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艾森豪威尔:差点启动核按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3日12:51  《环球》杂志

  艾森豪威尔:差点启动核按钮

  《环球》杂志记者/周彪

  1952年,当美国政坛忙于新总统选举时,朝鲜半岛的战争正如火如荼。

  艾森豪威尔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至1952年选举之时,美国人的伤亡总数为:二万一千人阵亡,九万一千人受伤,一万三千人失踪,这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第四次代价重大的战争。”

  那年冬天,艾森豪威尔专程视察了朝鲜战场,半岛南北双方实际上处于一种“拉锯战”式的僵持状态。1953年的春天他就要正式成为美国总统,如何机智而高效地结束这场战争,成为美国人对新总统的最大期待。

  几乎每天都睡不好觉

  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从“有限战争”扩大为“全面冲突”,在国内民众的反对声中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但杜鲁门总统认为不存在一种体面的办法结束这场战争。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深知战争的残酷,在就任总统前,他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结束战争是当务之急。

  正式就任总统后,艾森豪威尔认为摆在眼前的有三种方案:一是维持杜鲁门时期的现状,这显然是新总统不能容忍的,这也无法向强烈要求停战的国内民众交代;二是同北方进行停战谈判,其实,关于停战的谈判从战争开始不久就已经启动,但效果甚微,基本处于“打打谈谈”的僵局;三是进一步扩大战争,一鼓作气收复北方领土。在僵持阶段,北方军队虽然在阵地上修筑了坚固的工事,但凭借美国强大军力,完全可能成功,当然,代价显然也是惨重的。

  一旦采取第三种方案,为了避免进攻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美军不得不考虑使用原子弹。早在杜鲁门总统时期,当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提议过扩大战争,甚至使用原子弹,最后遭到杜鲁门政府拒绝。虽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快速结束战争,但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杜鲁门也不希望挑起核大战。朝鲜半岛北方和中国东北地区重要城市都修筑了抵御原子弹袭击的工事,尽管如此,艾森豪威尔认为这种武器对于快速结束战争还是十分有效的。他在自传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能够建造范围广大的地下防御工事,但这种武器对于朝鲜、满洲和中国沿海的战略目标显然还是有效的。”

  真正让他放弃原子弹方案的是盟国的强烈反对和对苏联威胁的担忧。以英国为首的盟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强烈抗议美国使用原子弹。另外,对苏联参战,从而导致世界爆发核战争的担忧也使美国不得不慎重考虑使用核弹的建议。

  那段时间里,艾森豪威尔几乎每天都睡不好觉,他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美国、朝鲜半岛,甚至整个世界的历史。他在自传中写道:“在核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可能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当时还没有核武器——作者注)。但我们知道,苏联拥有大量原子武器,估计他们不久就将爆炸一颗氢弹装置。在亚洲,所有可能遭受苏联轰炸的目标中,我最关心的是日本那些不设防的城市。”

  幸运的是,正当美军考虑使用核武器时,边境线上的谈判也终于有所松动,南方的李承晚集团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接受同北方谈和的决定。在这一过程中,李承晚跟联合国军刚开始并不配合,甚至通过单方面释放人质的行为破坏联合国军同北方军队的谈判。艾森豪威尔一边给李承晚施加压力,一边承诺达成停战协定后美国将南方的韩国拉入保护圈范围内,并加大对南方政权援助,并表示,“美国将使用一切和平的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叮嘱新总统“一定要慎重”

  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停战协定最终签署。战争终于结束了,艾森豪威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当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时,他并没有因为他是美国唯一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总统而感觉丢脸,而是淡淡地回答:“终于停止了战争,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久就能回来。我希望所有的父亲都能如愿以偿,他们的儿子一定会归来。”

  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政府开始考虑制定对韩长期政策。正如停战前美国向李承晚承诺的那样,对发展韩国军事力量优先于发展政治和经济实力。但随着半岛局势的变化,到1956年艾森豪威尔第二任期时,美国越来越加强了对韩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视。

