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来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这位官员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话本来也在理,只可惜在教育费用荣升为新三座大山之际,这样的话自然要被痛批。[详细] |
|
|
争锋: |
正方:年轻人应该脚踏实地 |
近年来,一些社会媒体在青少年成长问题上存在着种种误导现象。从片面宣传脱离劳动另辟蹊径的“一举成名”,到对“精英”阶层暴富和高消费的渲染,使不少青年误以为在现今时代,不再需要从踏实的劳动做起,美好的生活就会展现在眼前。[详细] |
|
反方:我不想成为“普通劳动者” |
从我自身的角度看,寒窗苦读15年,就是为了毕业时能找个好工作,过上富足的生活;从我父母的角度看,他们在农村做点小生意,起早摸黑供我读书10多年,每年上万费用,不也希望我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吗?都说付出总有回报,可付出后却只是个“普通劳动者”,这公平吗?[详细] |
|
话外音:中国大学:收费精英化,就业大众化? |
高等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大众化就业匹配大众化收费是最合理的,当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的普通劳动者,并不需要高额的培训投入。但是,如果大众化就业匹配上精英化的收费,那么吃亏的一定是普通劳动者———他们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巨大代价、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如果就业不妙,先前的投资收不回来,那些向上流动的梦想终于破灭。[详细] [评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