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访华曾抢过耙子耙麦粒:我也是农民  

2014年01月20日11:05  环球杂志

  兵行险棋,一战成名

  而后,在不断的战斗锤炼中,沙龙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的西奈作战,使得沙龙一战成名。

  1956年10月29日,英、法、以三国以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为由,发动了蓄谋已久的苏伊士运河战争。

  战争爆发伊始,以色列的将军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了米特拉山口上。

  如果把西奈半岛比作一个人的话,米特拉山口就是他的心脏。只有夺取它,才能打开通向苏伊士运河的道路。

  作战计划在总参谋部紧张地制定……

  202空降旅被选为深入敌后的作战单位,此时的沙龙以上校军衔任职202旅旅长。

  一个宁静的清晨,米特拉山口上空突然出现了数个彩色降落伞。这是以色列唯一的伞兵旅——202部队——在旅长沙龙的命令下突袭米特拉山口。

  米特拉山被一层淡淡的晨雾笼罩着,不见一个人影。

  伞兵旅摆开战斗队形,不声不响地向米特拉山口移动。突然间,枪声大作。以色列士兵呼啦啦倒下了一大片。饱有战斗经验的沙龙立刻就明白过来:埃及人埋伏了重兵。

  沙龙随即命令强攻,但埃军的火力太猛,伞兵们损失惨重。当有人提议撤退时,沙龙勃然大怒,亲自率队冲锋。经过一番苦战,以军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终于占领了米特拉山口。

  但沙龙并不停留,继续向西挺进。他成为了第一个到达苏伊士运河的以色列人。

  夺取山口后,西奈中部和南部埃军陷入了以军的合围之中,战场态势一下子明朗了起来。以军主力分四路杀进西奈半岛,自东向西席卷而来。陷入重围的埃及官兵,整连整营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但战斗并未结束,202旅再度出击。他们再以一个营的兵力空投伞降至西奈半岛西南端、红海岸边的埃·图尔空军基地。旅的其余主力部队则从陆地进军,连克埃军几个防御要地后,与先头空降部队会合。随后202旅挥师沿红海海岸再向东南,攻克了西奈半岛最南端的沙姆沙伊赫,于11月3日与从东面赶来的第10步兵旅形成了对半岛南部残余埃军的钳形合围。著名的西奈战役以以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至此,以沙龙和202伞兵旅为主要角色的一场经典的、多兵种合成的运动战落下了帷幕。

  由于出击山口的行动没有事先得到以军总参谋部的批准,而且付出的代价也较大,沙龙在战后备受非议,本·古里安和达扬为有个交代,不得不忍痛割爱,罢免了沙龙的旅长职务。

  尽管如此,这场战役仍被世界各国军事专家视为经典战例,并被写进了全世界的军事教材。世界战争史中,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沙龙。

  闪电行动,造就战神

  1967年的这一年,中东波诡云谲。阿拉伯世界空前团结构成了对以色列的威胁,埃及总统纳赛尔封锁了以色列北部的的重要港口,这让国土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的以色列毫无退路。

  一场先发制人的战役在以色列国防部内秘密谋划着。

  6月2日,在听取了沙龙等军官的意见后,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拟订了新的作战计划,他认为应该尽快且毫不迟疑地发动一场军事进攻。

  为了让埃及人放松戒备,达扬制造了种种假象迷惑对方:让预备役部队解散、给士兵放短假、散布以色列军人度假的照片……

  6月5日凌晨,以色列战斗机开始发动突袭,庞大的战斗机群保持着无线电静默,在巧妙地躲过埃及空军的雷达后,直扑丹罗地区。重磅炸弹从空中密集降落,仅三个小时,被以军视为最大威胁的300多架埃军作战飞机便丧失了战斗力。

