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7月15日23:28 新京报

分享

  22点40分,这辆白色卡车的突然出现,让美丽的英国人漫步大道变成了一条死亡之路。

  卡车在人群中加速行驶,一路冲撞碾压。尖叫声、哭喊声、撞击声、枪声代替了节日欢呼、庆祝的声音。

  尼斯恐袭现场,一名遇难小女孩和她的玩具娃娃。

  文|新京报记者唐爱琳 杨静茹 程媛媛 王煜  实习生 宋佳 付子洋 蒋鹏峰  

  编辑 | 苏晓明

  几乎一致地,法国媒体都用“恐怖”(L’horreur)作为报纸的头版标题,配图是一辆布满弹孔和撞击痕迹的白色卡车。

  7月14日,法国国庆日的晚上,这辆25吨重的卡车,以Z字型路线疯狂压过英国人漫步大道。

  英国人漫步大道是法国南部城市尼斯最著名的道路,道路的一侧连接着沙滩。当晚,数以万计的游客和尼斯人聚集在沙滩边,观赏国庆日的烟花。

  22点40分,这辆白色卡车的突然出现,让美丽的大道变成了一条死亡之路。

  卡车在人群中加速行驶,一路冲撞碾压。尖叫声、哭喊声、撞击声、枪声代替了节日欢呼、庆祝的声音。

  这一晚,尼斯共有84人丧生,另有50人在生死间摇摆。

  “与死亡擦肩而过”

  中国游客唐璐坐在英国人大道上的一家米其林餐厅,正享用一顿正宗的法餐,窗外闪烁着烟花。

  她脚下的土地,位于地中海北岸,法兰西东南角。这座叫尼斯的小城,拥有安静的老城与碎石海滩。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尼斯城内都会有盛大的音乐会和烟花秀,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唐璐和丈夫傍晚才到尼斯,放下行李,直接去了英国人大道看阅兵巡演。唐璐向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介绍,这是非常“接地气”的阅兵表演,现场有气垫船、皮划艇、油罐车,一个穿白裙子的小女孩在阅兵队伍旁边跳舞。“让我感觉到了法国人民崇尚的浪漫和自由。”

  晚间22点烟花表演正式开始。三小时的法餐,唐璐的丈夫有些按耐不住了,唐璐答应吃完最后一道甜品就出去看烟花。

  22点40分,烟花已经落幕,最后的甜点才刚刚上来。

  突然,唐璐隔着窗户看到,街上的人群开始疯跑,空气中有淡淡的烟火味。“所有的人都疯了一样朝一个方向跑,跟美国灾难片一样。”

  留学生余熠是逃亡人群中的一个。几天前,她专程为这场烟花秀而来。她拍下烟花绽放的一刹那,还跟身边人开玩笑说,如果发朋友圈的话,要配上“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她觉得这样有点矫情,最终,她给这张照片配了一面三色旗。她看到,靠海一侧,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此时,她身后100米的位置,人群开始骚动,紧接着呈辐射状散开。余熠回头,人群惊叫着四散奔逃。

  现场一片混乱,警方疏散人群。

  许多游客不住地询问:“怎么了”(excuse me),但是没有人回答,所有人都在跑。

  在混乱的人群中,余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到枪声后,她以为自己遇上了枪击事件。

  唐璐隔着窗户目击了这一场大逃亡。她有些后怕,“我们真的是和死亡擦肩而过,就在一门之隔,如果不是法国菜上得巨慢,我们早就出去了。”

  “恐怖袭击、暴乱、逃命”

  逃亡的路上,游客用不同的语言呼喊,救护车一辆辆呼啸过去,场面混乱。

  来自中国深圳的郑晓(化名)原本想跑回酒店,途中一家披萨店老板招呼,她便躲了进去。

  郑晓向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回忆,刚进去时,披萨店只有不到10个人,很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连卫生间和储物间都挤满了人。

  唐璐看到有人想跑出餐厅逃命,不过餐厅工作人员把所有人叫住——“stay here”,人们只好待在餐厅。

  一会儿,越来越多的人跑了进来,身上带着血、衣冠不整、没有鞋。

  有人问,发生了什么?

  他们吓得只蹦出几个字:恐怖袭击、暴乱、逃命。

  “我有点心慌,感觉到心脏跳得很快”,唐璐说,她从几个不同的人口中得知了事件经过:在离他们一百米不到的地方,一辆卡车冲撞、碾压人群。

  事发时,《尼斯晨报》的记者Damien Allemand见证了全过程。他先是听到响声和人们的尖叫。“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人点燃了自己的烟火。” Damien说。

  几秒钟之后,Damien看到一辆巨大的白色卡车从他身前几米处驶过去,飞速地撞向人群最多的地方。

  一位目击者称,白色卡车开始开得很慢,车后有一辆摩托在追赶,摩托车主试图打开卡车司机的门,但是他摔了下去被卡车压过。这时卡车司机开始加速——目测有50千米/小时的速度,并以Z字型行进——为了撞到更多的在道路两侧奔逃的人们。大概15—20秒后,枪声响起。

  直升机抵达现场参与救援。

  Damien说,“我看到人们像被击中的保龄球瓶一样一片片倒下,那惨叫声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由于过于紧张,Damien僵在了原地,无法动弹。在他的身后,英国人漫步大道上躺着数十具尸体,“到处都是死亡”。

  卡车驶远后,人群开始给伤者送水,给那些没有希望存活的人盖上毛巾。Damien想去帮忙,想去做些什么,但他还是僵在原地,无法动弹。他也听不到枪击声,听不到警车和救护车的汽笛。

