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枪支文化的历史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9日15:58  《环球》杂志 微博

  如果撇开枪支在历史过程中“天使”及“魔鬼”的角色转换,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还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纯文化工具,体现人的地位、修养,甚至某种精神追求。

  枪支文化的历史变迁

  杨荣进

  在十九世纪30年代反映法国大革命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中,那名左手持枪、右手高举旗帜的法国妇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画中的女人成为当时革命群众的象征,而她手里的枪则成为建立新政权必备工具的代名词。

  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前,有一尊名为“枪筒上卷”的雕塑,是一支枪筒被卷起来的左轮手枪——这是1988年卢森堡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

  同样是关于枪支的世界知名艺术品,枪支却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这也反映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枪支的文化意蕴也在发生着变化。

  昔日革命者的“天使”

  其实,早在十五世纪,西班牙人就研制出了火绳枪,其威力有限,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在军队中也只是有限推广。一旦遇到大雨或者雾天,点火用的火绳如果被打湿,枪支就会彻底“歇菜”。到十六世纪中期时,意大利人发明了燧发枪,用打火石代替火绳点火,枪支性能得到很大改善,但装填和击发程序依然复杂。

  不过,这种枪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很鲜明的例子便是美国的独立战争。1775年4月,北美人民虽然在莱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人的第一枪,但那时候的北美民兵跟英国正规军相比,实力还是非常弱小的。

  为了打赢独立战争,革命领袖乔治·华盛顿不得不建立一支由法国农民组成的雇佣军。同时,革命军极力鼓励大多持观望态度的民众站出来,拿起武器加入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去。于是,枪支和弹药被大量生产,并作为反抗压迫的图腾受到大力推广。而美国的枪支文化,也正是源于那场轰轰烈烈的战争。

  另一场独立革命——印度民族大起义——尽管最终没能像美国独立战争一样取得胜利,却也流传着一个关于枪的故事。

  1857年,在印度殖民地,英国东印度公司用牛油和猪油做润滑剂涂在来福枪的子弹上。当时,在装子弹前,印度雇佣士兵们需要用嘴咬开子弹的弹壳,而涂过牛油和猪油的子弹严重伤害了广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士兵的感情,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索。当然,他们起义的武器正是他们手中的枪。

  从“天使”到“魔鬼”

  在十九世纪世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枪支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冶金学、化学、弹道学的进步而更新换代。1860年左右,美国人发明了连发枪;十九世纪后期,毛瑟枪出现;一战期间,机枪出现……

  在战争的推动下,枪支制造技术日新月异,枪支的推广也遍布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中被生产出来的枪支已经难以统计,战争结束后,其中的很大部分流落民间,甚至到了非法组织手中,为日后的暴力犯罪留下无穷隐患。枪支由革命者的武器转变为杀人不眨眼的魔鬼,一股股反对枪支的潮流也开始涌动起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是枪支的典型受害者和坚定反对者。他的著作《别了,武器》正是他一生曲折命运的写照,其中处处夹杂着枪支的影子。他的父亲是饮弹自尽,他自己在一战中受伤,曾从身上取出几百片榴弹炮弹片。这些伤害给他日后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痛苦,他曾长期失眠,入睡后被噩梦折磨,一旦旧伤复发,更是痛不欲生。

  海明威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呼吁人们远离武器。但令人痛惜的是,1957年,他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借助武器离开这个世界是他告别武器的最佳方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世界上杀人最多的武器——AK-47的设计者,俄罗斯人卡拉什尼科夫就开始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们放下手中的枪支。在AK-47诞生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他说:“如果我发明的武器被用于民族解放和保家卫国中,我不会有任何担忧。但当我看到爱好和平的人被这些武器伤害时,我感到十分悲痛和不安。”

  像海明威和卡拉什尼科夫一样,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是反对持枪的,这与十九世纪人们对枪支的态度形成了巨大反差,也反映出现代人类文明的进步:崇尚和平友好,反对极端暴力。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世界上枪支文化最流行的美国,尽管近年来各类枪击案数不胜数,舆论也一直在呼吁禁枪,但枪支一直都是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美国影片《战争之王》所表达的含义那样:政府就是个巨大的军火商,你又如何能禁枪?