  以色列闪电空袭半小时后,沙龙收到了“纳赫肖,行动!祝你顺利!”的密语命令。

  “纳赫肖”是传说中古犹太部落领袖,是犹太人离开埃及时第一个进入红海水域的人,在以色列人眼中,纳赫肖是骁勇善战的英雄。

  这句话是向地面军队发出的行动密令。

  沙龙的部队担任着攻克阿吉拉赫的艰巨任务,而这也正是沙龙盼望已久的事情。

  6月5日晚,“打开聚光灯!”沙龙一声令下,瞬间被黑夜笼罩的战场变为白昼,阿拉伯士兵们被灯光刺得睁不开眼。以色列军队发起猛攻。

  在撕破对方两道防线后,沙龙的部队成功与另外两支部队会合,最终三支部队联合起来发动进攻。阿拉伯士兵顽强抵抗,以色列士兵不断倒下,以军坦克进行了三次冲锋才攻入埃军阵地,终于攻克了阿吉拉赫。

  当曙光再次出现在地平线时,埃及军队的1个步兵旅、6个炮兵连、160多辆坦克已经灰飞烟灭。而在这场战斗中,沙龙部队仅战死40人、负伤120人,损失了19辆坦克。

  据说,一位被俘虏的埃及军官向沙龙质问:“为什么不按战争规则堂堂正正地发动进攻?”沙龙哈哈大笑:“这就是沙龙的战争规则。”这一次,沙龙用卓越战绩为自己赢得了“战神”美誉。

  血洗贝鲁特,千夫所指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结束后,沙龙转入政坛。

  1982年的春天,在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街头,一辆半新的“沃尔沃”小轿车缓缓停下,精瘦干练的随从打开车门,一位肥胖高大的中年人从车上下来,带着随从爬上附近的一栋大楼。

  随从开始紧张,要求中年人只能呆10分钟,“不,20分钟。”中年人坚决要求。“部长阁下,这是在贝鲁特。”中年人淡然一笑:“我是沙龙”。

  昔日的战神怀揣冒险精神潜到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位外交官曾说过:“在贝鲁特,每一个窗口后面都可能藏匿着一个杀手。”这里还随处可见巴解组织人员,倘若他们知道站在楼顶的是以色列国防部长,那么子弹会像雨点一样射过来。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没有国家,他们聚集在黎巴嫩境内。

  一场进攻黎巴嫩,消灭巴解组织的计划在谋划着,而幕后的导演就是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

  1982年6月3日,一群巴解刺客暗杀以色列驻英国大使未遂,沙龙请求内阁批准“加利利和平行动”,出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拉开序幕。

  以色列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以军在沙龙的指挥下,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

  自恃强大的空军和地面装甲兵力量,沙龙甚至憧憬着“96个小时打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从6月6日以军开进南黎巴嫩算起,在最初的96小时里,以军如同钟表上的指针,按计划准时推进。

  6月9日,以色列空军在贝卡谷地成功摧毁叙利亚空军75%的战机,并打掉叙军两年前部署的所有“萨姆”地对空导弹,掌握了对黎巴嫩全境的制空权,使得以军地面部队更加有恃无恐地向贝鲁特疾进,而那里正是巴解武装总部所在地。

  设在贝鲁特的巴解组织总部、电台、通讯人员和守卫士兵被以军切断了退路。巴解组织向有关国家紧急求援,但各方反应冷淡。巴解组织执委会达成协议,同意撤出贝鲁特。

  从8月21日到9月1日,巴解组织总部及其武装力量一万两千多人,在美、法、意派遣的多国部队的监督下,先后从贝鲁特西区撤出,前往突尼斯。其后,以军却拒绝撤出黎巴嫩,同时拒绝解除对难民营的包围。

  但以军的进攻,也遭遇了巴解组织和真主党游击队的强烈抵抗。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军队付出了伤亡2000余人的沉重代价,此外还损失坦克140辆,武装车辆135辆,飞机十余架。

  杀红了眼的沙龙开始犯下致命错误。9月15日,以色列军队开进西贝鲁特,包围了西南部的夏蒂拉和萨布拉的两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沙龙的授意下,一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开始。基督教民兵武装闯入巴勒斯坦难民营,对手无寸铁的难民展开屠杀,至少有数百人死亡,巴勒斯坦方面则指控被屠杀的超过1万人。

