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后拉丹时代”的三个问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6日11:40  国际先驱导报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当地时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拉丹已被美军击毙。路透社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5月4日,约百名拉丹支持者聚集在巴基斯坦一广场,一边高喊反美口号,一边焚烧美国国旗。路透社

  没有了本·拉丹的“基地”就像一只“受致命伤的老虎”,仍能暴起伤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丰丰、孙闻发自华盛顿、布鲁塞尔本·拉丹之死是反恐战争的“决定性时刻”。但与此同时,“基地”组织并未因本·拉丹死去而消亡,相反,美国因此面临的恐怖威胁呈现上升趋势。

  喝完庆功香槟,新的潘多拉魔盒就已经摆在了西方政府及其情报机构的面前:谁是拉丹的接班人?“基地”组织又将走向何方?

  谁是拉丹接班人?

  “基地”组织二号人物、59岁的埃及外科医生扎瓦希里浮出水面。

  被形容是“基地”主管组织事务最高领导人的扎瓦希里,也是拉丹最亲密的顾问。他们可谓一对“患难兄弟”。两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相识,当时都在巴基斯坦白沙瓦,支持在阿富汗对抗前苏联的穆斯林游击队。1993年,扎瓦希里成立了一个恐怖组织,5年后该组织与拉丹领导的“基地”合并。

  在“基地”组织中,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扎瓦希里丝毫不过分。如果将拉丹比喻为“基地”组织的“精神领袖”,那么扎瓦希里就是“宰相”。作为“基地”的首席战略家,扎瓦希里也是绝大多数恐怖袭击的最高策划者。

  1998年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大使馆爆炸案、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的主谋,都直指扎瓦希里。曾有反恐专家提醒,这个被称作“拉丹大脑”的二号人物才是对美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

  自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袭击以来,扎瓦希里发表了数十次谈话,并多次通过录音向西方国家发出警告。“我们制造不出与西方媲美的武器,但是我们能够破坏它们复杂的经济和工业系统,耗尽它们的力量……直到它们落荒而逃。”今年2月,扎瓦希里曾如是为“基地”成员们加油鼓劲儿。“圣战者必须发明新的方法、西方人意想不到的方法。”

  在“搜索国际恐怖组织研究所”(SITE)上月最新监控取得的情报中,他呼吁穆斯林对抗北约及在利比亚的美军。

  在美国那副猎杀恐怖头目的扑克牌中,扎瓦希里排在前列。美国政府曾为逮捕他开出了2500万美元的悬赏金额。扎瓦希里的身价,很可能会随着拉丹的死亡而急剧攀升。

  尽管扎瓦希里“继位”呼声很高,但由于他不具备拉丹那样的个人魅力,可能会遭遇“竞争上岗”。

  竞争者之一,是“基地”的主要神学家和在阿富汗地区的负责人阿布·叶海亚·利比。利比近年来在视频中的出现频率已超过扎瓦希里,他在视频中塑造出一种博学的形象,谈论各大国际问题。

  出生在利比亚的“基地”头目利比今年47岁,据传能说乌尔都语、普什图语和阿拉伯语。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撰文称他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本·拉丹”。中央情报局前分析师雅雷·布拉赫曼更是形容其“集战士、诗人、知识分子、指挥官于一身,是‘基地’组织内部非常有魅力的年轻一代……如果拉丹和二号人物扎瓦希里落网或者被击毙,利比将会是这个恐怖组织的新领袖。”

  除了是“接班人”外,利比还时常扮演“法官”角色,裁决“基地”内部争端。让美军恨得咬牙切齿的是,利比曾在阿富汗被美军抓获,但于2005年7月成功越狱。

  不管谁将出任“基地”新领袖,该组织仍将是美国反恐战争中长久的痛。

  美国下一步怎么走?

  美国官员曾说,不论“基地”组织怎么变,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政策不会变,在阿富汗的战略也不会因本·拉丹之死而变。

  白宫发言人卡尼3日在白宫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击败“基地”组织是奥巴马的阿富汗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打死本·拉丹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美国的阿富汗战略正在按计划实施,今年7月开始撤军的日期不会更改,但撤军进程仍将依照战场情况确定。

  在卡尼之前,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卡尔·艾肯伯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本·拉丹之死不代表反恐的终结,美国不会“丢下”阿富汗。

  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也立场坚定地声明,北约盟友和伙伴将继续努力,确保阿富汗“在和平和安全中发展”,不再成为极端势力的“避风港”。

