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题文字1

  自2011年春天国内最大规模以“活熊取胆”方式制药的归真堂企业二次谋求上市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反响,斥责愤慨四起,强烈要求阻止任何以残忍伤害动物而谋利的企业上市,坚决抵制“活熊取胆”行为,大声疾呼应该淘汰这种制药方式。归真堂一旦上市,其养殖规模将由目前的400头扩大到1200头,这意味着有更多的黑熊遭受摧残。那么,这样的企业究竟该不该上市,“活熊取胆”制药是否可取,孰是孰非,希望您通过本期呈现的特别专刊深入思考、做出评判。[新浪环保 微博]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你在药店的一些含有熊胆药物及保健品外包装的印刷图片上,可以看到一只只活灵活现、威武雄壮的黑熊,而当听过或看过动物保护组织人士、一些媒体记者暗访的报道及现场描述后,便会感受到这些熊胆药品在心头的沉重,其渗透着取胆熊一生怎样的血泪及磨难,真切体会到什么叫作惨不忍睹、令人发指。有人感叹,取胆熊成了世界上命最苦的动物。

更多>>

  “活熊取胆”最早由朝鲜发明,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在熊(一般是养殖的黑熊)活着的时候利用某种方式采集熊的胆汁。熊作为活生生的药物源不断地被抽取胆汁。将一个金属管永久地插入熊的胆囊,另一端露在熊的腹部外面,以长期多次抽取胆汁。

不支持flash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1,归真堂是否具有上市资格?

  从行业标准来看,归真堂上市有涉嫌违规之处:
  1、违反《IPO办法》第12条规定“发行人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卫生部明确规定不再批准以熊胆粉为原料的保健品。而2010年新版《中国药典》已不再新增濒危野生动物药材资源,并去除虎骨、犀角、熊胆等,合理引导如人工麝香、人工虎骨等替代品用于药材。
  2、违反《IPO办法》第14条“发行人不存在经营环境变化,影响盈利能力”。
  归真堂所在的养熊业,其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会对其持续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重大变化。理由如下:1)养熊业的外部监管环境已发生变化。近年来,有关部门颁布法规,限制熊胆使用;2)熊胆制品的市场经营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熊胆制品的安全隐患被医学专家证实,大量消费者将出于安全考量不再购买熊胆制品。
  3、违反《IPO办法》第26条“ 发行人3年内不存在损害公共利益行为。
  2010年记者发现,归真堂专卖店出售未获药品批号和保健品批号的熊胆茶。归真堂违反国家规定,在食品中擅自添加熊胆,擅自出售未获得保健品批号和药品批号的熊胆茶,侵害消费者健康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办法》第26条规定。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2,无管引流,黑熊真的不痛苦吗?

  归真堂官方网站称,活熊取胆相当于人类义务献血,不会给熊带来痛苦。
  2月16日,针对归真堂拟上市受阻一事,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取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完了之后,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觉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他说,目前中国黑熊养殖状况早已摆脱10年前“铁马甲、插管引流”等技术落后时期。“不规范养熊场都已被政府明令禁止,也同样被中医药及从业人士所反对。”
  无管引流熊胆汁虽为目前唯一合法的取胆方法,摒弃了之前铁马甲和插胆汁引管等粗暴方法,但“取胆熊”的痛苦并未因此减少,因为在其腹部和胆囊上开一个永久性的洞,让胆汁流出,并未改变对它们的伤害!
  亚洲动物基金的工作人员曾亲眼目睹,养熊场的工人在取熊胆时并未戴口罩和手套,随意拿起一个托盘走到熊笼前,伸出手指(或找根木棒),捅穿熊胆外的脂肪层和伤口,让胆汁沿着洞口流入盘中。
  有的网友斥问,“在身上刺一个伤口,每天都用导管戳开两次,这个过程很迅速、无痛苦,不影响健康。你相信吗?”

