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5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乌鲁木齐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向国家主席习近平致慰问电,对中方表示深切慰问,并坚决谴责这种血腥的犯罪行为。普京强调,他真诚希望继续加强俄中在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方面的合作。
近年来,虽然俄政府加大打击力度,但暴恐事件仍时有发生。据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近日透露,俄联邦安全局2014年第一季度成功防范恐怖袭击19起,缴获了自制爆炸装置79个、炸药250多公斤、500多支武器。普京今年4月7日在俄联邦安全局局务会议上承认,“俄反恐形势仍很复杂,地下恐怖组织尽管遭受很大损失,但仍然有能力针对平民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他还说:“极端激进主义团伙不但企图在北高加索加强活动,还企图向其它地区渗透,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和俄中部。他们在竭力挑起民族间和宗教间的冲突,利用最现代化通讯技术在年青人中间大肆做宣传。”
实际上,无论是从反恐决心还是从反恐经验,无论是从反恐力度还是从反恐手段来讲,俄罗斯都以强硬著称。普京关于“如果在厕所里遇到恐怖分子,就把他溺死在马桶里。”、“我们知道,目前他们藏在下面,但这已成为司法机关的荣誉,将他们从下水道中挖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俄罗斯绝不会同恐怖分子谈判,任何一个有尊严的国家都不会这样做。”之类的话被广为流传。
对车臣恐怖分子放狠话、使狠招、下狠手,是普京反恐战略的一个主要特点,但俄反恐形势总给人一种“捷报频传与爆炸不断”相交织的印象。其实,俄罗斯也一直在“反恐”之中,俄南部近几年来从来没有平静过,恐怖爆炸平均发生率以周为单位还显得不那么精确。一位俄罗斯朋友曾对我说,“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必须要做好与恐怖主义长期共存的思想准备。这就是生活!我们别无选择。”
自1994年12月为阻止车臣匪帮的分裂活动而爆发第一次车臣战争以来,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第二任总统普京府先后两次主动出兵车臣,虽然对车臣非法武器给予了极大打击,但却未能彻底驱散车臣上空的恐怖主义幽灵。在两次车臣战争之后,车臣武装分子改变行动策略,采取游击战术,策划恐怖袭击,与俄强力部门展开了猫和老鼠的死亡游戏。
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正式取消了自1999年起在车臣地区实行的“反恐行动状态”,车臣境内随之进入常规状态。但这并未让车臣彻底无战事,也并没有让俄“天下太平”:2009年11月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涅瓦号”特快列车发生恐怖爆炸事件、2010年3月莫斯科“卢比扬卡”地铁站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2011年1月24日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恐怖爆炸、2013年12月29日伏尔加格勒火车站发生恐怖爆炸……
“铁拳”可以打击恐怖主义,但却无法根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为了在俄北高加索地区实现真正的稳定,除系列“剿匪行动”之外,俄政府还为该地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创造正常的环境,包括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建立新工厂、启动新的投资项目等。为此,俄于2010年1月正式把北高加索联邦区设为俄罗斯的第八个联邦区,包括了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等一些“多事之地”,并任命了俄总统驻北高加索联邦区全权代表兼联邦政府副总理。希望在不放弃“强力手段”的同时加大“经济手段”的力度,但这种反恐“新思路”也未能完全奏效。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反恐怖近20年了,恐怖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的反恐形势与国际整体反恐形势有着密切联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恐怖威胁有增无减。此外,美军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军事行动又造成了阿富汗问题的“外溢效应”,一些恐怖分子向临近地区四处逃窜,这从客观上让中亚及周边地区的反恐形势更加复杂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美欧国家的反恐双重标准也为俄恐怖主义组织打造了“生存空间”。就在去年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普京曾明确表示,俄罗斯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而且是第一批受害者,但“令我气愤的是,对于恐怖分子在我国领土上犯下残暴的、血腥的、恶劣的罪行,我们的西方伙伴、西方媒体却称他们为起义者”。普京说,西方国家向恐怖分子提供信息、财政和政治支持,“有时是直接支持,有时是间接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总是伴随着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普京强调,恐怖主义是共同威胁,应该采取具体行动,密切彼此合作。他强调,“如果美真正与俄联合努力,就不会允许发生这样的恐怖事件,不会造成这样的损失。”
俄罗斯著名的《权力》杂志曾就“俄罗斯到底能不能战胜恐怖主义?”就此采访了俄罗斯各界人士,得到的答案却不尽相同。车臣总统卡特罗夫说:“能!我任何时候对此都不怀疑!”乌里扬诺夫州的州长说:“在理论上能!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俄罗斯体育部副部长阿利斯多夫说:“从长远看,能!”弗拉季高加索一位名叫费奥凡的设计师说:“如果不能,那么生活将失去意义。”俄“巴斯基奥”公司总裁伊利娜说:“像所有社会问题一样,不可能彻底战胜。”俄罗斯杜马安全委员会副主席马格梅特说:“如果社会和政府能够团结一致,那么是可能的。”很明显,反恐不是一个国家单凭本国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要想世界真正太平,各国依然迫切需要更深入的合作和更真诚的支持。
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关健斌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