  1954年,以军事功能为主的美韩同盟形成。但随后韩国国内政治状况一团糟,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北方的朝鲜则形势大好,不仅“一五”经济建设计划顺利完成,而且在经历1956-1958年激烈的党派斗争后,政治生活也渐趋平静。这一切促使艾森豪威尔意识到,仅仅从军事上保障韩国政权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更加关注韩国的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不能解决韩国政治经济上的问题,美国认为来自北方的共产党势力很容易乘虚而入。

  1960年11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起草了新的“美国对朝鲜政策”文件草案。与以往的对韩政策相比,新草案更加重视韩国的政治与社会发展,鼓励韩国进行诸多方面的改革,强调韩国政府要对自身的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减轻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从表面上看,由于肯尼迪在11月8日当选为美国新总统,对朝鲜半岛的新政策似乎与艾森豪威尔的有很大的转折,但这种转折其实开始于艾森豪威尔的第二任期,新草案其实是艾森豪威尔对朝政策的成果。

  第二年春天,肯尼迪宣誓就职。作为一个政治成熟的国家,新旧总统交替毫无悬念。在宣誓就职前,肯尼迪前往白宫拜会了即将离任的艾森豪威尔,会谈气氛很融洽,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向肯尼迪大谈“总统黑匣子”的功能,他开玩笑似地叮嘱新总统:启动上面的按钮可一定要慎重啊。

  约翰逊:捅上了“马蜂窝”

  《环球》杂志记者/周彪

  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约翰逊总统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基本延续了他的前任方针,虽然三八线双方对峙气氛森严,但在约翰逊上任的头几年半岛基本平安无事,不过在他执政的最后两年还是捅上了朝鲜这个“马蜂窝”。

  侦察船海上被俘

  1968年1月23日中午,受命监控苏联海军并沿朝鲜东海岸收集电子情报的美国海军侦察船“普韦布洛号”在朝鲜元山外海遭遇朝鲜舰艇。下午5时左右,朝鲜武装人员俘获普韦布洛号以及船上的82名船员。在强行登船过程中,一名美国船员被打死。随后,朝鲜政府宣称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普韦布洛号”侵入朝鲜外海。

  “普韦布洛号”事件其实是美军长期以来对朝鲜遏制政策的结果。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基本上是对韩国进行援助,希望将其扶植成推行东亚冷战战略的桥头堡,对朝鲜则主要采取政治孤立和军事遏制。美国协助韩国政府在38线附近修筑大量工事,防止朝鲜的南侵。约翰逊总统时期(1963—1969),由于深陷越南战场,同时也是吸取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美国加强了对东亚的监控,派出大量侦察机和侦察船前往朝鲜附近海域。

  事件发生后,消息很快传入白宫。约翰逊总统正在为越南的事情而纠结,但“普韦布洛号”事件的严重程度也让他不敢忽视。约翰逊明白,这是朝鲜政府的“报复行为”,不可能随便跟美国不了了之。因为就在两天前,朝鲜派秘密特工袭击韩国总统府的青瓦台事件失败,近三十名(有说31人)朝鲜特工战死。

  在第二天总统的午餐会上,约翰逊提出了三种政策选择:一是出动美军进攻朝鲜,迫使其交出被俘船员和船只;二是以牙还牙抓捕朝鲜船只;三是通过对话解决,要求其解释清楚并道歉。美国的最高决策层曾经考虑过向朝鲜动武,但约翰逊认为这不利于高效率地解决事件,而且,美军正深陷越南,韩国空军实力也较弱。最后,他决定采访折中方案:外交施压和武力威胁。

  约翰逊命令“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前往日本海,让两艘驱逐舰到朝鲜附近的元山待命,向西太平洋派出数百架飞机,并对元山进行空中侦察。同时,约翰逊前往联合国谴责朝鲜的行为违反国际法,要求朝鲜立即归还船只,释放船员。他还指示所有驻外官员争取所在国政府的支持,对朝鲜施加外交压力。

