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节假日免费是亏还是少赚?

长假全国收费公路减收200亿 公司高喊亏不起 随着黄金周的结束,重大节假日免收通行费新政“蹒跚”谢幕。由于是初次施行,经验不足,这一便民利民、促消费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境:一方面因免费,节假日车流量激增,司机高喊“堵得要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免费,高速公路公司在节假日减少了收入,高喊“亏不起”。

业内人士的测算表明,路桥类上市公司在8天的假期中损失近15亿元的通行费收入。专家称,几大节假日期间,全国收费公路将减收近200亿元,新政降低了高速路上市公司偿还贷款能力,还对债权人和股权人造成投资风险。不过,路桥公司哭穷,“暴利”却创纪录。统计数据显示,路桥类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达到61.76%,历史上首次突破60%的大关。而投资者心目中传统的暴利行业——房地产和金融板块今年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分别只有38.72%、40.29%。[详细]

高速公路一年免费20天 路桥公司仅少赚1% 据公开报道,节假日免费对上市公司业绩确有影响,但不会对公司总业绩造成大的震荡。一年免费20天,路桥公司到底将亏多少?记者通过采访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以及查询企业财报等数据发现:目前,公路上市公司一类车(7座及以下轿车、小型客车,2吨及以下小货车)车流占比高的约为70%~80%,低的约占50%~60%。此外,小型客车收费大概为货车的1/3,各公司业绩将下降2%~8%,利润将下降1%~2%。[详细]

政府投入缺位催生“收费公路”

1978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9万公里,而到2010年底,中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1988年之前,中国还没有高速公路,而到2010年底,中国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达7.4万公里左右,仅次于美国;数据显示,美国和日本都花了超过40年的时间来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而中国只用了一半的时间。

促成这一飞跃式发展的正是收费公路政策。 198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有偿集资建设的公路(以下简称政府还贷公路),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或者依照公路法的规定受让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权的公路(以下简称经营性公路),经依法批准后,方可收取车辆通行费。

还贷公路的收费理由很明显,收费为了还清贷款;经营性公路则不仅要收回投资,还要有收益。

经常有人提到,美国的高速公路很少有收费的,这是因为公路建设90%的资金由美国联邦政府投入,这是公共基础设施,应当由政府投资建设。我国的情况是,无论是政府贷款建设然后把它卖掉,还是社会资本的介入,都要由地方出钱。社会资本进来了,凭什么不让它挣钱呢?它本身就是营利性的。

从高速公路建设的投入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种具有公共属性的产品,异化为市场的资源,也是因为政府在投入上缺位引起的。过去可以说没钱,现在财政资金应该够充足了。政府财政的投入上不发生转变,收费公路的乱象就不会消除。[详细]

公路偏离公共属性成“营利工具”

在我国,不管是政府收费还贷公路还是经营性公路,都偏离了公益属性,变成了获利工具,成了一些地方部门甚至地方政府的印钞机。

中国公路的公益属性变异,现在我们都说,是公路变成“私路”,发生的背景比较复杂。上世纪80年代,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时期,当时政府财政资金有限,修路大部分依赖于银行贷款、企业资本甚至外国资本,政府财政资金只占很少一部分。很多地方修建的高速公路,是由当地政府给企业开出优厚的条件才修建起来的。

在公路网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后遗症与异化的危险也日益明显:收费公路模式泛滥为地方政府盈利的手段,而中国人正在承担着世界上最高的交通与物流成本;交通领域的贪腐现象层出不穷,投资盈利模式引发的各方利益纠葛也越来越显现其阻碍交通发展的一面。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已经公然不顾公共责任,不惜挑战法律法规。[详细]

让公路回归公共属性

公路的公益属性,从几个途径可以明显看出来:第一,《公路法》和国务院发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都强调,公路是国家的公路事业;第二,在6月20日交通运输部、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五部委发的通知里明确讲到使“公路回归公益属性”;另外,《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三条也说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支持、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这里明确指出公路是事业,不是产业,是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应坚持非收费为主。

公路收费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还贷,但2008年国家审计署曾对18个省份收费公路进行审计,发现很多收费存在违规行为,也违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初衷,实质是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一部分责任转嫁给了社会和公众。

政府要干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事情,比如教育、交通等等,这些都是每个人生活、工作、发展经济都要用到的,这是最基本的公共属性的公共物品,这些物品必须是政府通过从纳税人处收税,通过地区的财政收入来完成的。我们的交通发展了,文明就进步了。从泥土路到沙石路,到柏油路,再到高速路,这些路的进步说明了我们的文明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政府的工作、提供的公共服务越来越到位。如果这些路都收费,那么这些路的公共属性就没有体现出来。

中国改革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这其中一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这能使国家更美好,老百姓生活更便利,更方便,经济发展更顺畅,因此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交通公路,我们不能把它变成一个暴利行业或者是赚钱的行业,这样会失去了公路的意义。中国公路改革最终会走到什么地步?一个根本性措施就是取消公路收费,这是我们政府的一个目标。我们政府的公共财政要干的就是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服务以及社会保障,因此财政收入里就包含着给老百姓提供便利的交通或生活条件。

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我们一定要归还公路的公共属性,这是最主要的。换句话说,我们建设公路、发展公路的目标就是让经济发展更顺畅,社会生活更顺畅,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更高。如果公路变成了盈利行业,那么让老百姓觉得更麻烦了,更反感了,那么公路的公共属性就没有了。[详细]

高速公路这样的公益设施,就像摆一桌酒席,政府不能只请客、不埋单,而让资本来替政府埋单。资本是要营利的,因此它要收费。要提升我国公路的公共属性,归根结底,只有加大公共投入。否则,公路变“私路”的这种错位,仍然很难纠正。 转发到微博

往期回顾

更多>>

第147期:黄河大桥超期收费神似诈骗

这种神似诈骗的超期收费应该给公众一个彻底的交代。

第146期:火车订票网难登,问题出在哪儿?

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一个技术问题迟迟解决不了?

第145期:交通惠民不能只靠节假日免费

无论午餐是否免费,厨子都应该把饭做好。

第144期:有一种礼品叫月饼

月饼因送礼经济异化为天价黄白之物,也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第143期:民政局无权拒绝零钱捐款

这么做就不怕寒了那一颗颗赤纯的心吗?官僚主义真得改改了。

调查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
还行,有一点道理
一般,没什么新意
很差,以后再也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