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2006美国中期选举专题 > 正文

宋国友:当中国遭遇美国民主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9:11 国际在线

  作者:宋国友

  美国的中期选举尘埃落定,民主党终于一雪前耻,重新成为参众议院的多数党。民主党的获胜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纲领或清晰的主张,而是因为对手共和党所犯的错误实在太多,特别是布什政府的安全战略及现在的伊拉克政策,几乎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

  安全议题构成美国国内中期选举的焦点,但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人,最好还是抛却看热闹的心情,切实关注中期选举的结果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特别是经贸关系的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双边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最稳固的所在,也是两国的战略性依存的根本。彼此的政策制定很难脱离维护双边经贸关系的战略起点。对中国而言,由于有着紧密的经贸纽带,似乎已经不用紧张美国的对华政策朝向对抗的方向发展,至于对华经贸政策,更是不必担心。

  不过,如果回顾历史,便会发现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并非一直这么顺利。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会山上一度充斥着各种限制对华贸易的呼声,中国每年都要为美国国会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而提心吊胆。

  那时,每逢最惠国待遇的投票时间,不仅中国政府,甚至连美国的总统,都要动员巨量政治资源对国会进行游说,力图改变国会的对华经济保护主义立场。其中最为惊险的当属1991年。该年,老布什总统不得不冒着和国会撕破脸的风险,动用宪法赋予总统的否决权,否决了参众两院都已通过但带有附加条件的《1991年美中贸易法案》。

  老布什的这一选择,迫使国会两院都必须寻求三分之二的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以便将该法案付诸实施。最后,由于参议院的票数未能达到这一要求,中国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无任何附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类似的情况在1990年、1992年和1993年都上演过,只不过过程没有这么“刺激”而已。

  当时,占据多数党地位的民主党就是导致中美经贸关系如此波折的肇事者。不仅各种对华严厉提案的发起者是民主党议员,而且提案的联署者也大多为民主党议员。顺便说一下,刚刚就任众议院多数党领袖的佩罗西女士,正是在那个时候凭借苛责的对华政策才开始崭露头角的。

  与民主党相比,在不少人眼中非常保守的共和党在经贸问题上,对华却一直相当友好。在国会,正是随着1994年共和党控制了国会参众两院,连年扯动着中国神经的最惠国待遇问题才开始不再成为问题。其后,每次由民主党提出的旨在限制对华自由贸易的议案,都以悬殊的票数差距而惨淡收场。

  对中国加入WTO至关重要的美国国会HR4444号决议,虽然民主党有高达66%的反对率,但在共和党73%的支持率的保驾护航下,终究闯关成功。之后,由于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同时出现,中美经贸关系没有遭遇到太多波折,顺利发展到如今,终于出现了战略性相互依存的经济结构。

  民主党对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并非偶然,这里面有着深刻的政治因素。

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之后,劳工阶层成为民主党的主要支持者。但由于全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调整,美国劳工的就业开始受到冲击,工资水平整体上也相对降低。在劳工阶层的巨大压力下,民主党倾向于支持保护贸易。并且,很自然的,中国成为民主党所喜欢攻击的目标。

  而共和党之所以要支持对华自由贸易,主要在于大商业及投资集团、白领、富翁、农场主和出口导向的公司是他们的坚强政治后盾。这些共和党的支持者能够从良好的中美经贸关系中受益。

  用不少笔墨特别点出这段历史,主要是想和现实比较。此次中期选举之后,历史和现实展露了惊人的相似。美国政坛仿佛又回到了1990年左右的格局:同样是共和党的现任总统,同样是民主党作为参众两院的多数党,同样是民主党有望两年后问鼎总统宝座。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的经贸关系,或者说美国的对华经贸政策,该朝向何方?毕竟,在国会,还有几个事关中国的重要议案等待审议。特别是由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领衔的关于中国

汇率的议案,更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付诸表决,在“党内同志”的支持下,这些议案能否顺利冲关?

  当中国遭遇民主党控制的美国国会,中美经贸是继续成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还是绊脚石,实在值得观察。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我们才能说中美关系真正进入了结构性的战略依存。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