际霸权国家的关注、不安甚至遏制,这是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关口,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近些年来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的出现,正是旧有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对中国发展难以接受的心理作祟的结果。 在此情形下,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宣示中国发展的和平本质;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彰显这一“和平性”的对外政策。这其中,除了坚持睦邻外交、大国外交、参与国际赈灾、帮助后发国家和地区等业已证明成绩斐然的外交方针之外,合理地、主动地承担大国义务也是应有之义。所谓合理,一是这种担当不能超出我们的能力;二是要强调互利性而非单向性。所谓主动,就是应比过去更加积极。积极地承担国际道义责任,可以让国际社会更加明晰地看清中国的发展方向不是颠覆国际体系,而是完善国际体系,这有利于拓展中国的国际空间。 具体到防扩散,就是这样一种国际道义。因此,中国需要积极参与而不能消极回避。 中国智慧有助于解决问题 从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到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他们确立了西方外交的主体思想,即一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二是缺少调和性:不是朋友就是敌人,要么就是无需关注。这种外交思维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伊朗核问题上,外交解决的主调一直与制裁的副调唱和,甚至美国一直不放弃军事行动的可能,这加剧了伊核问题的解决难度。西方式的、非此即彼的思维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国际事务。 中国具有漫长岁月的外交传统和丰富的外交智慧,对于“和而不同”也有独到的理解力和应用力。这对于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颇为有益。在伊核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主张以谈判方式通过外交途径妥善解决。日前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伊朗外交官员会面时再次确认了这一点。在形势趋于紧张之际,中国完全可以进一步发挥外交智慧。当前要做的有四点:首先,争取外交解决的空间不至消失;其次,致力于国际社会推出新的外交解决方案;第三,尽可能避免制裁导致形势更加不可控制;第四,探索防扩散的新思路。 总之,伊核大限已到,但国际社会外交解决的大限不能到。在此关键时刻,中国智慧应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华夏时报 相关专题:伊朗拒绝停止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