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日首相府国际发言人:中国可借鉴日重建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4日17:41  南都周刊 微博

  专访日本首相府国际发言人四方敬之:“中国可借鉴日本重建模式”

  南都周刊:首先请您谈谈日本灾后重建的现状。

  四方敬之:灾难发生第三天时,确认灾民人数为48万人。今年一月中旬时,统计显示避难人数共计33万人,可以说大多数人仍在避难中。截至1月16日,住在避难所的人数为687人,大多数人都住进了临时安置房和租房。岩手和宫城的临时住房已经全部建设完毕,福岛方面也基本完成。

  这次的灾难是三种形式的混合,包括地震、海啸和福岛核电站事故。针对地震的预防,日本做得比较好,比如建筑的抗震性很强。此外,我们知道地震发生的时候会产生P波和S波,新干线探测到P波后就会自动停止运行,所以日本在预防地震方面卓有成效。

  不过这次海啸对灾区造成了极大破坏,包括行踪不明的人在内将近有两万人遇难。对于今后重建来说,如何预防海啸的破坏是一个重要课题,比如新城市在建设时应该要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作为政府来说,到底需要多少临时安置房也是一个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而且临时住房也是房子,它们应该建在灾区原址呢,还是建在地势高的地方?接下来的城市建设应该如何进行?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

  当然也有一些积极因素,比如新城市能够从零开始设计和建造,届时环保和集约理念将会导入城市的建设发展中。至今为止,日本的住宅以一栋一户模式为主,今后可能改为集体住宅型,比如一楼是停车场,居住房在二楼以上。

  此外,东北地区相对来说高龄者较多,所以需要用无障碍的理念来设计住房,建设一个易于居住的新城,到时灾区将会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导入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换言之,建设一个全新的环保城市。围绕这种理念出现了特区的构想,目前灾区也在申请建立特区,所以在迄今为止的制度下没有实现的事情,说不定可以借由这次机会实现。如果能够顺利进行,那么中国以后也可以借鉴日本东北灾区的城市建设模式了。

  南都周刊:目前核辐射情况如何,日本正在采取哪些措施?

  四方敬之:与其他地方相比,福岛在这个问题上比较严重。现在有些居民可以回到家中了。政府打算在今年三月末和四月初重新对核电站周边的区域进行评估,将核辐射超标的地方集中进行放射性除染作业,现在国家的安全基准是一年20毫西弗以下,政府会在这样的基准下尽可能降低实际的放射性物质数值。

  核污染对于民众来说会有很大风险,比如农产品和水产品中的放射残留物可能超标。为此,这些地方要采取相应措施,限制种植那些可能残留较高放射浓度的土地。此外,收获的时候还要进行安全检查,首先是预备检查,然后实际流入市场时再进行一次检查。所以,一共在三个阶段采取了预防措施。如果不这么做,包括日本人在内的消费者都会感到不安,地方必须为了消除消费者的不安心理而努力。

  南都周刊:现在重新审视福岛核事故,当时的情况真的比切尔诺贝利事故更糟糕吗?

  四方敬之:虽然很多人对比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切尔诺贝利事故有其特殊性。它发生于前苏联时期,当时的情况苏联几乎没有公开。

  我曾经和一个德国记者交谈过,他至今仍然记得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时的场景,主要是核电站事故发生时他们的不安程度等等。日本在福岛事故时较好地公开了情报,去年3月11日后,日本政府官员,比如枝野官房长官经常在深夜召开记者招待会。大灾难考验政府在危机发生时和各界沟通的能力,所以日本政府非常迅速地公开了情报。即便如此,我知道仍然有人认为信息公开得不够充分。

  其实在那样复杂的情况下,核电站内部的情况无法立即得知。很多情报其实是事后调查才得知,而事后知道的人认为政府隐瞒了情况,但是政府很难证明自己没有隐瞒情报。作为教训,我认为透明性、有责任进行说明和及时性这三点至关重要。发生危机的时候,政府要围绕上述三个要点而努力。现在已经有了网络等传播手段,所以即使想隐瞒什么也会很快被世界各国得知。因此发生事故的时候,政府应该在相关人士中迅速共享情报,然后共同商议对策。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样的,目前危机之下的沟通模式正在快速发生改变。

  南都周刊:您的意思是日本政府已经竭尽所能公开了已知的所有情报?

  四方敬之:是的。在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报告中,日本政府提到,我们使用了“SPEEDI”(紧急时迅速预测放射能影响的网络系统)这个模拟演算系统,对核电站事故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在核电站事故发生的时候,根据核电站现场释放出来的放射量、风向以及风速情况,将这些数据导入系统,然后计算出核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

  虽然政府使用了该系统,但是并没有立即公开结果。有些批判意见认为,日本政府应该更快公布计算结果,政府总结后也认为快些发表数据会更好些。实际上,当时还不知道福岛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量,因此最后的计算没有使用真实确证的数据,而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演算,那么这样得出的结果能够作为制定避难政策的依据吗?

  此外,加上风向的因素,当时不知道应该把警戒区域的距离设定为30公里、40公里,还是100公里。不过福岛当地的居民认为,即便如此也应该把演算的结果告知大众。对于需要避难的人来说,这个数值能否使用还是个问题,比如在1小时内风向发生改变的话,结果就又不一样了。就我个人而言,我主张公开演算结果,并且告示民众风向可能会改变的消息,实际上最终的判断还是得交由民众自己。

  南都周刊:今后民众对于核电站的态度会非常反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要怎么重新运转核电站?

  四方敬之:的确,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目前全日本54座核电站中只有两三座还在运转,7月份时甚至可能全部停止。事故发生后,政府特别重视核电站的压力测试,因为要百分百地确保安全,所以实施了比以往都要严格的检查。同时中央也必须要取得地方的理解,在这方面确实需要挨家挨户访问。

  目前,针对此后日本的能源战略问题的讨论正在进行。今年夏天,将会出台关于日本中长期能源战略规划。届时,核电站的发电比例将会下降,可再生能源的比率将比现在提高许多。日本人特别关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希望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预计日本的企业将会开发新技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此外还要推出节能家电等产品。这已经不仅仅涉及核电站,而是要重新审视能源整体战略。

  南都周刊:如果核电站的发电比例下降,会对日本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四方敬之:对日本经济来说,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工厂需要节电,这样一来工厂生产的效率会降低,而成本也会提高,因此市场有必要为工厂提供比较安定和廉价的电器。不过,相信日本能够应对因核电站而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当时也有人认为日本经济可能不行了,因为日本99%的石油都依赖海外进口。但日本汽车公司决定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结果在上世纪80年代时日本生产出世界上最省油的汽车,并在此后的全球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 南都周刊

更多关于 日本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