  1983年,在国际舆论压力下,沙龙被迫辞职,昔日的战神光辉在血腥屠杀中褪色。此后,他再没有直接指挥过军队。蛰伏多年后的2001年,他出任以色列总理,又一次改变了中东格局,但是这次,命运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

  沙龙的中国故事

  在前往中以示范农场的途中,沙龙不顾中国警卫劝阻,几次命令停车,只为看看在公路上晒麦子的中国农民。他吃力地弯腰抚弄沥青路上的麦粒,还抢过农民的耙子耙麦粒,并让翻译告诉一旁的中国农民,“我也是农民。”

  《环球》杂志记者/赵国贺

  1997年,沙龙曾以国家基础设施部长的身份访华。在其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那是唯一由媒体公开报道的访华经历。如今,外界已经很难查证当时沙龙和中国官员达成了哪些具体协议。

  但沙龙本人对那一次访华的记忆始终深刻。2003年,时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在离任前向沙龙辞行,后者还对他回忆了此前同中国的往来。“如果有机会再去中国,希望再看看中以示范农场和其他的科技合作项目。”沙龙说出这番话时颇为动情。

  中以示范农场建立于1993年,位于北京通州区。当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访华,同中方共同商定建立一座开展农业技术合作的示范农场。此后,每当以色列的高级官员访问中国,几乎都会选择到这里进行参观访问。

  这座农场是推广以色列农业技术的示范项目,农场中种有蔬菜、花卉、水果以及园艺品种的植物,种类繁多。所有的植物品种、设施都是以色列技术支援的。农场汇集了以色列农牧业的科技成果,其中樱桃西红柿、水果黄瓜、彩椒等新品种蔬菜以及以色列玫瑰等,都是由该农场首先引进,然后在市场上得以推广。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滴灌技术,也是由该农场引进的。

  不过,这一农场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中以双方有合作期限,一共11年时间。农场大概是在2002年或2003年关闭的。”曾担任农场场长的朱洪峰说。

  1997年沙龙访华时,也选择到这里考察建设情况。在前往农场的途中,沙龙不顾中国警卫劝阻,几次命令停车,只为看看在公路上晒麦子的中国农民。由于肚子太大,他在警卫的帮助下吃力地弯腰抚弄沥青路上的麦粒,还抢过农民的耙子耙麦粒,并让翻译告诉一旁的中国农民,“我也是农民。”

  1997年访问中国之后,沙龙曾多次表达出希望再度访问的愿望,但遗憾的是最终与机会擦肩而过。

  2000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到访以色列。当时,沙龙以利库德集团主席的身份同江泽民晤面,双方都表达了加强往来的意愿。应该说,这一次会晤为之后的访问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2004年末,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访问以色列。在同沙龙的会晤中,唐家璇代表中国领导人正式邀请沙龙访华。沙龙在记者会上的表态明确地透露出他的对华态度:“第一次甚至第二次拒绝都是惯常的外交举动,但我当场就接受了访华邀请。”同时,他还邀请胡锦涛和温家宝访问以色列。

  然而,沙龙此后将精力专注于中东和谈,2005年他单方面下令以军撤出加沙地带,访华计划始终没能成行。2006年,沙龙中风陷入昏迷,访华因而更无从谈起。

  尽管在国际上名声不佳,但在对华关系上,沙龙一直持相当积极的态度。2005年,时任中国外长李肇星访问以色列,沙龙对其坦言以色列对同中国的友谊高度重视。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说,沙龙曾对他“私语”,称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印象颇深。沙龙还不忘提及以色列掀起的“中国热”——在以色列多所大学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去中国旅游的人数也持增长态势。沙龙认为,这些都将是中以加强往来合作的基础。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编辑:SN086)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代表呼吁公务员加薪:企业增长非常大
  • 体育NBA-杨29分湖人连胜 英超切尔西3-1曼联
  • 娱乐郎朗再登春晚 李敏镐庾澄庆黄渤等献唱
  • 财经2013年GDP超56.9万亿元增速为7.7%
  • 科技传运营商杀入基金电商推类余额宝产品
  • 博客谁在妖魔化当代日本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国大妈海外寻子:妈不逼你结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