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SMG深度105专题 > 正文
(音画面:探测卫星运转 照片声卡擦 特技转出美国卫星拍摄的月面照片)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今年是人类首次登月40周年,然而40年来,围绕美国人是否真的登上过月球的争论也此起彼伏。您看,这是2007年日本拍摄的月表照片,拍摄点本应该是当年阿波罗登月的地点,但是现在却看不出任何人类活动过的痕迹;我再给大家看张照片,这是上个月,美国最新拍到的阿波罗登月点的照片,这上面倒是清晰可见人类活动的痕迹。两张同一个地点的照片,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为什么40年以来,会有这么多人认为美国登月是个骗局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关注这个持续了40年的惊天之谜。
(字幕:1969年7月16日 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发射中心)
(实况:10、9、8……轰……)
【解说】1969年7月16日上午,长达110米的巨型"土星5号"火箭运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靠近赤道的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实况一点)在浩瀚寂静的太空中飞越了38万公里后,阿波罗11号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实况一点)
【解说】7月20日16点17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下弦梯,在沉寂了几十亿年的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阿姆斯特朗和休斯顿发射中心通话声音: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
(实况一点:鼓掌,世界各地收看转播)
(变双框)(右框:美国城市画面 《我们从未登过月球》书 照片)
(左框:安全返回 举国欢迎)
(左框字幕:7月24日 阿波罗11号安全降落太平洋)
【解说】然而,就是这次通过电视转播展现给全世界6亿观众的壮举,后来却引起了持续不断的质疑。1976年,声称曾经参与过登月计划的美国人比尔·凯辛出版了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一书,指出阿波罗计划是一个别有用心的阴谋,美国当时根本不具备登月实力。而所有的登月场面,都是在内华达州沙漠中的宇航员训练基地里伪造的。在今年的最新统计中,相信"阴谋论"的美国人竟然上升到了六千万,占美国人口的百分二十二。那么,阿波罗登月计划究竟是不是一场骗局,人类究竟有没有登陆过月球呢?
(字幕+音效)
【疑点一:美国当年具备登月的实力吗?】
(字幕:前苏联 拜克努尔发射场)
【解说】阿波罗登月计划发生在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时期,而太空竞赛正是冷战的前沿。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而苏联也因此在太空竞赛中领先美国。在这种背景下,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决心,在10年内把美国人送上月球。
【实况】肯尼迪 时任美国总统:我们选择登月,并且做其他的事,不是因为它们容易,而是因为它们困难。
【解说】然而,阿波罗登月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1967年1月,阿波罗1号登月舱在试验中着火,三名宇航员因此丧生。而仅此一项事故就使整个登月计划被迫延后了18个月。许多“阴谋论”者据此质疑,怎么可能到1969年这么短暂的两年时间里,美国一次就登月成功了呢?
【采访】欧阳自远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它的实现,我认为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在阿波罗11登月之前,美国,大概我计算下来,有11次月球探测。当然阿波罗1号是出事故了,以后几次都成功了。所以最后他们认为有把握,当然冒着巨大的危险,把人送上了月球。
【解说】尽管很多科学家对当时美国登月的实力深信不疑,但是“阴谋论”者的疑虑并没有就此打消,他们又找到了其他的疑点。那就是首次登月三年后的1972年,美国便宣告了阿波罗计划的终结,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呢?其实,这是尼克松上台后随着技术的进步,美国航天战略调整的结果。
【采访】潘厚任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员:当时尼克送上台以后,他挑的是航天飞机。一次就可以把很多的部件,一次性很完整地送上去,所以你看现在建太空站,主要靠航天飞机运输,它的货仓大。
(字幕+音效)
【疑点二:月亮上为什么没看到星星?】
【解说】“阴谋论”者发现,在所有拍摄的登月照片中,宇航员身后的天空都是漆黑一片,但在人们的常识中,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上,应该是繁星密布,不可能看不到星星。
【采访】李竟 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这个月面星空的照片,就是上头有一个地球,从月球上去看地球,这个地球是镶在月球的星空上,而在星空上没有一颗星,(质疑者)说这个太假了。
【解说】于是有人进而猜测,登月照片是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中的军事禁区,或者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伪造的。而伪造者知道不可能模拟出真实的星空,故意统一使用了黑色背景布。对于这种猜测,科学家进行了解释。
【采访】欧阳自远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天空是漆黑的,(月球)地面的阳光的照射是非常强烈的,就你在一个光源非常强的背景下,去拍一个漆黑的对象,你的曝光时间不能太长。你不拍很长的话,漆黑天空的星星是不可能拍出来的,所以每一张照片里面都是黑的,这很正常。
(字幕+音效)
【疑点三:宇航员能否留下脚印?】
(实况一点)
【解说】这个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同样是质疑声不断。因为月心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如果是一个60公斤中的人到月球上面,实际上就只剩下10公斤了。
【采访】李竟 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所以有其云,既然阿姆斯特朗已经剩了六分之一的体重了,一下去以后第一个脚印,不可能这么深,这是地面效果。他没那么重,他要轻得多,因此呢,登月是假。
