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2006美国中期选举专题 > 正文

王万征:从老萨和拉氏结局看美对伊政策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13:42 国际在线

  作者:王万征

  中期选举过后,布什总统如何调整伊拉克政策,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共和党的2008年大选,更关系到小布什如何在美国历史上“青史留名”。

  宣判老萨,撤掉老拉——能做的都做了

  以中期选举作为观察点,美国对伊政策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作为伊拉克战争的两个主角——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命运发生了标志性转折,老萨被判绞刑,老拉被迫下课。

  3年前萨达姆被美军从

伊拉克的地窑里挖出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桀骜不驯的萨达姆的角色转变,他从一个对弈的敌手已成为布什总统对伊战争的一颗棋子,并随时准备要为布什的政绩“作出贡献”,即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被判处绞刑,对萨达姆而言是命中注定,也是意料之中。

  但对于同样生性傲慢的拉姆斯菲尔德,自己会“沦落”到和萨达姆一起,成为美国总统小布什清理伊拉克乱局、重整伊拉克政策的“牺牲品”,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位早在20世纪70年代福特总统执政时期就官拜国防部长、曾任里根总统中东问题特使、四年前为图“政治第二春”再度出任国防部长的政坛星宿,怎么会想到这个“牛仔总统”竟是自己的克星!

  拉氏任国防部长近6年来,作为好勇斗狠的小布什的挡箭牌,为“主子”转移了对伊拉克战争及布什政府其他诸多防务政策的批评,可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如今,伤痕累累的他再也坚持不下去了。11月8日,中考不及格的小布什宣布放弃拉姆斯菲尔德,以图断腕求生,舍车保帅,“作为三军统帅,我负有主要责任,为这个国家效忠了六年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同样负有主要责任。”为“安慰”昔日爱将,布什表示拉氏将在岗位上工作到年底,届时,“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国防部长”,意思说,行了,哥们,对得起你了,我还做不了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呢。

  “我从批评中受益匪浅,我无时无刻不受到批评。”74岁的拉氏在辞职时引用丘吉尔的话未忘幽他一默。年过古稀的他,竟是这样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心境之黯然,可想而知。但从美国对伊政策的视角观察,布什此次断然扼腕,忍痛割爱,能做的确实都已做了。

  战略不变,战术微调——小布什不愿做尼克松

  民主党一举拿下参众两院,大获全胜,疾风劲草,势头正猛,必然趁势质疑布什外交政策,要求共和党在伊拉克问题上“改弦易辙”。为获得两党对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的更大支持,布什出人意料地牺牲了拉氏。然而,伊拉克政策究竟要怎么调整呢?

  中期选举失利后,布什承认,伊拉克的灾难性状况对中期选举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我意识到,许多美国人以投票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那里缺乏进展的不满。”在小布什眼里,美国人不满的是“缺乏进展”,而不是那场战争本身。也就是说,美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失误在于战术不当而非战略错误。这样,丢车保帅之策才能解释得通--大将要为战术运用不当谢罪,而元帅是要为运筹帷幄的战略决策负责。小布什是绝不愿承认伊拉克战争失败,绝不会做尼克松的。

  由此观之,无论美对伊政策如何调整,其外交战略有三个不变:以伊拉克战争为主要内容的美“大中东民主战略”不会改变;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厄远,小布什民主化中东的勇气不会有丝毫退缩;拉姆斯菲尔德走了,拉氏遗产——以军事手段先发制人地解决潜在威胁的战略理念不会改变。

  然而,在战术方面,布什的调整空间也是极为有限的。目前,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呼吁要改变伊拉克政策,但皆苦无良策。除了留下和撤离,美国并无其他可选。小布什在任内时间的核心任务,就是尽快实现撤军,同时,尽力确保留下一个“民主、稳定”的伊拉克。

  这就必须加强伊拉克政府分担伊拉克安全形势的责任。最近,华盛顿已加强了对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施压力度,要求伊承担起伊拉克安全形势的责任。在10月25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布什说,伊拉克政府“必须尊重我们有耐心,但是耐心有限的事实。”言下之意,伊拉克政府不能再做“扶不起来的阿斗”。不过,在伊拉克目前错综复杂的乱局面前,把收拾烂摊子的重任强压给马利基政府,不仅有失公允,也是拔苗助长,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输掉中期选举,对共和党来说“塞翁失马”,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有利于共和党发现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方针政策。这样,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共和党也许会更具

竞争力。但问题在于,倘若白宫只在战术方面打转转、费思量,而不去反省战略性错误,甚至在2008年民主党掌权后,仍把拉氏遗产当作外交理念继承下来,美国在全球遭遇的种种难题仍会源源不断、前赴后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