  从贵族游戏到竞技运动

  如果撇开枪支在历史过程中“天使”及“魔鬼”的角色转换,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还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纯文化工具,体现人的地位、修养,甚至某种精神追求。

  从十六世纪中期开始,利用火绳枪狩猎被视为欧洲皇家贵族运动。由于当时火枪只有贵族和部分军队才能拥有,一些装饰精美的短枪被作为奢侈品收藏,这种枪支收藏活动甚至一直延续至今。火枪手被认为是非常值得骄傲的职业。

  到了十七世纪,火枪手们逐渐抢占了昔日身穿铁甲的骑士们的风头。如同当时流行的欧洲骑士精神一般,火枪手赢得决斗的胜利是一种荣耀,而持枪骑马闯荡世界则是一种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事情,如同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名著《三个火枪手》所描述的那样。

  这种火枪特色的欧洲骑士精神甚至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一个颇为典型的故事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为了妻子决斗身亡。

  美国的“恋枪情结”与欧洲的骑士精神颇有点类似。只不过,美国人的枪支精神更加草根,甚至悲凉,不像欧洲充满贵族气息。

  大约在十九世纪20年代,欧洲贵族的狩猎习惯开始传往美国。一些买得起昂贵来福枪的美国佬模仿英国的贵族派头,开始利用枪支来划分社会地位。他们习惯于像英国绅士那样用充满感情的口吻谈论枪支,似乎家里不收藏一支镀金的来福枪,都不好意思出门。

  在美国西部开发过程中,枪支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美国枪支文化的形成。先驱者们使用枪支与野兽、沿途的强盗做斗争以及驱赶印第安人。久而久之,枪支成为西部牛仔们的必需装备。硕大的牛仔帽、粗糙的牛仔裤和别在腰间的转轮手枪,成为西部牛仔的象征而出现在后世无数影视作品中。

  到十九世纪中期时,携带枪支已经成为男子汉的重要标志,这在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已经成为共识。如果长辈送给晚辈一支枪,这似乎被当作一种隆重的成人礼。

  到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北双方政府再也不必像独立战争时期那样为军火发愁。因为,人们只需要回家从抽屉里拿出枪来就可以投入战斗了。

  南北战争的惨烈似乎隐喻着美国的枪支文化最终会走上玩火自焚的不归路。战争结束后,林肯总统遭枪击遇刺,似乎成为这一隐喻的注脚。

  如今,美国人虽然仍把持枪视为西部精神的再现,但是,已经没有人愿意把枪如同BP机那样别在腰间“得瑟”了。如果还有人如此,那么他不是狂热的枪支爱好者,就是潜在的枪案凶犯,再不然就是警察了。

  而曾经被誉为贵族行为的狩猎运动也被发展为今日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射击,获得了新的时代含义。

  来源:2012年8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分享到:

 
  • 新闻刘志军帮丁书苗动机揭秘:铺路个人仕途
  • 体育奥运-乒乓球男团中国3-0韩国卫冕
  • 娱乐组图:李小璐大肚低胸裙 美乳白皙暴涨
  • 财经7月CPI同比涨1.8%创两年半来新低
  • 科技苹果上游产业链显示iPhone 5生产未放量
  • 博客台风海葵吹倒树(图) 奥运冠军谁最值钱
  • 读书哪届最乱:盘点奥运会上的尴尬事(组图)
  • 教育90后北大门前踩高跷抗议高考户籍歧视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方便面桶荧光物超标? 隐形眼镜伤角膜吗
  • 女性维密天使“被整容” 时尚圈怪婆婆盘点
  • 尚品好酒店:信星级还是挑品牌 拍场顶级假酒
  • 星座测试你能打败情敌吗 12星座36种未来
  • 收藏田黄身价十年涨十倍 325年野山参拍天价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更多关于 枪击 枪支 私枪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