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周恩来侄女 | 罗瑞卿之子 | 徐向前女婿 | 彭德怀侄女 | 张云逸之子 | 陈赓之子 | 黄克诚之女 | 罗荣桓之子
  兹伯里在为他《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一书的中文版撰写序言时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72年前的那个秋天,当八万六千多名红军在夜色迷蒙中分批撤离江西瑞金时,没有人能说清楚,他们这次在月光下的悄然行军是要去向何方、哪里才是尽头。
  ……
  从2006年7月中旬到8月底,一群老人从福建长汀出发,完成了重走长征路的漫长征程。与众不同的是,这群老人是当年长征中叱咤风云的革命元勋——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的后代。这个特殊的群体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集合在一起,头顶烈日踏上父辈们昔日的征途。本报记者走近这个特殊群体的内心世界,希望为史诗般的长征、为那些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留下一份特别的记忆,借以纪念70年前的伟大创举,借以纪念那些英烈……[详细]
周恩来、邓颖超与周秉德(左一)三姐弟
周恩来:我没有权利不努力工作
口述人:周恩来侄女周秉德
  走在“长征”队伍中,年近七旬的周秉德不多声响。和人说话,也总是柔声慢语,笑容谦和。
  周秉德是周恩来三弟最大的女儿。自12岁住进中南海,她在周恩来身边
生活了十余年,周恩来无嗣,周秉德因此成为与周恩来关系最密切的晚辈。
  “伯父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讲过去的事,也包括长征。”但周秉德却清楚记得伯父的教诲,“很多人牺牲了,我活了下来,只是个幸存者。想到那些死难的烈士,我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工作,没有权利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详细>>
长征“护卫”罗瑞卿
口述人:罗瑞卿之子罗箭
  “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的队伍走到云南昆明,68岁的罗箭加入进来了。在红军
长征离开云南之前,他的父亲罗瑞卿是红军一军团保卫局长。
  在云南禄劝的一座宾馆里,罗箭翻开父亲的画册,向记者讲述大将罗瑞卿的浮沉人生。门外同行者欢声笑语歌声嘹亮,门内回首往事悠思绵长。
  从第四次反围剿一直到长征,养伤中的罗瑞卿担任了3年多的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锄奸、保卫。
  罗瑞卿每次行军都跟着首长,只要大队人马一出发,他就照例出现在军团首长的身边,只在吃饭和睡觉时才回到保卫局。那时,军团长是林彪,政委是聂荣臻……详细>>
罗瑞卿全家合影
徐帅和家人在一起
徐向前:与四方面军血脉相连
口述人:徐向前女婿张元生
  中央红军强渡金沙江,国民党紧急部署新的包围圈。进逼岷江通道,击破“川陕合围”的重任,就落在四方面军身上。

  为了确保战斗的顺利,徐向前背起背篓,拿起镰刀,伪装成割草的农民,沿江行走200公里,勘察地形、水文,了解川军兵力配备和防御情况,直至找到最佳的渡江作战地点。
  “指挥员要到一线观察”,是徐向前为将的经验总结……详细>>
彭德怀:我只是个幸存者
口述人:彭德怀侄女彭钢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彭德怀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战略意图,急调40万大军在湘江沿岸300里布置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阻止红军西渡湘江,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这是一次重要的战役。
