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想吞并“伪满洲国”?
1931年(日本昭和6年),满洲事变(9·18事变)爆发。如果要去探寻日中战争爆发,最后扩大至太平洋战争的源头的话,那就必须追及日本陆军以挑战国际秩序、占领满洲为企图的满洲事变。
日本在满洲设立据点的契机是其在日俄战争(1904~1905)中的胜利。日本在获得原俄国租借地辽东半岛关东州、长春—旅顺之间的南满洲铁路(满铁)权益后,为加强警备,派军队驻扎。日本陆军派遣军队之初,有如下想法——扩大权益、可能的话将满洲据为己有。
这里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明治时期的情况。在1906年(日本明治39年)召开的“有关满洲问题的讨论会议”上,原日本陆军参谋总长儿玉源太郎提出:“将满洲主权归于一人之手,重新建立领导机构,如何?”主持会议的元老伊藤博文反驳:“满洲绝不是我国领土。原本就是大清国的领土,”以此对儿玉源太郎进行告诫。
然而,儿玉源太郎的这一发言的意义并不能轻看。陆军统治满洲的想法一直在逐渐膨胀并得以延续,进入昭和时代后便开始将其付诸行动。
那么,为什么日本陆军想得到满洲呢?
昭和史研究专家高桥正卫在《昭和军阀》中这样写道:“日俄战争是日本陆军崛起的基础,在满洲的土地上,日军将兵浴血奋战才取得胜利。因此,日本军人会觉得满洲和日本是一体的,有一种一体感(下文中的日满一体论)。”
这种统治满洲的想法,被称为“满蒙问题”,是“坚决贯彻、绝不动摇的日本陆军最高基本政策”。
三大压力让日本图谋侵华?
另一方面,关于当时日本当时面对的世界局势,也有必要进行分析。
一战正酣的1915年,日本为扩大在华权益,强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中国以此为国耻,宣扬民族主义,要求恢复主权和抵制日本的运动日益高涨。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的后继者蒋介石也在全国发动“北伐战争”,这给满蒙形成压力。
同时也不能无视的是俄国革命的成功。日本深切认识到为准备一场举国之战而获得铁、煤炭等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准备与“假想敌”苏联之间的战争,也必须尽快控制满洲。此外,共产主义的思想对于日本政治、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一战后,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提案设立了“国际联盟”,在东亚,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体制)也在逐步建立起来。特别是在九国条约中,各国约定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在以上背景下,当时的日本最终“不得不直面三个外部压力”(升味准之辅《昭和天皇和那个时代》山川出版社)。第一个压力是“日本受到英美等老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华盛顿体制的制约”;二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三是苏联和共产主义。
1923年颁布的“帝国国防方针”中,美国最终成为了日本海陆军共同的最大假想敌。次年,美国也通过了排日移民法案。
日本为何想除掉张作霖?
再将目光转回日本国内,在“昭和恐慌”的影响下,农村经济凋敝,佃农的劳动纠纷不断。马克思主义盛行,国家改造运动也蓬勃兴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控制满洲地区对于日本国防或经济的关键作用才得以凸显。
当时,中国国内军阀割据。日本决定扶持北方军阀张作霖以维持满蒙地区的权益。田中义一内阁为了阻止讨伐军阀的北伐及保护日本在华居民,分两次向山东出兵(1927年~1928年)。第一次出兵后,日本为讨论对华政策召开了“东方会议”。这里,我们对其进行分析。与会者有外务省的吉田茂奉天总领事、陆军的畑英太郎次官、南次郎参谋次长、阿部信行军务局长、武藤信义关东军司令官和松井石根参谋本部第二部长,海军的野村吉三郎军令部次长等人,但主导整个会议的只有外务政务次官森恪。森对这次会议进行了以下的总结:
“正如(主张与英美协调的)弊原(喜重郎)所说,满洲主权属于中国,但并不是仅属于中国。日本也有参与的权利……满洲是国防一线,因此应该由日本保护。”森在此次会议上,想要对国际联盟、不战条约、九国条约提出挑战。
驻守在满洲的关东军也响应东方会议,制定了“对满蒙政策相关意见”:
“建立统治满洲东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热河地区的亲日政权。其长官可以让军阀头子张作霖来担任。如果遭到拒绝,使用武力也要确立对满蒙的独立支配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张作霖被炸死事件(1928年6月4日)。事件前两个月,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给陆军大阪的后辈矶谷廉介写信说到:“像张作霖这样的一两个人即使暴尸荒野也毫无关系吧。这次一定要做。”这次事件就成为满洲事变的前奏。
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在父亲死后,表示加入国民政府,实行排日政策。在华日本人建立的“满洲青年同盟”对张学良的举动表现出强烈抗议,提出了“满蒙独立论”。在华日本人的行动,也成为此后促使日本动用武力的原因之一。
东方会议还有一个副产物——“田中奏折”。当时被刊登到中国的报纸上,促进了反日浪潮的高涨。这是田中义一首相向天皇上奏的针对满蒙问题的积极处理对策。在战后的远东军事审判上,成为印证日本侵略的证据。然而,这完全是伪造的。
(未完待续 新浪国际 刘瑜 译)
(以上为《读卖新闻》相关报道全文翻译,不代表新浪国际立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