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私利互不相让致互殴事件频发

北京地铁今年因乘客打架影响运营事件已发生七起 10月13日11时50分,地铁2号线前门站上演“惊魂2分钟”,两名外埠乘客因口角,在站台扭打起来,一人滚落站台后,另一人也跳下站台继续追打。大约2分钟后,工作人员将两人带上站台,所幸没有出现人身伤亡,地铁运营没有受影响。10月8日下班高峰期,地铁13号线与5号线立水桥站换乘通道内,一位老人因拥挤与一位女子发生争吵,导致其猝死。

一周时间内,连发两起地铁打架事件。一位地铁工作人员坦言:“类似前门这样未影响正常运营的事件不计其数。客流量大的车站每个早高峰都得出现一两起乘客打架事件。”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5条地铁线路因为乘客打架而“受阻”至少7次。对屡屡出现的打架事件,除了道德的劝导,法律要不要跟上呢?[详细]

飞机上斗殴:中国旅客无知者无畏 “丢人丢到天上了!”网友的这一句感叹源于近期颇受公众关注的两名中国男子在瑞士航空一航班上大打出手导致航班返航事件。该事件发生不到一周,9月7日,四川航空一个从塞班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又出现旅客打架的场面。“机上打架”在网上引起热议,不少网友认为,在航班上打架,已不仅仅是“不文明”,还直接威胁到航空安全,这不仅反映出这些旅客素质不高,还说明其缺乏安全知识和法制意识。

专家认为,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一些旅客重权益而轻义务,旅客有权乘坐航班去往目的地,但也有义务和机上旅客共同维护机上安全,遵守乘机规则;二是一些旅客对航空基本常识、飞行知识了解甚少;三是一些旅客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并将受到法律的追究。[详细]

中国人急从何来?

无论是地铁乘客之间的厮打互殴,还是飞机乘客的拳脚相加,无不凸显的一点就是急躁,为了些许私利,失去了耐心,置公德于不顾,也无视了由此带来的法律的严惩,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如此急躁呢?

有人说了,不急不行,不抢吃亏啊。公交车来了,晚半步上车就得站着,只能用羡慕嫉妒的眼光看着那些“抢”到座位的人;商场传出商品打折促销的消息,一大早就挤满了人,营业时间一到,人潮蜂拥而入,瞬间就将诸般“实惠”一扫而空;为了孩子能上一个条件好点的幼儿园,家长们急了,天刚亮就起床去报名,本来以为来得挺早,没想到还有更急的——有人半夜就卷着铺盖带着干粮来了。不急,没便宜占,不抢,没你份儿,不少人正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才会事事急,时时急,你挤我抢乱作一团。

急生乱,乱生烦,挤作一团摩擦来。因为一点小事,男士没了风度,女士不顾形象,年纪大的失去了宽容,年龄小的忘记了尊重,动不动就在公共场合上演这样的对骂、血战,亲们,咱这是怎么了?

国人之所以变得这么急,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物质匮乏,供求严重失衡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人们才不得赶早不赶晚,跑快不跑慢,凡事都表现出急匆匆的样子。就是现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依然存在资源不足,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前,国人着急的毛病短期内难以改掉。

另外,公民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就像前面所说的,有些情况下完全没必要那么焦躁。公交车上互相谦让一些,莫失文明;开车慢一点,注意安全;按规矩排队不加塞儿,讲点礼貌。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也在于,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公共生活的秩序,国人如此急躁并引发各种恶性的后果,恐怕与制度滞后或者执法不严的长期纵容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法不责众的心态让很多人忽视了公德,无视了法律。[详细]

不守公德损害的终是自身利益

微博上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并美其名曰:“中国式过马路。”转发此段子的人不少,有网友还加上自己的感慨:嚯!这是过马路啊,还是过景阳冈啊?靠人多硬拦汽车,忒不文明!

感慨归感慨,仔细一想,还真让这段子说准了。平常我们过马路时,这样的过法确实不鲜见。有一两个身影老老实实等变灯,还被同伴责骂:快点儿,别傻等了!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下意识也就随大流走了,一抬头:哎,这不红灯吗?我怎么过来了?[详细]

类似于这样的交通陋习国人还有很多,摩托车不戴头盔、鸣喇叭、车辆故意遮挡号牌、在单行线逆行、等车不排队等等。

细细分析这些交通陋习的原因,不外乎是“图方便”:还是红灯,但道路上没有车辆经过,行人图方便跑着过斑马线;有头盔宁愿放在后备箱中,看到前方有交警,就拿出来戴上做个样子,等一过交警的视线便马上摘下来;一些小车在升平街上逆行,为逃避处罚故意用扑克牌遮住号牌,抢先一步上车找座……

