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供养不起“文件里的校车”

事实上,“黑校车”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以及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中。这些学校本来教育投入不足,供养不起“文件里的校车”;有些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出 于营利目的,没有意愿买正规的校车,所以三轮车、无证车、超载车成了孩子的校车梦魇。校车问题的本质,还是温总理多次提到的“教育欠账”问题。
  校车必须是一个国家最安全的汽车。政府应有所担当,让孩子坐最安全的校车,幸福、廉价、有尊严地上学,这是国家责任的体现。[详细]

学校买不起也用不起校车

教育投入的悭吝,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校车。在有些地区,孩子们连饭都吃不饱,别说是漂亮安全的校车了,这只是一个奢侈的梦。
   另外,由于教育资源实在匮乏,政府不想投入资源维持学校。于是,自2001年以来,我们在很多农村地区看到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运动,那些不能就近入学的孩子不得不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地去外乡上学。既然要跋涉,就需要校车,可学校既买不起也用不起更多的校车,于是,因陋就简的校车就出现了,于是,严重的超载就出现了,孩子们被像沙丁鱼一样,塞进那令人窒息的逼仄空间,生命安全命悬一线,随时都有可能被交付出去。[详细]

难以回避的出行成本

当前,大多数地方的校车都由民间力量承担,实行市场化运营。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出行成本无疑是学生家长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市场上,运行成本与安全系数有着必然的联系。一辆坐9个人的面包车与一辆坐64人的面包车,分别意味着什么,家长们应该都很清楚。他们之所以忍心把孩子塞进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校车里,一定有很多无奈。因为,便宜与安全不能两全,况且能选择的大概也只有这些很不正规的校车。
  所以,校车安全问题虽经屡次整顿,却没有根本改观,足以引发有关部门的深思。既然“锯箭疗伤”治标不治本,那就该换一种思路,由地方政府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把校车纳入公共服务。[详细]

能有校车,便足以感恩

乡镇生活的真实与悲情正在于,哪怕是最苦难与不堪的场景,也能够在困苦后,挤出那样灿烂的笑脸,来掩饰身后那些沉重而苦涩的生活。一个9人校车装载64人,却能够在孩子家长的眼前淡然驶过,只不过是这种生活的现实隐喻。当孩子们的上学半径日益增大,能有一辆挤上去的校车,也许便足以感恩。于是,与行于纸上的“校车国标”相差千里的各种农用、小面包校车,便能安然行驶在基层城市与乡镇的大街小巷,所有家庭未来的梦想与希望,却也都系于那辆超载的校车与不堪一击的车身。[详细]

公车那么多,校车为什么不买单?

每一起校车事故背后,都有学校对学生安全责任的失守,都有当地公权部门的长期不作为,这几乎成为一个定式。而中国的校车也可谓五花八门,农用三轮 车、小型面包车、中巴等安全保障较差的车辆几乎成为主流,而校车管理模式更是混乱不堪,有学校购买,政府租用,有家长合租等等。
  从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的校 车制度,给孩子们安全的依靠,却始终是一个空白。 惨剧发生后,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公车,却缺少安全可靠的校车?其实,校车才应是最名副其实的“公车”,理当由政府买单。[详细]

校车投入应纳入公共财政

完全可以相信,当下不论是在中国哪一个省市,由公共财政投入来保证校车安全,就财力而言没有任何问题,校车国标起草专家说过校车并不需要多么豪华,校车支出,从庞大的三公经费中抠出一点零头已经绰绰有余,关键在于意愿。应该看到,政府为校车的购买和养护买单,既是履行责任的表现,同时还不乏推动产业发展等 额外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孩子是所有中国人的未来,校车具有公益属性,没有哪个纳税人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省钱。面对悲剧的一再发生,是政府拿出决心的时候了。[详细]

偌大一个国家,花不起这点儿钱吗?

对不起!孩子,我们不仅没有用最严格的措施来保护最柔弱的你们,甚至连接近底线的起码保护都没有做到。都说,一个国家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态度,更是文明程度的标志,考验着社会良心。在18个幼小的生命面前,我们无地自容,无颜以对。 难道,一次次让无数家庭悲痛欲绝的事故,一个个幼儿生命的沉痛代价,还不能提起我们对校车问题的关注吗?偌大一个国家,花不起这点儿钱吗,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吗?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对不起,孩子![详细][对比:世界各国校车面面观]

从人的因素下手,健全相关制度

必须承认,我们愧对孩子们。因为我们没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交通工具。更必须承认,我们害了孩子们。因为无论是教育部门、教学机构还是老师、家长、 司机,都没有真正把孩子的安全放在心上。这所学校用如此野蛮的方式运载孩子,有关部门却不闻不问,而家长也习以为常,这都足以表明这一点。
   人祸猛于车祸。倘若不从人的因素下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相关措施,很难想象今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悲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