详细>>

3,熊胆在中医临床上的作用不可替代吗?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有关负责人曾强调:“熊胆作为中国独有的中医药宝藏,已入味123种中药,其独特的止痛消炎功效目前尚无其他药物可替代,且大量的患者需要依赖这些药物治疗。中国目前不会设定取消‘养熊取胆汁’的时间表。”

详细>>

  但国内许多中医药专家已表示,野生熊胆只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平肝明目三样,至少50多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能。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药膳会学术部部长刘正才教授就指出,“现在我们已经有多种草药替代品和合成药材,它们和熊胆汁的医药作用是一样的,因此现在的中药没有必要再使用熊胆了。”

详细>>

  我国的人工熊胆课题研究报告也显示,人工熊胆有效成分质量高可取代活熊取胆有的疗效更佳。

详细>>

  在国际上,日本早在1954年就通过人工合成出熊胆中最独特的熊去氧胆酸成分并大量生产,美国研究也发现合成胆酸无需从动物身上获取。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4,病熊的胆汁入药存在哪些风险? 更多>>

  由于“取胆熊”的伤口不能闭合,可能导致长期发炎,很多黑熊都成为病熊,从其体内抽取的胆汁往往被细菌、脓血、粪便、尿液、癌细胞以及可能残留的抗生素所污染……活熊取胆的药品面临安全隐患。
  对取胆黑熊肝脏及胆囊标本的病理学观察显示,100%的取胆黑熊患有不同程度的肝胆系统疾病。活体取胆生成的胆汁可能含有肝癌和炎性细胞,为了控制炎症,黑熊被施以大剂量的抗生素,而抗生素残留的胆汁很可能对患者造成健康伤害。熊胆汁中残留的抗生素入药很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熊胆里杂质成分越多越杂导致致命性过敏反应的机会则更多更大。由此,专家指出:“养熊场的黑熊百病缠身,从其身上提取的胆汁里有太多的脓和病菌,并不适合药用。”

5,为什么说养熊业代价小收益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说,一头养殖黑熊年取胆量可以使220头野外黑熊免遭杀害。黑熊养殖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这么做,既保护了黑熊的物种,又解决了熊胆的药源,使含熊胆的123种中成药原料上得以继续,形成了产业链。

详细>>

  对于养熊者来说,一头黑熊一年能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养熊等于装了一个“小型取款机”。虽然“活熊取胆”利润丰厚,但据亚洲动物基金估测,这一行业规模不大,一年也只有三十多吨产品。因此,淘汰养熊业代价很小,收益很大。而且熊胆制品的安全隐患被医学专家证实,大量消费者将出于安全考量不再购买熊胆制品。

详细>>

6,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如何界定?

  国际上“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把黑熊列入了最高级别的濒临灭绝的等级。
  我国早在1988年开始实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将黑熊、棕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中则要求“养熊取胆”做到卫生、无痛操作,这就是所谓的“无管取胆”。但仍有不少地方采取不人道的取胆方式,国外早已叫停这种残酷的取胆之道;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布法规,限制活熊取胆业的发展和熊胆的使用范围。例如卫生部明确规定不再批准以熊胆粉为原料的保健品。2010年新版《中国药典》也已不再新增濒危野生动物药材资源,并去除虎骨、犀角、熊胆等,合理引导如人工麝香、人工虎骨等替代品用于药材。

数据标题文字1

  近日来,“活熊取胆”的归真堂因出现在证监会公布的拟上市企业名单上,而招致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截止目前,60多家动物保护组织呼吁取缔活熊取胆;70多位名人上书反对归真堂上市;十名知名法学家集体呼吁,中国应当尽快着手制定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在各大网站民意调查中占受访人数90%以上的数以十万计的公众普遍支持淘汰养熊业、赞成全国人大立法禁止一切熊胆贸易……
  其中,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联名作家毕淑敏、TCL董事长李东生、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好利来公司总裁罗红、歌手韩红等70多位知名人士,及首都爱护动物协会和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两公益组织联合署名,致函证监会,反对归真堂上市的举动尤为引人关注。
  它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起第二轮更为广泛的联署签名活动,希望借此阻止归真堂上市,进而在即将到来的两会上呼吁尽早立法取缔备受诟病的活熊取胆业。

更多>>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在这个世界上,动物是人类永远的朋友,与它们和谐相处共生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活熊取胆”的方式在我国是唯一合法的方式,那么这个“法”现在就得亟待且必须修正!因为我们需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科学协调一切关系,对那些不适时宜、不符民意的规章制度进行“破冰”,绝不能历史倒退到原始文明的愚昧无知、野蛮血腥。无疑,以残忍伤害动物而谋利的企业上市是在拷问当今社会的生态伦理道德准绳,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能够结合民意,将这一问题在近期的“两会”上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决议。真心期望在不久的将来,那些身心囚禁在痛苦中的“去胆熊”能够得以解放,回归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