这些看似占了小便宜背后,实际上损害的还是自身利益。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轻则造成道路的拥堵和混乱,重则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等公交车不排队,地铁里面打架,唯一能够带来的结果就是造成公共交通工具的无序并延误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宝贵时间。俗语有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能在某一次你是违反公德的得利者,但是在更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不守公德的受害者。如果每个人都因为私利而置公德于不顾,视法律如无物,那么最终的后果就是公共生活失序,而混乱损害的将是每个人的自身利益。

每个人其实都是弱者,在某个时空中有可能转换成某种程度的强者。如果强者对于弱者多几分体恤,我们的道德至少不会这样混乱。或许在不同群体的身体、言语互殴中,社会急需明晰道德边界,构建让彼此不再相互伤害的社会共识。

社会公德需要以身作则的传承及法治规范

梁启超曾言“道德之为物,由于天然者半,由于人事者亦半”。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传统文化特点和传承情况、法治程度、管理体制的透明程度和信息通畅程度、资源配置、社会公平、宗教观念、儿童教育理念,乃至福利与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等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达与否,绝非区区一个GDP数字所能决定,相反,它更多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软性”细节上。社会公德不是什么“崇高”和“忘我”的要求,而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需要详尽的法律和制度约束,大多数人都能够身体力行的事情。要求所有人都舍己为人,舍生取义,为……无私奉献,那恐怕会培养出一批伪君子或者对“诚信”二字漠然置之的人。社会公德的立足根本是“诚信”二字。

英国人最有名的公德可能首推排队,甚至可以说凡有英国人在的地方,就有排队的现象。这不是说英国人就从来没有插队的愿望。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往往不同时间和不同目的地的航班都在同一柜台办理登机手续,有时队伍会排得很长,也能见到有人推着大车小车的行李急匆匆地跑到前面说:对不起,我就要登机了,可否允许我先办手续,但他们的要求往往遭到回绝:“不可以,你应该排队。”

据说英国人排队和守规矩的习惯从幼年就开始受到训练。上个月,笔者一位朋友大女儿念的中学举办春季联欢活动,他带着上幼儿园的小儿子一起去玩,小儿子因为年幼个头小,两次不排队钻到大孩子前头玩儿童游乐项目,老师马上就过来告诫家长:你怎么不教孩子排队啊?英国许多学校都有悠久的校史,各校都有各校的规矩,其中不乏稀奇古怪的规定,但“不管是否理解,必须照办不误”。

英国著名学者洛克说:“习惯一旦形成,用不着记忆就能很容易很自然的发生作用。”而这种习惯,不用说,不是强迫一大群小学生写拾金不昧或扶老人过马路这种千篇一律的好人好事作文能够养成的。[详细]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呼唤公共精神

无论是飞机上争座椅调整空间,还是地铁争抢座位,当事人所争夺的这点私利,与公共利益比较起来,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当事人的丑态百出,实则暴露出一些人理性参与公共生活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还远没有养成。所谓公民意识,指的是公民在对待个人与国家、社会或他人的关系时应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强调的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担当与公德意识。在此基础上,一个公民若能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认同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并维护公共规范,他也就具备了公共精神。

养成公民意识,具备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对一个合格公民的要求。遗憾的是,一些人离这些起码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平素里不遵守公共秩序随意插队、随地吐痰等陋习,都是某些人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欠缺的表现。一个在家庭中、单位里能妥善处理与家人或同事关系的人,却不一定会在公共空间里体现出良好的公德,这便是公共精神缺失的表征。这种公共精神缺失的症状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乘客在空中互殴的现象引发人们的关注,只不过是这种丑剧上演在公共交通工具中,显得格外扎眼而已。

人人养成公民意识,人人具备公共精神,则每个人既能感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神圣,又能体察到公共道德的温馨;既能意识到个人利益的尊贵得以彰显,更可体验出维护公共利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为了享有这种温馨和幸福,每个人在参与公共生活时都需要有一点自律意识,需要为了公共利益而让渡部分个人权利。“丢人丢上天”的人所缺少的,正是这种涵养。[详细]

公德更像一面镜子,镜内镜外,或原形毕露,或德为人表。遵守社会公德,受益的终是自身利益。 转发到微博

往期回顾

更多>>

第153期:勿将公共资源当成赚钱工具

宁夏吴忠黄河大桥辅道桥免费通行后即封路,是为安全还是利益?

第152期:误闯红灯免罚应避免人情化执法

为避免权力寻租现象,交管部门理应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辅之以信息的公开透明,“误闯红灯免罚”的良善初衷才不会异化。

第151期:拿到诺奖之后该反思什么?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固然可喜,但在喜悦之后,我们需要思考,为何莫言及其作品成为了“非主流”,中国忽略了什么?

第150期:应清理门户的何止是太极

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防止糟粕假借科学之名兴风作浪。

第149期:滞后的法律遏制不了恐怖信息

针对民航的虚假恐怖信息频发原因有多种,航空安全有关法律滞后、对威胁航班犯罪处罚力度低无疑是很重要的一条。滞后的法律遏制不了恐怖信息。

调查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
还行,有一点道理
一般,没什么新意
很差,以后再也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