  朝鲜的应对策略似乎颇具戏剧色彩。朝鲜政府公布被俘的船长以及其他船员承认他们侵入了朝鲜公海犯罪的声明,甚至还为他们举行新闻发布会,让被俘人员亲口向媒体承认他们的行为是非法的。更有意思的是,朝鲜政府还让被俘船员给约翰逊总统写信,希望美国停止对朝鲜的侵略,甚至还让船员们穿上运动裤在操场上打篮球,并拍下照片,表示“他们在社会主义朝鲜生活得很好”。

  显然,朝鲜政府的“危机公关”手段让约翰逊的外交施压和武力威胁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1月27日,朝鲜政府通过中立渠道向美国驻韩使馆表示:一旦美国通过武力夺回“普韦布洛号”,船员们将性命难保。约翰逊知道谈判的时候到了,第二天,他通知驻韩使馆答复朝鲜希望和平解决问题。

  边境线上的“口水战”

  这场在板门店秘密举行的会谈历时十多个月,曲折而艰辛。

  首次接触于2月2日开始。双方在谈判的最初几天各自阐明了对事件本身的认识。美方代表约翰·史密斯(John V. Smith)认为“普韦布洛号”根本没有侵入朝鲜领海,更没有进行任何犯罪行动。朝方则坚持认为是美国的侦察船侵入了朝鲜领海,并得到船员们的证实。

  这场口水战当然不可能争论出结果,谈判很快进入到解决问题的核心阶段。从2月10日到3月9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双方都拿出了符合本国利益的解决方案。美方认为应该“先放人,后调查”,朝方再次拿出船员们的承认犯罪的声明副本,并要求“先致歉,再放人”。在这两个问题上,双方经过多次协调都没能达成一致,谈判陷入僵局。

  3月下旬,船员和船只已经被困超过两个月,约翰逊总统作出让步,表示可以接受朝方提出的“有条件致歉”。所谓的有条件,也就是美国保证以后只在距离朝鲜12海里以外的海域进行航行,同时对普韦布洛号“可能采取的违反国际法的任何敌对行为表示遗憾”。但朝方代表朴正国(Pak Chung—kuk)认为美方的声明“含糊其辞”,要求对方“正式道歉”。自此,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双方都因为致歉的言辞问题而争论不休。1968年10月31日双方举行第25次会谈失败后,板门店一度恢复了平静,双方都沉默了。任期即将结束的约翰逊再也不可能像朝鲜那样沉得住气了,约翰逊想尽快解决这一看似不大却让人闹心的麻烦事,他决心做最后一搏。约翰逊同意了“有条件致歉方案”,称如果朝鲜政府再不接受,那就只能等到新一届美国政府来解决问题了。朝鲜最后接受了方案。

  12月23日中午11时30分,朝鲜在板门店释放了关押了近一年的82名船员,并归还了第83名船员尸体。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脱离苦海的船长向媒体宣称“普韦布洛号”并未驶入朝鲜海域,美国也因此否认了朝鲜的指责,不承认向朝鲜道歉。而朝鲜方面则宣布美国已经为“普韦布洛号”侵入朝鲜海域进行间谍活动而致歉。

  至于归还船只的事情,由于约翰逊任期即将结束,也没有闲暇顾及,最后不了了之。至今,这艘侦察船依然停靠在平壤大同江畔,成为朝鲜一处“爱国教育基地”。

  在这次事件中,那些倒霉的船员刚刚回到亲人身边,就受到了美国海军的指控,他们的罪名包括:没有进行必要的武装抵抗,没有及时销毁机密设备和材料等等。船长承认没有抵抗的事实,理由是他不想让船员们做无谓的牺牲。对“普韦布洛号”船员们的审判持续了整整五个月,使船员和他们的家属们都怨声载道,美国国内舆论也对船员们的遭遇表示同情。最后,美国海军部长出面表态,希望能保全船长军人的尊严和可能涉及的军事机密。军事法庭把“普韦布洛号”事件最终归咎为“在公海上受到的突如其来的袭击”,决定不对任何个人做出惩罚性判决。

  但事件并没有使美国停止对朝鲜的军事侦察,美国新总统尼克松刚刚上任,双方就再次爆发了“侦察机击落”事件。不过,随着70年代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尼克松对朝战略进行收缩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推动半岛南边双方的和解。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美国 朝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