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集团深陷丑闻 德班会议艰难“破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4日17:45  瞭望 微博

  新闻集团深陷丑闻  百年老报被迫停刊

  事件牵涉传媒职业操守、不正当的警媒关系以及复杂的政媒关系等诸多问题,因而难以平息

  文/杨芳

  观察背景:7月10日,传媒大亨默多克所属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因一系列窃听丑闻正式停刊。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是英国销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以刊登名人消息为办报特色,停刊之前其周发行量约为280万份。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3日报道,英国伦敦警方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世界新闻报》窃听受害人可能高达5800人,包括名人、政治家、体育明星等。

  百年小报《世界新闻报》的关张,可谓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经营数十年的一个拐点,而并非其走出危机的一个句点,由此掀开了“窃听门”丑闻愈演愈烈的序幕。“窃听门”事件牵涉传媒职业操守、不正当的警媒关系以及复杂的政媒关系等诸多问题,因而难以平息。默多克传媒帝国数十年来对英国政治的影响力遭遇逆转,英国政媒关系进入调整期。

  英国传媒的“狗仔队”文化由来已久,且几酿悲剧,在“戴妃之死”等诸多事件中均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可以说,默多克2011年在英国遭遇滑铁卢,直接原因是其不健康的传媒文化与做法自酿苦果。

  《世界新闻报》1968年被默多克收购后,主要卖点为爆料名人隐私。早在2006年底就陆续爆出窃听丑闻,但多涉及王室、政要及社会名流,此次则波及到普通民众,且牵涉刑事案件,性质生变,诱发“窃听门”全面爆发。

  窃听丑闻在英国不断发酵,还有诸多深层次原因。

  媒体争夺与“丑闻政治”一直是英国党争的一个特色。默多克新闻集团曾支持工党三次大选获胜,后转而支持卡梅伦的保守党,既彰显其政治影响力,亦反映其立场摇摆不定。此次工党上下,从领袖米利班德、普通议员乃至支持工党的《卫报》等媒体均扮演了声讨默多克的“急先锋”。

  默多克在英国传媒市场过于坐大。其已控股英国近40%的报纸,旗下6张报纸日总发行量达2500万份,并拥有天空电视台等跨传媒的影响力。其多次试图让英国政府放松对媒体监管,并阻止政府出台损害旗下报纸和电视台利益的政策。“窃听门”事发后,率先对其攻击的虽是反对党工党,但迅速得到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的支持。这既是出于自保,也不无借机弱化其对英媒控制力、摆脱其政治影响力的考量。

  西方国家常以所谓的新闻自由与独立而自我标榜,而“窃听门”事件反映出的一个事实是,默多克在英国传媒市场的坐大,正是由于他深深地打通了英国政界高层。据称,卡梅伦自上任以来15个月间,曾先后会晤“国际新闻公司”人员多达26次;而媒体监管不力,媒体与政客过从甚密恰恰为危机爆发埋下了祸根。为挽救声望,卡梅伦政府已经释放出加强政、媒往来的监管措施的信号,委派独立法官就此案继续调查,并严格政府官员与媒体会晤的纪律。

  从年中至今,“窃听门”一直难以画上句点。11月,英国议会二度召开听证会,小默多克退出了新闻国际旗下的英报董事会。独立法官莱维森勋爵为首的独立调查也开始启动听证程序。同期,针对英国媒体伦理的公共调查业已正式启动。

  “窃听门”危机的一大直接后果,无疑是默多克媒体帝国在英国政治中的传统强势地位遭削弱。受影响的,将不仅是默多克帝国本身,随着事件引发的政、媒各界的反思及后续监管政策的出台,英国“政媒关系”将步入新的调整期。□(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

  德班会议艰难“破局”  《京都议定书》得延续

  气候大会恰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发达国家的真面孔

  文/陈向阳

  观察背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开幕。由于在此前年内已分别在曼谷、波恩、巴拿马举行的三次预备会议和谈判都进展不大,各方对会议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表示不乐观。经过努力,原定于12月9日闭幕的会议在经过加时后于12月11日清晨落幕。大会最终通过决议,决定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然而仅仅一天后,12月12日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又退出的国家。

  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经过各方激烈讨价还价,在延期两天之后终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又往前迈进了关键一步。

  大会成果主要有三:一是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从而避免了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之后出现空当;二是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成立了基金管理框架;三是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由其负责在2015年前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各缔约方应从2020年开始,根据该法律工具探讨如何减排温室气体。

  大会达成的协议是各方相互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两个根本诉求得到回应,即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减排,并应在2012年5月1日前提交各自的量化减排承诺;明确“绿色气候基金”为《公约》框架下金融机制的操作实体,成立基金董事会。另一方面,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则是照顾欧盟的主张。

  大会协议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二承诺期”缺乏实施细节,加之美国、日本、加拿大明确拒绝,致使制约发达国家的减排新安排大打折扣。“绿色气候基金”的经费来源也是个大问题,发达国家承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仍然是“空头支票”。

  德班气候大会也再次折射出全球治理与“集体行动”的困境,其根源在于国际体系的本质并未改变,国际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唯我独尊的超级大国,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分担与权力分享上难以协调一致。

  由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个新兴大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在谈判中相互团结,据理力争,当仁不让,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成为建立公正合理的“气候新秩序”的关键力量。

  作为“负责任与发展中的世界大国”,中国在大会中一方面坚持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与发达国家须在第二承诺期继续量化减排,中国的“气候外交”强调分清责任;另一方面也显示灵活与展现诚意,对2020年以后的全球减排新安排持开放立场,对谈判起到了建设性的引领作用。□(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2011 国际观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