  软硬兼施,是美军的一贯方针。除了表示将继续在阿富汗作战外,美方也开始利用这一机会“劝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日借本·拉丹之死,劝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抛弃“基地”组织,加入和平进程。“你们等不到我们离开,你们无法战胜我们,但你可以选择抛弃‘基地’,加入和平政治进程。”

  希拉里表示,美国向塔利班传递的信息与从前一样,但“眼下可能产生更大反应”。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当地时间2日也在喀布尔发表讲话,对本·拉丹之死表示欢迎,并呼吁阿富汗塔利班放下武器,与“基地”组织决裂。

  继续作战、积极劝降之外的第三条路是:加强国际合作。

  联合国安理会2日通过主席声明,对本·拉丹被击毙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全球反恐斗争中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并敦促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在反恐斗争中保持警惕,加强努力。

  安理会强调,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执法措施和情报工作是无法战胜恐怖主义的,只有通过实施可持续的综合战略,加上所有会员国、相关国际与地区组织以及民间社会积极参与和合作,才能遏制恐怖主义的传播,阻止、削弱、孤立和挫败恐怖主义威胁。一些与反恐战争有直接关联的组织和国家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在国际反应中,伊朗的观点比较特别。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2日说,既然本·拉丹已被打死,那么美国及其盟友的部队就没有任何必要继续留在阿富汗。

  伊朗认为,外国势力已无任何理由在该地区集结兵力反恐。伊朗希望本·拉丹之死能终结战争、流血以及无辜平民的伤亡,恢复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同一天,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布鲁杰迪对有关本·拉丹之死的报道表示怀疑。他说:“我们不知道有关报道有多少是真实的,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即美国一直在利用‘基地’组织和本·拉丹来干涉阿富汗事务。”

  反恐是终点还是中点?

  没有了本·拉丹的“基地”就像一只“受致命伤的老虎”,仍能暴起伤人。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警告,“基地”组织或其他恐怖组织可能会发起报复性袭击。

  与布伦南看法相同,即将接任国防部长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帕内塔也预测,“基地”组织仍十分危险,恐怖分子几乎肯定会企图发起报复性袭击,美方应保持警惕。

  几乎与打死本·拉丹的消息公布同步,纽约、洛杉矶等地的安保措施明显加强。

  在纽约,警方2日在时报广场、世贸遗址附近及大中央车站等重要公共场所加强警力,以防止出现新的恐怖袭击。公共交通也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地铁站里新张贴了警惕不明包裹的告示。纽约城市交通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说,为了保障纽约市的公共交通安全,他们已与纽约市、纽约州政府和联邦立法机构一起,制订了安保措施和紧急预案,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2日来到世贸遗址附近,向民众发布纽约市加强安保的最新措施。“虽然没有情报显示纽约市正在受到某个具体的威胁,但纽约市无疑是恐怖袭击的最大目标,本·拉丹的死讯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所以纽约警方在得知本?拉丹死讯后仍将反恐任务作为重中之重。”

  在洛杉矶,警方2日加强了洛杉矶国际机场等重要目标的安全防范,以应对可能的报复性恐怖袭击。警方同时呼吁民众提高警惕,举报任何可疑活动。

  貌似“群龙无首”的基地组织,正在酝酿着什么?美国方面普遍认为,如果说本·拉丹为“基地”组织内部带来统一,那扎瓦希里更可能带来的是分裂。

  在没有本·拉丹的时代,美国是否能够终结“越反越恐”的反恐怪圈?

  位于布鲁塞尔的智库欧洲政策中心主任约瑟夫·亚宁长期关注反恐问题。他认为,击毙本·拉丹是全球反恐行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但就扭转全球反恐态势而言意义不大。

  “本·拉丹早就做好了被打死的准备。自‘9·11’事件以来的10年中,本·拉丹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一是发展并进一步散播他的恐怖主义理论,二是建成遍布全球的恐怖组织网络。”

  谈到“基地”组织在过去10年中形成的新特性时,亚宁说,“9·11”事件后,在全球反恐高压下,“基地”组织变得更为分散,其分支机构遍布中亚、西亚、北非,甚至非洲腹地。

  “纵观‘9·11’以来‘基地’组织策动的恐怖袭击事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其运作过程中具有日益显著的非集权化倾向,其在各地分支机构的运作并不依赖其中央领导机构。”

  不难看出,“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游击化”运作方式决定了未来全球反恐行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指望通过对恐怖组织头目的“斩首”行动来扫清恐怖阴霾。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