【解说】对于这个质疑,持肯定意见的科学家们认为,“阴谋论”者显然忽视了宇航员身上重达120多斤的宇航服。宇航服的重量再加上宇航员自身的重量,落在月球十分松散的土壤上,必然会留下清晰的脚印,而且会保存相当长的时间。
【采访】欧阳自远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也许一二百年都可以保存,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大气,没有风雪雨霜,没有这些变化,永远地安静地呆在那儿。你再过几十年去,假如你真的到了那个地方,你仍然能找到这个脚印。
(宇航员在月球边走边唱的实况)
【解说】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解释对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漫步的质疑。质疑者认为,宇航员每迈出一步的距离,也应该可以轻易地超出地球6倍,但是为什么画面中的宇航员只是轻微地跳离地面,一步还不到1米远呢?这似乎不合情理。(留白)专家认为,这种说法还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宇航服的因素。
【采访】潘厚任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员:那么你穿着16千克的衣服,你看看你走路还能跳那么高吗,所以看起来这个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
(实况一点,用膝盖跪地的画面)
【解说】而且,考虑到月球的引力较小,航天员在训练的时候就被要求迈小步行走,防止在月球上因为步子太大而摔跤。
(字幕+音效)
【疑点四:美国国旗为什么能飘扬?】
【解说】这张照片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是宇航员与伸展飘扬的美国国旗在月球上的合影。然而这个场景在很多人看来,却是最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
【采访】李竟 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月亮上没空气,几乎是真空的。因此呢认为阿波罗登月,特别是看到了宇航员插上了美国旗帜,而这个旗帜是迎风飘扬,而且还不断地颤动,因此说这幅图是地面制造出来的。
(一段录像)
【解说】在这段画面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宇航员在用力抚平似乎在迎风飘扬的美国国旗。这个谜团困扰了人们三十多年,直到2003年,美国太空总署首度揭密美国国旗的情况,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科学家用特殊塑料制作了一个外形像阿拉伯数字7的旗杆。旗杆固定后,顶端的横杆会像撑伞一样自动打开,这样,国旗就能够在没有风的月球上展开了。但是,为什么这面美国国旗会在真空中抖动飘扬呢?
【采访】潘厚任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员:它本身就是皱皱巴巴,所以看上去像风吹得飘扬一样,实际上是它一动也不动。当然有一段录像,看着在插旗子的时候,那么他使劲往下插,那个当然从杆到旗子会震动,没有空气的阻力,在月球上震动会比较长一点。
【疑点五:日本卫星为何没拍到登月痕迹?】
【解说】尽管科学家们对“阴谋论”者的疑问都做出了解释。但是2007年,日本发射的"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卫星所拍摄的照片,却又再次使得登月骗局的说法甚嚣尘上。在日本拍摄的照片中,并没有发现当年美国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月球车与着陆器,也没有发现任何人为活动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在没有大气的月球至少应该能保留上百年。
【采访】欧阳自远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我说日本人拍不到,他不可能拍到,为什么?它飞行的高度,就离月面的距离呀是100公里,它的相机非常好,但是它的相机分辨(不行)。拍50米咱们就说,它才能在相片上看见那么一点,那么这个登月舱有多大,直径3米,照不着不等于它根本没上去,这是两个概念。
【解说】40年来,种种关于登月造假的言论此消彼长,可美国政府却基本保持沉默。但是,在人类登月40周年之际,上个月美国终于公布了一批卫星新拍到的月面照片,与日本的照片全然不同的是,其中阿波罗登月的痕迹、月球车以及宇航员40年前走过的路径都清晰可见。
【采访】欧阳自远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那它离月面的高度是多少呢?50公里,50公里就很低了,贴着地皮上飞了,而且相机又好,它的分辨率是多少,1米,就1米,就说我在图片上大概有个3、4米的东西,我就认得出来。
【解说】不仅如此,今年7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还公布了部分经过修复、清晰程度更高的人类首次登月视频,希望通过这些视频来回应“阴谋论”。因为在2006年,NASA首次对外公开承认,人类登月的原始录像丢失,不知去向,这更让质疑者找到了充足的理由。NASA表示,近3年来他们四处搜集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影像,如今终于重新复原了一些影像资料。但有了新的照片和修复的影像,“阴谋论”者就能够被说服了吗?
【采访】潘厚任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员:这个呢,就是对那些坚信他是骗局的人,你说服不了,因为现在这个技术不像60年代了,做什么不容易呀,是不是,谁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做一点。
【解说】看来,这场历时40年的跨世纪大讨论仍然没有尘埃落定。
【采访】潘厚任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员:以后在月球上上去了,有了基地了,说不定还有旅游的呢,到时候大家一定还会感兴趣,就是看看原来登月的这些东西还在不在呀?在月面上,找到这些真凭实据,那么这个可能才会使这个争论有一个结论——那是真的。
【演播室2】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相信,40年前的首次登月是真实的。但是,“阴谋论”者的种种质疑也并非没有价值,它客观上使人们在各种争论中对陌生太空的了解日益加深。“阴谋论”一直存在也说明,现在人类的科技手段,还很难雄辩地驳倒质疑者,正如刚才那位科学家说的,如果有一天我们普通人也能到月球去旅游、看一看,登月真假之谜自然就揭开了。好,感谢收看本期的《深度105》,我们下周日晚的11点再见!
编导 李雁杰 摄像 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