  “我只能听到人们的哭喊,这个夜晚太恐怖了。”

  一位目击者回忆,人们告诉他去问警察发生了什么,而警察只告诉他:快跑。约百人跳入海中逃生。

  为尼斯开门

  在人们四散奔逃时,社交媒体上再次出现了一场“#PorteOuverteNice”(法语:为尼斯开门)运动,公众在网上贴出住址,庇护那些尚未逃离危险的人。各处餐厅、旅店已成为治疗伤者的医院和暂时的避难所。

  这一场运动的发起是在去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时,那一次球场、剧院、街头枪声依次响起,153人丧生。发起人Sylvain Lapoix是巴黎当地的一名记者,他在twitter上说:“为需要的人打开大门,标记您的地理位置,加上#PorteOuverte,列出安全的地方吧。”

  事实上,法国目前的紧急状态是从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后开始的。刚刚举办过欧洲杯,法国在袭击开始前几个小时刚宣布要在7月底取消全国的紧急状态。而现在,这个期限又延长了三个月。

  在这一场“尼斯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中”,巴黎市长Anne Hidalgo代表全体巴黎人支持尼斯:“我们的城市是团结的。”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当晚的电视讲话中说:“我们无法否认这是一场恐怖袭击,我们将采取一切我们能做的去对抗恐怖主义。”

  从《查理周刊》总部发生枪击,到这一次恐怖袭击,一年半内,法国共遭遇了6次恐袭。尼斯恐袭后,尚没有组织为这次恐怖袭击负责,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一些拥护者在社交网络欢呼胜利。

  去年《查理周刊》的恐怖袭击、11月13日的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伊斯兰国均宣称对袭击负责。去年2月4日,“伊斯兰国”还公布了一段视频,扬言要对法国发起新的恐怖袭击。“杀死更多的法国人”。

  凶手驾驶该车疯狂冲撞人群,车窗上布满弹孔。

  回家

  卡车司机驾车在英国人大道上行驶了2公里后,被警方击毙。这辆用于袭击的白色卡车是租来的,警方在车上发现一些武器,包括无效的手榴弹和几支假枪。

  埃及人Nader Shafei曾与嫌疑人面对面,并看到对方掏枪。当Shafei看到卡车冲向人群,还撞到了多人时,他跑到车前,向司机招手并高喊“停车,车下有个小女孩”。

  “那时,我还觉得这只是一场事故。然后我看到他掏出一支洛洛克手枪,我意识到情况不对。”

  这时,警察开始朝他开枪,街上每个人都开始跑。警察对Shafei喊着让他躲开。

  据媒体报道,发动恐怖袭击的司机是一名31岁的突尼斯裔尼斯人,他的信息在尼斯警方早有备案,涉及的问题包括暴力和使用武器,但并不涉嫌与恐怖主义有关的事实。

  墨西哥墨西哥城,独立天使雕像和参议院大楼上投射出法国国旗的颜色,以悼念法国尼斯恐袭的遇难者。

  “我在中东习惯了这种场面,但是从未距现场如此之近。”Shafei告诉朋友:“我们现在不能为了逃避中东的恐怖袭击跑到欧洲了,中东发生的现在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

  当地人Pierre Roux从公寓目击了全过程。一开始,他以为这辆卡车只是失去了控制,但他很快发现,车灯没有打开,也没有鸣喇叭警示。“在行车路线上的人,几乎没有机会逃生。”

  周五上午,他走出公寓,在一个无人认领的尸体旁点了一个蜡烛。在他对着尸体祈祷的时候,警察正在实施戒严。

  警戒线外,许多人拿着行李准备赶赴机场。

  唐璐从昨晚回到宾馆,几乎一夜无眠,她开始抢去巴黎的火车票。下午两点,她和丈夫要离开尼斯,并买了回家的机票。

  郑晓虽然已在欧洲定居四年,也对法国治安早有心理准备,但仍觉得后怕。今天,她不打算出门了,晚上搭飞机离开这里前往布达佩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那体会到那种大规模的恐慌。”她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

  余熠逃亡到朋友家待了一夜,早上7点半,尼斯的街道已经恢复了平静,她拿出手机拍了一张街景。

  “挺好的地方,阳光沙滩。”余熠有些低落,她准备收拾行李,回到巴黎。

  END

  剥洋葱people

  (微信号:boyangcongpeople)

  记录真实可感的生命

责任编辑:孙爱林 SN146

相关阅读

咪蒙为什么忽然爱国?

相比《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所表达的观点,我更感兴趣的是,咪蒙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正如相比咪蒙“永远爱国”,我更感兴趣的是,她为什么忽然爱国。

有强烈的内心冲动,值得庆幸

庆幸我的内心冲动比较强烈,虽然并无太多后天因素。

两个“铁娘子” 各有各的好

因为半数选民选择了脱欧,英国首相卡梅伦不得不“赔偿”了自己首相职位。现在的焦点便是谁可以接替卡梅伦?

中美军舰都在南海静静等待

7月12日,北京时间下午五时左右,除非海牙发生重大恐怖事件,否则,国际仲裁法庭将如预料公布裁决。确定无疑的,中国必输。

  • 张北根:为何遭恐袭的总是法国?
  • 为何暴恐总是“盯着”法国?
  • 独立自主的陈独秀为何同意国共合作
  • 孙越:作家很难诚实因为诚实就要殉道
  • 《陆垚知马俐》:岁月知人心
  • 有一个不作的女朋友是怎么的结果
  • 金山小镇:小兴安岭深处的桃源乐土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