  “彭德怀常常对我说,‘我只是一个幸存者。多少人都在我面前倒下去了,我却还活着。’我今天在这里总会想起这句话。”……详细>>
1950年春,彭德怀和侄儿侄女们在北京饭店
张云逸:将军也能当财神
口述人:张云逸之子张光东
  60岁的张光东在“重走长征路”的队伍中是话最少的一个,他的标志性动作是背着手,微笑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但是,当他谈起父亲——大将张云逸时,却是滔滔不绝,不知疲倦。从晚上8点到11点,他的谈兴似乎越来越浓……
  百色起义后,张云逸将军任红七军军长,与士兵同薪饷,同衣食,同甘苦,同祸福,布衣素食,怡然自得。
  1931年1月,红七军奉命由全州北上,往江西苏区与中央红军会师。敌前堵后追,我军且战且走,步履艰难,伤亡甚大。半年时间,竟至千里。某日,张云逸将军于行军路上,见一伤员一拐一拐行,十分艰难,便上前相扶,伤员大惧,避之。将军不解,人告之曰,此伤员已安置老乡家,是偷偷跟来的。将军闻之神情肃然,传令曰:“什么东西都可以丢掉,就是不能丢掉伤员!”此语遂遍传全军…详细>>
陈赓:崭露头角的天才将军
口述人:陈赓之子陈知建
  土城战役是长征途中最为凶险的战役之一,陈赓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1935年1月28日晨,从遵义北上的红军在多处地方受到阻击,如果在青杠
坡歼敌成功,红军就可以摆脱追兵。苦战后,红军夺得了青杠坡山头,但川军不是情报上所说的4个团六七千人,而是2个旅6个团1万余人。午后,川军的援军越来越多,山头阵地失而复夺。在紧急关头,朱德要亲自上前线。朱德、刘伯承带兵上了前线,连总司令都上了战场,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 ……详细>>

陈知建和陈赓夫妻在一起
黄克诚:一生洞若观火
口述人:黄克诚之女黄梅
  三年级的小学生黄梅恐慌了整整一个暑假,也没见家长来责问她为什么操行评定只得了“中” 。这是1959年夏天,父亲黄克诚参加庐山会议回来,全家人的命运急转直下,9岁的小黄梅对此还浑然不觉。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读书吊儿郎当的小姑娘已渡尽劫波。2006年7月27日,在重走长征路上,56岁的黄梅主动向记者讲起“父亲的马”,这是她听父亲讲的惟一一个长征故事,能够与父亲平静地交谈便是幸福回忆了。
  1934年9月底,黄克诚从博古报告和张闻天的文章中,觉察到中央有向外线转移的迹象。他急忙赶到部队医院里去,动员伤病员立即出院,随部队转移。当时红三军团的伤病员约有一万余人,他们对部队马上准备转移一无所知,绝大多数伤病员不想和不能出院,只有少数同志归队了。那些没有跟部队转移走的伤病员,后来全部损失掉了。就这样,红三军团从于都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长征途中,红军“捡”到了一个土豪的儿子,只得带着他走南闯北。 ……详细>>
罗荣桓:毛泽东称他为党内圣人
口述人:罗荣桓之子罗东进
  满头白发的罗东进,是重走长征路的开国元勋子女中个子最矮的一个,但却是整个队伍的召集者。无论是瘦长的秦铁(博古之子),还是粗壮的粟戎生(粟裕之子),甚而沿路迎接队伍的地方女官员,都会喊他一声“东进大哥”。
  重走长征途中,在贵阳,在成都,67岁的罗东进在白天的舟车劳顿和连续不断的活动之后,两次在深夜面对本报记者,一边吃药,一边讲述长征、讲述父母,直到他的女婿冲进房间,用不容商量的口吻终止提问。
  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在北京东郊民巷盖了四幢房子,分给了邓小平一幢。邓小平说:“我不去住,让罗帅去住!”罗荣桓不肯去,邓小平就限期让他搬了进去。邓、罗两人情深谊厚、相知甚深。邓小平曾说过:“我们是无话不谈。 ”
  邓、罗之间的友情,是在长征中结下的。长征中,从过草地,到最后抵达吴起镇,两人一直在一起,一个人一匹马,经常是并肩而行。那时候天天就是行军,罗荣桓不爱说话,而邓小平话多,经常是有说有笑。邓小平和同志们在一起就经常一块儿“吹牛”,吹牛吹什么呢?就是说什么好吃……详细>>
重走长征路
列队里的老兵
长征路上留念
重走大渡河
周秉德在茅台酒参观
遵义城下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